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材,尊重学生主体,提升核心素养

    吴甘泉

    摘要:时空观念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形式多样。笔者根据在课题研究中提出采用绘制时间坐标及绘制历史地图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时空观念,以达到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事件策略

    一、缘由

    笔者在进行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备课时发现,整个单元在教材編写上没有设置反映日本侵华进程与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斗争概况的时局地图或进程表。与以前使用的北师大版本编写内容不同的是,统编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历史人物及战斗场景。笔者认为,十四年抗战是个错综复杂、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与历史结果之间密切相连、相互影响。日本法西斯方面,从局部侵略推进到全面侵华,从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到被迫改变策略、以战养战、陷入持久,最后幻想破灭、失败投降;中国方面,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就宣称,“从此,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全力抗日”,全民族抗战旋律在华夏大地上唱响,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时空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本单元可以尝试进一步去完善课本中已有的素材,寻求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形式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除教材外的资源,利用较为开放性的课堂模式展开教学。教师甚至可以根据学情,把本单元的学习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大的历史时空里。为此,笔者与校历史组其他成员结合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渗透策略的研究》,对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教学活动安排,以促进学生在时空素养方面的提升。

    二、策略

    (一)绘制时间坐标,标注关键节点,厘清战争的来龙去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二战亚洲的战争策源地,是后来法西斯轴心国之一。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给学生们一个横向的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的整体认知。但学生们根据教材,第一次绘制的时间坐标轴只包含了重要史实,如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与“南京大屠杀”、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1940年的“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1945年的“中共七大”的召开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等。这是学生依托课本可以绘制出来的。那么,学生通过这个坐标收获了什么呢?他们了解到,这是一场持续十四年的战争、日本发动的重要侵华事件与制造的惨案,知道了中国在反抗过程中的一些英勇事迹及最后取得了胜利。但这些信息没有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也不能体现日本发动战争的有利因素,更不能让学生把中国的抗日战争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之中。这时应该怎样完善坐标呢?我们课题组的做法是,用问题引领,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时间坐标,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提示(或在原有坐标轴上标注新的时间节点),如1929年、1930年、1934年、1936年等关键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或联系已学知识,或查阅资料,了解这场战争既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制定的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产物,又与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直接联系,同时国共两党的内战也给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通过补充时间坐标的方式,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进程也有了整体掌握,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这部分整体设计的实践操作效果来看,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让学生的时空素养及历史解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这一单元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呈现战争形势图,充当军事解说员,解释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历史地图,是讲述战争类型课程的必备教学素材。鉴于这一单元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及授课的要求,我们课题组在授课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前布置学生就教材提及的重要战役的形势图进行网上查阅、汇总,甚至自己绘制与完善,并结合战争或战役的爆发时间、背景、概况及产生的国内外影响做详细的文字概括与归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老师请一部分同学把他们搜集和制作的成果与同学们展示与分享。从实际过程来看,男女生的表现有着这样的特点:1.男生的成果要更丰富点,且对战役形势的分析较为微观。这可能与大部分男生对于军事较为感兴趣有着直接关系。在男生模拟军事战役或事件的过程中,既具体又有互动,更有大量的史料佐证他们的观点。如讲述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的形势时,他们不断地向讲台下的同伴提问:日本侵略者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东北向华北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在哪些重要地点以何种方式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诸如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有的同学知识面非常广泛,还列举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中的“珍珠港事件”“巴巴罗萨计划”“中途岛海战”等。对战争进程中具体战役或事件的描述,培养了学生结合形势图叙述历史事件经过等要素的能力,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展示与模拟的过程中,台上与台下的学生进行了频繁的互动,进而使课堂教学中历史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并可以在相互对话中形成知识的补充与拓展,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发。2.女生的解说要更加宏观,往往叙述得比较直接,结构性较强。如依据军事行动或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原因及影响进行讲解,较为有耐心,整体节奏适中,其他同伴也会不时地与台上的讲解员进行互动,但气氛的营造较之男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有的女生也会根据讲解的需要提供之前准备的素材,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善讲解内容。同时,其在情感表达、战争带来的恐惧、巨大的破坏性方面较之男生而言更加细腻,准备得较为充分。如讲述日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时,她们对日本法西斯从上海向南京进犯的路线及占领的地点等细节进行了梳理,并把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人士记录的与大屠杀有关的资料展示了出来(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与国际安全区的营建等),谴责日本的残酷暴行。

    (三)整合史料,结合战争中的特定时空,分析归纳重大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以时空为基础,并在了解时空史实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理解与认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并处于世界法西斯战争这样一个大的世界背景下,其胜利过程曲折、复杂,期间各种政治力量对比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对一些历史时间里发生的历史性事件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就应该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在这一单元授课过程中,在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从单元一开始就着手布置学生去整理一些涉及重大事件影响的史料,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七七事变”对全民族抗战与日本全面侵华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重要作用等。学生展示的史料,既有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过的一些较为常见的史料,如“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致张学良的密电”等,又有一部分不太常见的或本册教材中还未曾出现的史料,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其儿子交谈中肯定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外国人端纳”等。这些史料的运用与解释,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分析事件联系中时空联系的能力,加强各方面学科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三、反思

    课堂教学中时空素养的渗透策略形式多样,这种开放性、整合性比较强的方式在一个主题统一的单元里加以渗透,对于学生们整体学科素养的提升效果较好。但这对于学生们历史素养、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教师们的整体设计也是一个挑战。在以后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学情、主题等各方面的要素有选择性地开展,以期通过这种策略来提高学生们的时空素养。

    责任编辑:陆晨阳 唐丹丹

相关文章!
  •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动,当前在教学工作中渐渐出现了一门新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较强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储云【摘 ?要】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凭借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鲜明、资源容量小等优势,成为教育界的新宠儿。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