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探秘秋收起义的决策过程
宋冰梦+王溪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夺取政权,反抗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一次重大尝试,与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并称三大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是在战略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值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回顾秋收起义的细节和风貌,一起探寻先辈们在风云变幻的革命转折时期,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
秋收起义中,我党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纲领方针和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这一切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对实践的不断探索和试错中,逐步调整的过程。1927年8月至10月间,中共中央与湖南省委就秋收起义的计划安排、进展等事宜以指示、报告、信件等形式进行沟通。这些档案完整地记录了秋收起义决策过程和多个创新性纲领及方针的提出。其中,《湖南省委关于秋收起义暴动方针给中央的报告》便是一份典型档案。这份档案形成于1927年8月19日,全文如下:
世荣兄:
湖南的秋收暴动在现在客观环境上看,确是到了一个很好的时机,现在此间决定办法于下:
一、湖南的秋收暴动决定以长沙暴动为起点,湘南湘西等亦同时暴动,坚决地夺取整个的湖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
二、长沙暴动以工农为主力,决调陈烈、李隆光两团做暴动的发火药,只要能破坏反动的政府的其他一切方法尽量实行,实现暴动。
三、夺取长沙时即建立革命委员会,执行关于工农兵政权的一切革命行动。
四、湖南现在因许克祥对唐生智的叛变,唐的军队均开往前线抵许,现在湘南与长沙事实已经隔绝,因此,另组织了一个湘南指导委员会指挥湘南暴动,目的在夺取湘南,至万不可能时,决夺取桂东、汝城、资兴三县,建立工农兵的政权,湘南等革命委员会坚决实行土地革命政策。
以上是此□,对湖南暴动的原则,具体详细情形由资深同学面告,接到此信后请即批准赐复,并帮助一切为盼。
向彩霞
1927年8月18日,湖南省委就秋收起义的暴动范围、武装力量、土地政策、政权性质等一系列具体议题在省委会议上进行讨论决策,给中共中央写下了这份报告。文中,“世榮”为当时中共中央的代号,“向彩霞”为湖南省委的代号。报告对即将发动的秋收起义中的重要问题分四个部分向中共中央做了汇报。
第一部分确立了秋收起义的暴动区域,即“以长沙暴动为起点,湘南湘西等亦同时暴动,坚决地夺取整个的湖南”。此前,中共中央之前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的方针,决定在湖南的湘南首先发起暴动,随后带动全省暴动。对此,湖南省委一方面贯彻中央指示开展全省暴动,一方面充分考虑了湘南已与长沙隔绝的实际情况,将发动地点由湘南改为长沙。同时,明确了在起义后将要建立政权的性质,首次提出“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这是中共在革命纲领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此前,临时中央政治局就湖南工作作出指示,提出的仍是“建设工农德谟克拉西专政的革命政权”,即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组成的工农民主政权。但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做了深入调研后,认为已是时候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政权,这一纲领性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虽然之后中共中央在给湖南省委的回信中否定了这一提议,认为“本党现时不提出组织苏维埃的口号”,但毛泽东仍坚持在引兵井冈山后创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最终,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共中央也改正了原先的意见。
第二部分明确了秋收起义所依靠的武装力量,即“以工农为主力,决调陈烈、李隆光两团做暴动的发火药”。这两个团原属国民党第6军,内部成员中有秘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其兵力作为军事支持,是辅助工农进行起义的有力保障。这一决策是秋收起义中的又一亮点,意味着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省委开始重视军事力量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这也是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的一次伟大尝试。此前,中共中央一直强调民众性的武装暴动,却忽视了军事力量的运用。毛泽东注意到了中央的这种偏向,并最终在秋收起义中坚持了侧重军事力量的主张。
第三部分提出了夺取长沙后的行动,即“建立革命委员会,执行关于工农兵政权的一切革命行动”并再次强调了建立工农兵政权的相关事宜。
第四部分具体介绍了湘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文中提到了“湖南现在因许克祥对唐生智的叛变,唐的军队均开往前线抵许,现在湘南与长沙事实已经隔绝”这一客观形势,也正是湖南省委将暴动地点由湘南改为长沙的原因。但湖南省委并未放弃对湘南的攻取,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另组织了一个湘南指导委员会指挥湘南暴动,目的在夺取湘南,”同时制定了备选方案,“至万不可能时,决夺取桂东、汝城、资兴三县”。这一决定说明了湖南省委此时已有了缩小暴动范围的倾向。而以当时我党在湖南省掌握的兵力、武器、财力等实际情况来看,发动全省暴动的确是极不现实的,毛泽东也一直坚持缩小暴动范围,认为“一个拳头打出去比两拳出击更有力气”。在之后与中央来往的多封书信中,湖南省委也一直在就暴动范围问题与中央进行讨论。最终,湖南省委决定再次缩小暴动范围,确立了以湘中为突破口,三路发动会攻长沙的方案。此外,报告第四部分的最后,还强调了“坚决实行土地革命政策”,表明了中共推翻地主制度,彻底废除封建统治的决心。
从这份简短、干练却信息量极大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委对于即将发动的秋收起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深入了解时局和敌我形势的基础上,以八七会议精神为总方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了秋收起义的具体计划,并及时向中共中央报告,在对许多问题的决策上都更为贴近实际,且有着创造性的成果。但由于此时中共中央对于湖南的时局并未有深入的掌握,且受党内“左倾”思想的影响,因此对湖南省委的一些主张并不认同。在此后中共中央与湖南省委的多封信件来往中,双方继续就是否运用军事力量、是否缩小暴动范围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时,湖南省委也紧跟迅速变化的局势不断调整决策方案。
1927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虽因敌强我弱、缺乏经验、指挥员指挥失误等原因宣告失败,但秋收起义部队最终转兵井冈山,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正确道路,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折。秋收起义的决策过程历经了全省多处同时暴动到以湘中为中心、三路暴动会攻长沙再到文家市决策退往湘南,最后引兵井冈山的转变,这一过程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起义领导者对中国革命不断进行探索认知,积累经验,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正是他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才使革命转危为安,避免了全军覆没,保存了骨干力量,最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