“挟”义释辩

    摘要: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隆中对》一文中,“挟天子而令诸侯”句,教材释为“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挟”释为挟持,控制。从国学教育,服务教学,正确解义,更好继承并宏扬国学文化魅力出发,从语气入手,引用同时期史料相关用语,多项对比,及工具书义项参释,确定该文“挟”义应释为倚仗,借重。

    关键词:挟持;倚仗;辩义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一文中,“挟天子而令诸侯”句,教材释为“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挟”释为挟持、控制(教材206页)。从中鲜明看出天子的被动,显现挟持者(曹操)的专权与凶横。就描绘挟持者的形象而言,明显是贬义语。

    然笔者偶读西晋著名文人陆机的《辩亡论》一文,其上篇中“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句段,使笔者对“挟”字的释义有了疑惑。因该文论述了三国时吴国的兴亡,特别上篇对吴国的创建者孙坚、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举贤用才、征战开疆予以很高的赞誉。上句中陆机在歌颂孙策的雄心,“挟天子”句与“清天步”句骈偶对举,“挟”在此处显然不是贬义语。

    纵观陆机和《三国志》作者陈寿,分经三国吴、蜀的灭亡而归晋,可算同时代人。况陆机《辩亡论》录入《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中,一字同语中用义理应反差不大。

    又观曹操本人,从初迎献帝到最后不逼宫以魏王位而卒,不无“挟制天子”之嫌,但以曹操《述志令》“奉国威灵”来看,从初衷起更多还是“奉天子以令诸侯”。

    而更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则来自袁绍集团,“沮授说绍曰:‘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子以付不庭,谁能御之?”(《后汉书·袁绍传》),田丰“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二定”(《三国志·武帝纪》)。沮授、田丰之谋略是袁绍谋士中的姣姣者,他们建议袁绍赶快争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从“西迎大驾”对天子的敬称看,“挟天子”并非是挟制天子的意思。

    再观当沮授向袁绍提出“挟天子”的建议时,他的同僚的异议,“绍将从其计。颖川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之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后汉书·袁绍传》)。不论沮授、田丰和袁绍打算把天子迎来如何对待的问题,至少在说法上和同僚对“挟天子”的异议中可以看出,“挟天子”决不是挟制天子,而更多的是尊重。

    回头再析“挟天子”释为“挟制天子”造成的印象——是曹操对天子的大不敬。可在陈琳书《袁绍讨曹檄文》中“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悔王僚……”(《三国志·袁绍传》)。还有刘备批曹“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害天下,残毁民物”(《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对曹操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行为的指斥中,全然找不到“挟天子”的字样,可见“挟天子”之“挟”不应简单理解为挟持、控制类。

    查《康熙字典》“挟”有“扶持、倚仗、辅助”等义项。查《中华大字典》文字源流项“挟”有“由扶持引伸倚仗、依持而自重”。查《古汉语词典》“挟”的义项有“凭借;倚仗。柳宗元《封建论》:‘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百伐之权”。

    综上所述,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之“挟”有扶助、尊奉之义,亦不乏“挟制天子”之嫌。但从多篇行文及语言环境来看,“挟天子”语在连篇贬斥之辞中没有出现,而在褒扬称道中却屡见不鲜,参照柳宗元《封建论》“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百伐之权”,“挟天子”之“挟”不应释为挟持、挟制,而应释为倚仗、借重之义。

    作者简介:吕贵忠(1969—),男,甘肃省岷县十里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

    摘 要: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重视,好的教育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地理课程改革也在深入,因此对高中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

    曾银英【摘 ?要】教学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也在随之不断的变化,很多学校的教育发展都获得了诸多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