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周厚成 李亮杰 赵霞 李刚 楚宗丽 胡盼盼 赵凤莉 朱忠厚 杜小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设施栽培产地环境、品种与苗木选择、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草莓促成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要求
3.1 产地环境
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2016》的规定,选择生态条件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 园地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的地块;土壤条件要求质地疏松、透气、肥沃,中性或微酸性(pH值5.5~6.5)为宜,但不限于此类型土壤。土层在60 厘米以上,地下水位1 米以下;选择与草莓无共同病虫害的小麦、玉米、水稻、豆类等为前茬作物,前茬忌马铃薯、茄子、西红柿等茄科作物及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
3.3 设施类型
草莓促成栽培主要设施类型为日光温室(图1)和塑料大棚(图2),黄河以北地区建议采用日光温室,黄河以南地区采用三层塑料膜覆盖的大棚。
4 品种与苗木选择
4.1 品种选择
草莓促成栽培应选择休眠浅、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的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销售模式等选择适宜的品种种植。
4.2 苗木选择
苗龄40~50 天,具有4片以上展开叶,叶色呈鲜绿色,叶柄粗壮而不徒长,根茎粗10 毫米以上,根系发达,须根多而粗,呈黄白色,苗质量20 克以上,中心芽饱满,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
5 定植
5.1 土壤消毒
5.1.1 太阳能消毒 在夏季高温季节,将基肥中的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30~40 厘米,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平铺覆盖并放下大棚膜,将四周压实,密封土壤40 天以上。
5.1.2 化学药剂消毒 对连作2~3年以上的田块,要进行化学药剂消毒处理。常用棉隆(Dazomet)进行消毒,前茬草莓生产结束后仔细整地,深犁25 厘米以上,提前浇水,土壤湿度保持在75%以上,每亩用药量20 千克,撒施或用喷粉机喷施,施药后立即用旋耕机混土,混匀后加盖塑料薄膜,夏季覆盖时间为15 天以上,通气时间为7天。
5.2 整地
8月中旬平整土地,施入基肥,深翻耙匀后做成南北走向的高垄。垄的规格为:上宽40~50 厘米,下宽50~70 厘米,高30~40 厘米,垄沟宽30 厘米。做好垄后安装喷灌和滴灌设备,定植后15~20 天内使用喷灌,提高成活率,成活后撤掉喷灌,使用滴灌。
5.3 定植
5.3.1 定植时间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5.3.2 定植方法 定植前在棚架上覆盖遮阳网,提前1~2 天喷水洇垄,垄上不平整的地方及时整理。双行定植,植株距垄沿5~10 厘米,株距15~20 厘米,小行距25~30 厘米,每亩定植6 000~8 000株。起苗前苗床浇透水,多带土、少伤根,同时做到边起苗、边保湿、边定植,定植时要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苗的弓背方向朝向垄沟。定植后7 天内,每天喷水2~3次,以后依土壤湿度进行灌溉,同时喷洒广谱性杀菌剂1次。
6 栽培管理
6.1 肥水管理
6.1.1 施肥原则 施肥原则按《NY/T 496—2010》的规定执行。使用的肥料应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复合肥。
6.1.2 施足基肥 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 000~5 000 千克和腐熟饼肥100 千克,45%硫酸钾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50 千克,过磷酸钙50 千克。如果土壤偏碱,每亩施入50~100 千克硫黄粉。
6.1.3 适时追肥 在铺地膜前追肥1次,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 千克,以后在顶花序现蕾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前、果实采收后,一直到采收期结束前,每隔15~20 天追肥1次,每次亩施氮磷钾水溶肥3~5 千克,配合3~5 千克水溶有机肥,随水滴灌。
6.1.4 叶面施肥 开花前喷施1次0.3%(质量分数,后同)硼砂;从9月下旬开始,间隔15~20 天喷施1次0.2%~0.3%磷酸二氢钾,复配氨基酸、黄腐酸等有机类叶面肥;从10月中旬开始,间隔15~20 天叶面喷施1次0.2%的硝酸钙或螯合钙。对于易缺铁黄化的品种,叶面喷施0.1%~0.2%硫酸亞铁或0.2%螯合铁2~3次,间隔10 天。
6.2 温湿度管理
6.2.1 扣棚与覆膜 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 ℃,平均温度降到15 ℃左右为保温适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覆盖大膜;夜间气温低于5 ℃时,日光温室覆盖棉被或草帘,塑料大棚覆盖二膜;夜间气温低于0 ℃时,塑料大棚覆盖三膜。扣棚后7 天左右覆盖地膜,全园覆盖,不露土壤,用黑色膜或银黑双色膜。
6.2.2 温度管理 保温开始后,给予较高的温度,白天28~30 ℃,最高不超过35 ℃,注意防止高温烧苗,夜间12~15 ℃,最低不低于8 ℃。现蕾期:白天25~28 ℃,夜间8~12 ℃,不可超过13 ℃;开花期:白天22~25 ℃,夜间8~10 ℃。膨果期:白天23~25 ℃,夜间6~8 ℃。果实采收期:白天20~23 ℃,夜间5~7 ℃。
6.2.3 濕度管理 土壤含水量,花芽分化期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营养生长期达到70%,果实膨大期达到80%。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
6.3 植株与花果管理
在顶花序开花时在主茎两侧保留1~2个健壮侧芽,其余弱小侧芽和匍匐茎及早摘除,每株保留10~15片绿叶,定期摘除衰老叶片。
对于甜查理品种,扣棚后10 天左右,有2片新叶长出,可喷施10 毫克/升赤霉素1次,每株用量5 毫升,喷在苗心部位,现蕾期再喷1次。其他品种不需要喷施。喷施时间以阴天或晴天傍晚时为宜,避免在午间高温时喷施。
每亩棚室放1箱蜂,蜜蜂数量以每株草莓1只为宜,花开前3~4 天移蜂箱入棚,前期人工喂养,在10%植株初花时放蜂。注意放蜂期不能使用对蜜蜂有害的杀虫剂或烟熏剂(图3)。
将花序理顺到垄的外侧。在开花期把高级次小花摘除,在幼果青色期将病虫果和畸形果疏除,大果型品种每花序保留3~4个果,中等果型品种每花序保留6~8个果,部分品种也可以不疏花疏果。
7 病虫害防治
7.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脱毒种苗,选择地势较高地块栽植草莓,全园地膜覆盖,控制田间湿度;实行轮作,定植前深耕,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控制施肥量;清除病原,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并销毁;一季结束后彻底清园,减少初侵染菌源和虫源。
7.2 药剂防治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的农药,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准确的记录。农药安全使用按《NY/T 1276—2007》的规定执行。
7.3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见附录A。
8 采收
8.1 采收时期
果实表面着色达到80%以上,果实由硬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收。
8.2 采收方法
软果型品种采收时将手形成空心不挤压果皮,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硬果型品种采收时用手轻握草莓斜向上扭一下,果实即可轻松摘下,不带果柄。采后2 小时以内放进冷库预冷1 小时后,进行果实的分级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