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引领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孙杰++吴忠华++鲁珺瑛
摘 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大学发展的方向定位,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路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办学方向;价值观导向;人才培养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大学发展的方向定位,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上专门批示: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肩负的重大任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认真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国大学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紧紧抓住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我国高校的根本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既是我国大学的价值属性,也是政治属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把握两方面:
一是政治方向。所谓办学的政治方向,是指在办学思想、办学制度、办学道路和办学目标等方面要具有中国特色,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大学有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办学制度上,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在办学道路上,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立德树人各项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之路;在办学目标上,坚持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如果不讲、不顾或者脱离、忽视、淡化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把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大学的建设目标混同起来,那就不可能在办学方向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和偏差。
二是服务方向。教育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不能不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孤立存在的。高校向来都承担着传承知识与培养人才的基本使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则应该将自身的基本使命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它应当扎根于中国的土地,既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满足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吸收世界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促进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但必须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必须经过咀嚼、消化,使之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无论是照搬照抄西方大学的模式,还是不加分析地沿袭旧中国的教育传统,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都不可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都一定会在办学的问题上迷失方向。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根本保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发生深刻变化,如果高校党建工作抓得不紧、不力,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会衰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弱化,高校改革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我们培养的可能就不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样的人培养得越多,对社会主义的巩固发展可能就越不利,培养的人的专业水平越高,可能对社会主义的破坏性就越大。因此,高校要始终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把好办学方向、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内涵发展的全过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具体来讲,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党委、党组织和党员三方面作用的发挥。党委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在深化综合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建设善于治校理教、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办学、民主办学、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党组织方面,要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统筹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夯实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抓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解决基层党内生活平淡化、随意化、庸俗化的问题;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个重点,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服务体系,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抓好党支部这个薄弱环节,优化设置党支部,强化校、院、系三级抓支部的责任,配齐选强支部书记。党员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担当。不断提高党员的发展质量,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在保证学生党员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分层次建设好高校党校,加大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等。只有坚持党委、党组织、党员三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对高校的领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矢志不渝地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克难,有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有明确奋斗目标,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的新一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高校必须始终把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必须矢志不渝地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学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是必须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二是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教育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必须首先解决好灵魂问题。只有自觉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认定并牢固确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在灵魂深处扎根。我们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三是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的发展、提炼中国的经验、观察世界的变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指导思想不动摇,话语体系不能乱,中国立场不能丢。从而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巨大热情。
持之以恒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全面提升水平。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工作就是中心、就是大局。高校各项工作都必须紧密围绕这个中心,服务好这个大局。高校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骨干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否很好地肩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评判大学办得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必须加强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重视以人才培养为基点进行科学研究。重视解决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大学的办学实力。一方面,大学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通过“政产学研”结合等模式,达成双边或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将大学的知识和智力资源直接迅速地转化为社会实践或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大学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碰撞、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并从社会各方面汲取文化营养,获得发展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进而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推动大学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能否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大学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更要推动文化创新、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工作,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最终要体现在育人上,即培养大批能有效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所肩负的重要任务。
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所高校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是动力,依法依规治校是保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适应大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激发办学活力的根本要求。
一是坚持依法治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高校发展的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大学章程的落实力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师生权利保障机制,夯实做好学校工作的法律基础。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学校党委全委会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各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二级单位内部的“三重一大”事项有关决策制度,确保在学校各个层面都能够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
三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内部管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学校,强化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风险管控。一方面,要落实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科学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和高校信息公开办法,发挥工会、教代会、学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保护师生切身利益,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把握教育规律和现代管理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和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统筹改革发展、引领思想文化、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的水平。
五是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第一,必须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第二,必须严管党员干部队伍,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必须严抓党群干群关系,从坚决整肃“四风”入手,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为师生服务的实效来检验活动的成果;第四,必须严格党内法规制度,要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第五,必须严惩各类腐败分子,严厉查处高校里各种腐败现象,既没有“特区”,也没有“禁区”。
参考文献:
[1]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9(3).
[2]李元元.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
[3]梅荣政.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J].红旗文稿,2015(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多媒体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应

    吴婷摘 要:传统的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进行,能在一定

  •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实现途径

    杨学静【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势在必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整合教育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