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结构视阈下助推高校思政课跨越性发展研究

金瑾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网络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文化思潮的消极影响以及意識形态领域的乏力主导,是高校大学生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因素。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要求。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结构内涵深刻、风格鲜明。文章基于茶文化结构视阈下,结合大学生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挑战,寻求二者的内在联系与关系层级,将其全面、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这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证。本文以期通过精准发力,分类施策,创新举措,助推高校思政教育课跨越性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结构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涵建设,需要以党的十九大为精神指引。十九大重点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茶文化结构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亟待持续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现代化之路,蕴含着复杂的本土性,而这一本土性也就规定着我们的研究必须扎根于本土实践,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国情。教育强国是宏伟目标。基于这一基本国情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和结构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今天的思政教育课没有有机贯通优秀文化中的茶文化结构;未能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发展还不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文章以茶文化结构视角,围绕路径分析结构图,分为三个阶段、采取循环导向模式开展以下工作:第一,认知茶文化结构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确定二者的构成要素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深入分析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课的现实挑战、具体困难。第三,确立、应用茶文化结构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课的基本路径,进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课的发展体系建构,见图1。
1 本文探索的原理性研究
本文以核心价值观与茶文化结构的层级关联及构成要素进行探索(见图2)。茶文化结构由四个要素组成,自下而上的层级分别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2](见图3)。物质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关联,处于第一层级。制度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关联,处于中间层级。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2],显然纳贡是一种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内化于心,与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关联,处于最高层级。
2 本文开展的现实性研究
本文开展核心价值观与茶文化结构的现实性研究以研判二者有机融通的工作现状与困难为中心。
2.1 网络不良信息引发的现实冲击
网络作为思潮交锋、言论斗争的主战场,其附带的众多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价值取向对高校大学生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迅速扩大,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井喷式增加,网络技术已然影响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作为新生事物的代言者,广大青年学生通过QQ、微信、社交APP 等媒体软件,开展网络社交活动,共享数据资源信息,深受网络发展的消极影响。政府将网络平台作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全面开展、切实引导高校大学生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互联网往往成为西方势力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扬不良价值取向的媒介。斯诺登事件实证互联网就是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时,极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的不良价值取向及失真资讯影响。实际上,深陷网络舆论之中的广大青年学生,常常在负面信息几何倍增式的影响下,丧失了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与能力。
2.2 文化思潮多元性带来的负面冲击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时期充斥着多元文化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常常带有危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虚假暴露社会阴暗面的信源,如若只存于民众的闲谈之中,其影响力是有限的。如若负面信源经过报纸、网络媒介的迅速扩散,唤起普通民众,甚至特定群体的关注与思考,会助推负面信源的传播态势。当前,我们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十分有限,网络虚拟空间传播的各类负面信源往往让人难辨真伪,最终,让涉世未深但热衷参与的广大青年学生误入歧途,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指引。
2.3 意识形态层面缺失的坚守捍卫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西化”言论渗透[3]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及民众的政治生活领域。处于社会支持系统之中的广大青年学生,往往在各类舆论环境的影响下良莠不齐。西方势力、敌对势力实施的恶意言论侵蚀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标准。主流意识形态决定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兴盛、文化发展。主流思想意识亟待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课需要开展主流意识教育、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把当下大学生关心、关注的实时消息、时政问题与思政教育课相结合,与意识观念教育相统一。在校园生活中增强对大学生实践、弘扬价值观思想领域的领航。
3 本文推进的实践性研究
认知茶文化结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推进思政教育课全面综合改革的新思考、新发现和新方略。
3.1 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坚守文化自信,坚持贯穿茶文化结构结合磨合融合、落细落小落实。注重以茶文化结构育人,在思政教育课堂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茶文化结构经典等活动。
3.1.1 教学模式革新的课堂模块
切实凸显课堂模块的推动力作用。把茶文化结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一到思政课堂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茶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政理论课教师要重塑和巩固高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及核心导向。把舞台让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茶文化结构为中心开展课堂模块的革新。让学生以课堂为舞台,以课堂为基地,深入课堂,全面增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结构与核心价值观融通课堂教学的体证。从而完成一种全面性、动态性、追踪性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构。践行中国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迈向4.0时代。
3.1.2 教学模式革新的专题模块
充分发挥专题模块的示范力作用。着力实施“茶文化结构视阈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茶文化结构视阈下的理想信念教育、茶文化结构视阈下的民族团结教育、茶文化结构视阈下的党史国史教育及形勢政策时政教育”等专题模块。分析思政课堂专题模块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复杂性过程,进而为保证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成才提供一种切实路径。
3.1.3 教学模式革新的网络模块
全面彰显网络模块的辐射力作用。大力推进“网络课堂新媒体建设行动”。一是逐步实施“网络模块+茶文化结构”的思政课堂建设。二是切实推进数字化课堂教学建设。三是大力创新网络思治教学。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推进茶文化结构中行为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网主页及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栏目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推进基层党总支、思政课堂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APP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四是建立课堂教学网络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规程。
3.2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充分突出教学方法的带动力作用。综合运用“互联网+茶文化结构课堂教法”,创设“互联网+茶文化结构”课程模式的重构、“互联网+茶文化结构”教学流程的再造[4]的教学方法。依托“互联网+茶文化结构”课程模式的重构,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求教老师,教师在释疑中引导学生,从而破解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依托“互联网+茶文化结构”教学流程的再造,采取结构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以问题导向模式再造教学流程。引领学生逆向反思、问题求解、项目探究,进而在加强师生互动中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认知。在茶文化结构背景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国际时政消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求解、达成共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个性化设计不同类别学生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国茶文化结构中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人为本、尊崇人性的丰富内涵,以此视角开展独特、新颖、以生为本的课堂教法。
3.3 课外实践教学的强化
充分展现实践教学的引领力作用。一是切实深化社会实践平台建设。以校内实验教学为基础平台、校外茶文化结构基地为综合平台、社区茶文化科普单位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感恩情怀、茶文化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展“三支一扶”、“教育精准扶贫”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感恩高校、奉献社会、回馈国家。二是切实深化思政文化氛围建设。高校要坚持推进以茶文化结构精髓为导向,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思政实践教学为主体,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为核心的各类活动。三是切实深化网络新高地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自媒体平台、移动通讯端、电脑PC端,再现“茶文化品鉴”、“茶精髓探讨”等学术交流活动。
4 结束语
以十九大为精神引领,着力提升核心价值观与茶文化结构的融通效力,为解决二者有机贯通于高校思政课的现实矛盾,提出理论依据、实施路径、政策建议。茶文化结构的深厚内涵使思政教育课途径多样化、方法科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思政教育课内容系统化、措施具体化。茶文化结构如同一个小齿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齿轮进行啮合,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运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高校思政教育课体系构建提供精神指引。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协网.秦金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EB/OL].http://www. china.com.cn/cppcc/2017- 10/18/ content_41752399.htm,2017- 10- 18.
[2] 龚永新.茶文化与茶道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3] 李学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N].光明日报,2014- 01- 23(16).
[4] 谢幼如,吴利红,邱艺,等.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2- 6.
相关文章!
  • 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绩效考核

    周三林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73-02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促使企业发展中必然需要越来越关注人

  • 税务档案数字化副本长期保存问

    高文雄+张浩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地税局的逐步实现,税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税

  • UNO一体收纳背包

    不同被曝有不同的用途,爱好远游的人使用运动背包,爱好写生的人用写生背包,上班族用办公背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所以背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