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课程中旋律听写能力的多元化训练
董海莹
摘要:视唱练耳课程是一个培养音乐技能的基础课程,在以发展音乐听觉为主旨的视唱练耳各类教学活动中,旋律听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旋律听写形式,通过调式与调性的训练、节拍与节奏律动的训练、整体音乐思维的判断能力训练、内心听觉训练、旋律听写中首调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5个方面阐述如何多元化训练听写能力。
关键词:旋律听写;听觉思维;视唱练耳课程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92-08
在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中,视唱练耳既是最基础的也是综合性相当强的一门课程。它强调对音乐的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实践能力、总结演绎等过程;同时,其独有的全方位的听觉训练可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视唱练耳课程以发展音乐听觉为主,其中旋律听写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旋律听写和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敏锐的内心听觉能力及熟练、规范的乐谱记写能力密切相关。事实证明,听写的准确性是音乐再现能力精准、牢固、持久的标志。无论是听觉训练哪一方面有所欠缺,如节拍、节奏的混乱,音程关系的模糊,乐谱记写能力的欠缺等,都将导致听写无法正常进行。由于每个训练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密切关注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全面而稳定的听写技能。
本文针对“旋律听写能力的多元化训练”这个内容,细致具体地阐述针对视唱练耳课程中强化训练的旋律形式(如平行乐段、对比乐段等)。通过调式与调性的训练、节拍与节奏律动的训练、整体音乐思维的判断能力训练、内心听觉训练、旋律听写中首调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5种多元化训练方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并通过完整的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全面而稳定的旋律听写技能。
一、调式与调性的训练
通常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旋律听写都来源于各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而无论任何一类旋律都以调式和调性为根本。调式指的是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调式的名称是用音名来标记的,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也称调高。调式和调高的结合,称作调性。旋律由一系列流动的音程构成,而这些音程来源于某一个具体的调式结构。旋律运动中具体的音程关系,加上节拍与节奏的丰富变化,体现出和声与音乐本身的风格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在有规可循的音乐思维模式下,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的去发展听觉联想,听觉思维的能力,逐步具备分辨调式与调性的能力。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形成不同体系的调式。本文主要涉及讲解的是西洋大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
(一)西洋大小调体系
在传统的大小调体系中,调式以音阶的形式来体现,音阶以7个音级为基础。而在调内,调式各级音分为稳定音级(Ⅰ、Ⅲ、Ⅴ)和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两种,以稳定音级为中心,所有不稳定音级皆具有向稳定音级倾向的特性(见谱例1)。
如:Ⅱ-Ⅰ、Ⅳ-Ⅲ、Ⅵ-Ⅴ、Ⅶ-Ⅰ,正是调式中各音级的这种动静规则,及其在相互关系作用下而形成的对调中心音(即主音)的倾向性,这种连绵不断的音乐进行,构建起稳固的调式体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不同调式的音级特点,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阶段练习。
1.音阶动静音的构唱练习
练唱音阶时,强调不稳定音级向稳定音级的倾向性,准确、自然地模唱全音与半音,从而能够迅速、精确地分辨二者。有意识地体会并最终掌握这两种音高关系,即二者之间的“距离”感觉及“归属”感觉。
2.调内音组构唱、听辨练习
引领学生先从理论上熟悉各种不同调式的结构关系,理解调式中各音级之间的度数关系,并进行大量的调内音组构唱、听辨练习。在练习时由教师先给出某调的主和弦,再弹出该调的任一音高,由学生判断后唱出唱名并报出在本调的音级;也可以反过来,由教师给出主和弦后随机说出音级,由学生根据调号换算出唱名并构唱出准确的音高,如谱例2所示。
3.旋律听辨阶段
经过以上步骤的训练和积累,可以进入旋律的调式听辨阶段。听辨阶段所选旋律以结构短小为宜,如谱例3所示,由教师弹奏,让学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分辨出各自的调性调式名称。
在西洋大小调体系的旋律听辨日常训练中,教师还需多让学生区别不同调式中各音级间的音程关系,以及某些特定调式的特征音所产生的特性音程等。训练时强调Ⅰ、Ⅲ、Ⅴ级是音阶的支柱,调式的稳定音级,体现了不同的调性色彩,让学生体会旋律进行中增减音程所产生的调式倾向性,以及自然调式与和声调式的相互转换等。
(二)中国民族调式
民族调式的旋律听写,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五声音阶,对宫、商、角、徵、羽调式音阶训练,一是强调宫、角的关系,这是五声音阶里唯一的大三度关系,其余都是小三度关系;二是宫、商、角这3个音级,在旋律中以2个相连的大二度形式高频出现,进而推算出宫音位置。
1.音阶构唱练习。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同宫系统各调式音阶;二是同主音系统各调式音阶。先从理论上熟悉各种不同调式的结构关系,理解调式中各音级之间的度数关系,再开始音阶的构唱练习。同宫系统的各调式音阶,只要找到一组宫一角的大三度音程关系,余下的各音级便会相对清晰,在该宫调系统里旋转循环即可构唱出宫、商、角、徵、羽5种五声调式;而同主音系统各调式音阶则复杂一些,由于5个调式的主音相同,会出现5个不同的宫音系统,那么每一个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的5个音都会是不同的五音组合。
2.大量的调内音组构唱、听辨练习。(训练方式同西洋大小调体系,见谱例2)
3.五声性旋律的调式听辨。
4.加偏音的六声、七声性旋律的调式听辨。随着练习难度的加深,会逐步加入六声或七声民族调式旋律的听辨、听写,因而乐曲中除去宫、商、角、徵、羽这几个正音,陆续会出现清角、变宫、变徵、闰这4个偏音中的一二。虽然七声调式的音列与某些西洋调式音列可能重合,但由于民族调式中正音与偏音的不同处理原则,与西洋调式中稳定音级与不稳定音级的不同倾向原则,架构出两者完全不同的调式色彩。通常偏音在民族调式音乐作品中,呈现出4个特征:出现频次低、出现时值短、常出现在小节的弱拍或弱位节奏、出现形式多为经过音形式或辅助音形式。
谱例4是F徵加变宫的六声调式,变宫音为A。该例中,A音没有如西洋调式那般,强调其到主音的倾向性,而是以短时值的经过音形式出现在弱拍,并下行进行到羽音,符合偏音在乐曲中的四类特征。
上述的基本练习既是有效分辨调内音级关系的训练与检验方法,也是真正掌握音高关系的开始。
二、节拍与节奏律动的训练
调式、调性感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记忆旋律中音高的变化;节拍、节奏的训练则是为了更好的感知旋律中节拍强弱规律及节奏的疏密变化。音乐中一些极富特点的节拍韵律,在其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了音乐的风格特征。
1.节拍的判断
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称之为节拍。听写旋律时对节拍迅速准确的分辨,有助于我们记忆旋律的前后逻辑关系,正确分辨、划分节奏型。
(1)初级阶段。先听辨节拍感明确、强弱关系明确的旋律,以能够敏锐辨别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或分辨出音乐作品是二分性的节拍韵律还是三分性的节拍韵律为目标。
(2)加大听辨难度。在实际作品中,节拍重音会受到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影响,节拍本身的强弱规律因而被淡化、削弱。对此需要加强训练,让学生根据旋律的律动规律,结合上述的各项因素来酌情判断。
2.基本节奏型的训练
良好的节奏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感知和记忆旋律中丰富变化的节奏并划分节奏型。训练中不要试图一个一个的区分音符的时值,正确的方法是迅速将旋律拆分成块状节奏型。训练时运用以下方法,把节奏型作为一个个不同的形象去感知。
(1)视觉训练法:一边看谱,一边想象该节奏的音响,将视觉图形转化为听觉形象,并能够有表情的读出节奏型。
(2)听觉训练法:一边听节奏,一边想象该节奏的记谱形式,并同时将节奏速记下来,也可用代码形式,总之迅速将听觉形象转换为视觉图形。
(3)对于复杂节奏,例如各类连音符、基本节奏型加连线、弱起节奏等,可先将连音线去除,复读节奏,再将连音线加入,复读时将连线第二音以“啊”字带出,以此“垫字”方式,准确念读复杂节奏,理解其内涵,而不是模糊的记忆连音线的延长效果。弱起节奏的理解也可用此方式练习,最终达到对复杂节奏的良好理解与记忆。
3.乐句间节奏律动关系
无论旋律运用何种调式,何种风格的音阶,其节奏律动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节奏问一定有相互关联的原则和方式。理解了这些基本的创作技法,便能理清乐句问的内在联系,进而达到对整体音乐的理性记忆。乐句问常见的节奏律动关系有以下2种,参见谱例5、谱例6。
三、整体音乐思维的判断能力训练
(一)音乐记忆力的训练(感性训练)
听觉分析在听觉发展中,注重和强调的是纵向的结构与横向的交错关系,被感知过的音乐在大脑中的保持与再现即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进行整个听写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听写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因而我们日常的听觉训练,都以提高音乐记忆的长度与音乐记忆的准确性为目的。
训练方法:
1.视唱、背唱、听写、默谱
首先,熟悉并积累各种风格、年代的音乐语言,使之在头脑中形成具有某种音响联系与记谱模式的听觉表象。这种“积累”可能是耳濡目染的无意识行为,类似于我们平时对各类音乐作品的浏览,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活动,如视唱、背唱、听写和默谱等。许多视唱教材为我们做此方面的练习提供了大量实用而又简便的素材。例如:让学生可以将平日视唱教程中所选的经典作品先打着节拍将音高与节奏准确演唱,再精确背谱默写曲调。通常使用视唱的前4小节或8小节,符合我们日常训练旋律听写时的基本规律。经此长期积累,对音乐的记忆力会有根本改善。
2.旋律模唱
模唱是训练听觉记忆的重要方式。模唱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旋律的领悟能力与记忆能力。我们常把有无准确、迅速的模唱能力作为衡量学生音乐素质优劣的标准之一。大量各种音乐风格的旋律模唱,由简单到繁复,可逐步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的长度,调动其音乐记忆力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其记忆力的发展。
(二)剖析旋律,训练学生准确分析旋律的结构(理性训练)
学会剖析旋律本身,认清其本质,因为旋律实际上由各种不同的音程构成,是一种由流动的音程构成的节奏律动,抑或是节奏化了的调内旋律音程。通过对音乐创作技法的了解,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旋律,提高听辨与准确记谱的能力。选择篇幅较小的曲调,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曲调,要求学生凭听觉对乐曲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例如:
(1)旋律的基本特点:调式、节拍、基本节奏型、有无弱起节奏等;
(2)旋律音调的走向:上行、下行、曲线或大跳等;
(3)旋律曲调的素材:音阶律动式旋律、分解和弦式、模进律动式;(见谱例7、谱例8、谱例9)
四、内心听觉训练
在旋律听写中要反复强调日常听觉训练中内心对音乐的想象,体会在无声的状态下,对所听音乐的归纳和联想。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视唱练耳是指利用自己的歌唱去体味音乐的内涵,唤醒内心听觉的能力最终完成音乐的读写与创造。内心听觉差的学生,由于没有内心听觉的支撑,在老师弹奏的停顿点,只能被动的等待老师弹奏下一遍,无法利用两遍弹奏的停顿期间,在头脑中进行音乐“复读”。因而通过大量的看谱默唱,强化内心音高准确能力及节奏的预见能力。
训练方式:
(1)看谱默唱、通过复唱来建立内心听觉;
(2)出声与默唱交替练习,这是训练内心听觉的常用方式。
比如将谱例13让学生轮唱,即一人2小节或一人4小节,安排好顺序,唱的过程中,轮到自己,便出声演唱,其余时段心中默唱,保证乐曲的连贯性及音高、节奏的准确性。
(3)作品实例分析与听写
运用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内心听觉训练,为认知音乐各要素提供了感性体验。培养学生聆听作品实例时,先从完整的结构人手,再关注局部与细节。例如,调式调性的特点、节奏节拍的律动、旋律结构的特点,和声听觉的松紧及音乐风格的辨别等。在感性的基础上,以听为主,运用理性的分析手段,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积累,最终能够记忆多种风格的音乐。
听辨并回答:乐曲是何调式?何种音阶构成?何种节拍?乐曲由几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旋律的走向有何特点?第1乐句的旋律与第2乐句的旋律有何同异之处?结尾有何音乐上的特点?等等。以上各问题都很简单,关键是将学生漫无目的,流水账式的记忆模式,从听觉式的、感性的,提高到一种有序的,理性的记忆方式。
判断是何调式结构,并构唱音阶。是否弱起小节开始?是何拍号?旋律的乐句与乐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是否为平行乐段?旋律的曲调结构特点是什么,旋律线条特点是否为音阶式律动?等等。
五、旋律听写中首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
旋律听写中首调听觉的培养,对快速理解音乐风格,准确掌握调式结构具有非常中英文的意义。多数音乐专业人士,都是依靠相对音高来区分、听辨不同的音名,此为相对听觉。相对听觉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之为相对的固定(唱名)听觉,即按固定唱名去区分或辨别所需判断的音高。另一种就是首调听觉,首调听觉的最大特点是,在调性音乐范畴中,所有的音高形式都是以调式音级的关系来确定的,在不能确定调性的情况下,首调以“优先选择性”去感知旋律音调,通过首调唱名感应其音高相互关系,从而形成首调听觉现象。
首调守的是调式,固定调固的是音高。首调听觉排除了多调号造成的难度,按调式感把所听到的同一调式中,相同音级同构为统一的唱名,减少了因唱名的困惑而造成听觉记忆的断裂。这种断裂通常会导致听写训练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学生听写旋律时,一半固定调思维,一半运用首调思维,以至于同一条曲调,前后记谱不统一的混乱现象。因此平时要训练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熟悉各调式中音级的相互关系,这样在听觉方式的运用上,可两者结合,会带来一定的便利(见谱例16、谱例17)。
谱例16为固定调的旋律,谱例17为固定调旋律在脑海中以守调听觉所反映出的旋律,或称之为音级
固定听觉对音乐工作者是一种实用的能力,但在学习和教学中无须盲目的去追求。实际上,首调与固定调都是建立在调式体系中,许多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在音乐实践中,往往根据音乐不同的风格需求,不同的音乐听觉习惯,自身的音乐思维惯性,使首调思维与固定调思维相互结合,形成多维的听觉运用习惯。因而殊途同归,达到全面提高旋律听辨与记谱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适度调整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种技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入学程度,了解其个体不同的薄弱环节,评估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记谱能力等,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多元综合能力的音乐人,为学生日后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宽泛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姝
摘要:视唱练耳课程是一个培养音乐技能的基础课程,在以发展音乐听觉为主旨的视唱练耳各类教学活动中,旋律听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旋律听写形式,通过调式与调性的训练、节拍与节奏律动的训练、整体音乐思维的判断能力训练、内心听觉训练、旋律听写中首调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5个方面阐述如何多元化训练听写能力。
关键词:旋律听写;听觉思维;视唱练耳课程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92-08
在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中,视唱练耳既是最基础的也是综合性相当强的一门课程。它强调对音乐的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实践能力、总结演绎等过程;同时,其独有的全方位的听觉训练可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视唱练耳课程以发展音乐听觉为主,其中旋律听写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旋律听写和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敏锐的内心听觉能力及熟练、规范的乐谱记写能力密切相关。事实证明,听写的准确性是音乐再现能力精准、牢固、持久的标志。无论是听觉训练哪一方面有所欠缺,如节拍、节奏的混乱,音程关系的模糊,乐谱记写能力的欠缺等,都将导致听写无法正常进行。由于每个训练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密切关注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全面而稳定的听写技能。
本文针对“旋律听写能力的多元化训练”这个内容,细致具体地阐述针对视唱练耳课程中强化训练的旋律形式(如平行乐段、对比乐段等)。通过调式与调性的训练、节拍与节奏律动的训练、整体音乐思维的判断能力训练、内心听觉训练、旋律听写中首调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5种多元化训练方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并通过完整的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全面而稳定的旋律听写技能。
一、调式与调性的训练
通常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旋律听写都来源于各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而无论任何一类旋律都以调式和调性为根本。调式指的是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调式的名称是用音名来标记的,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也称调高。调式和调高的结合,称作调性。旋律由一系列流动的音程构成,而这些音程来源于某一个具体的调式结构。旋律运动中具体的音程关系,加上节拍与节奏的丰富变化,体现出和声与音乐本身的风格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在有规可循的音乐思维模式下,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的去发展听觉联想,听觉思维的能力,逐步具备分辨调式与调性的能力。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形成不同体系的调式。本文主要涉及讲解的是西洋大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
(一)西洋大小调体系
在传统的大小调体系中,调式以音阶的形式来体现,音阶以7个音级为基础。而在调内,调式各级音分为稳定音级(Ⅰ、Ⅲ、Ⅴ)和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两种,以稳定音级为中心,所有不稳定音级皆具有向稳定音级倾向的特性(见谱例1)。
如:Ⅱ-Ⅰ、Ⅳ-Ⅲ、Ⅵ-Ⅴ、Ⅶ-Ⅰ,正是调式中各音级的这种动静规则,及其在相互关系作用下而形成的对调中心音(即主音)的倾向性,这种连绵不断的音乐进行,构建起稳固的调式体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不同调式的音级特点,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阶段练习。
1.音阶动静音的构唱练习
练唱音阶时,强调不稳定音级向稳定音级的倾向性,准确、自然地模唱全音与半音,从而能够迅速、精确地分辨二者。有意识地体会并最终掌握这两种音高关系,即二者之间的“距离”感觉及“归属”感觉。
2.调内音组构唱、听辨练习
引领学生先从理论上熟悉各种不同调式的结构关系,理解调式中各音级之间的度数关系,并进行大量的调内音组构唱、听辨练习。在练习时由教师先给出某调的主和弦,再弹出该调的任一音高,由学生判断后唱出唱名并报出在本调的音级;也可以反过来,由教师给出主和弦后随机说出音级,由学生根据调号换算出唱名并构唱出准确的音高,如谱例2所示。
3.旋律听辨阶段
经过以上步骤的训练和积累,可以进入旋律的调式听辨阶段。听辨阶段所选旋律以结构短小为宜,如谱例3所示,由教师弹奏,让学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分辨出各自的调性调式名称。
在西洋大小调体系的旋律听辨日常训练中,教师还需多让学生区别不同调式中各音级间的音程关系,以及某些特定调式的特征音所产生的特性音程等。训练时强调Ⅰ、Ⅲ、Ⅴ级是音阶的支柱,调式的稳定音级,体现了不同的调性色彩,让学生体会旋律进行中增减音程所产生的调式倾向性,以及自然调式与和声调式的相互转换等。
(二)中国民族调式
民族调式的旋律听写,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五声音阶,对宫、商、角、徵、羽调式音阶训练,一是强调宫、角的关系,这是五声音阶里唯一的大三度关系,其余都是小三度关系;二是宫、商、角这3个音级,在旋律中以2个相连的大二度形式高频出现,进而推算出宫音位置。
1.音阶构唱练习。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同宫系统各调式音阶;二是同主音系统各调式音阶。先从理论上熟悉各种不同调式的结构关系,理解调式中各音级之间的度数关系,再开始音阶的构唱练习。同宫系统的各调式音阶,只要找到一组宫一角的大三度音程关系,余下的各音级便会相对清晰,在该宫调系统里旋转循环即可构唱出宫、商、角、徵、羽5种五声调式;而同主音系统各调式音阶则复杂一些,由于5个调式的主音相同,会出现5个不同的宫音系统,那么每一个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的5个音都会是不同的五音组合。
2.大量的调内音组构唱、听辨练习。(训练方式同西洋大小调体系,见谱例2)
3.五声性旋律的调式听辨。
4.加偏音的六声、七声性旋律的调式听辨。随着练习难度的加深,会逐步加入六声或七声民族调式旋律的听辨、听写,因而乐曲中除去宫、商、角、徵、羽这几个正音,陆续会出现清角、变宫、变徵、闰这4个偏音中的一二。虽然七声调式的音列与某些西洋调式音列可能重合,但由于民族调式中正音与偏音的不同处理原则,与西洋调式中稳定音级与不稳定音级的不同倾向原则,架构出两者完全不同的调式色彩。通常偏音在民族调式音乐作品中,呈现出4个特征:出现频次低、出现时值短、常出现在小节的弱拍或弱位节奏、出现形式多为经过音形式或辅助音形式。
谱例4是F徵加变宫的六声调式,变宫音为A。该例中,A音没有如西洋调式那般,强调其到主音的倾向性,而是以短时值的经过音形式出现在弱拍,并下行进行到羽音,符合偏音在乐曲中的四类特征。
上述的基本练习既是有效分辨调内音级关系的训练与检验方法,也是真正掌握音高关系的开始。
二、节拍与节奏律动的训练
调式、调性感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记忆旋律中音高的变化;节拍、节奏的训练则是为了更好的感知旋律中节拍强弱规律及节奏的疏密变化。音乐中一些极富特点的节拍韵律,在其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了音乐的风格特征。
1.节拍的判断
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称之为节拍。听写旋律时对节拍迅速准确的分辨,有助于我们记忆旋律的前后逻辑关系,正确分辨、划分节奏型。
(1)初级阶段。先听辨节拍感明确、强弱关系明确的旋律,以能够敏锐辨别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或分辨出音乐作品是二分性的节拍韵律还是三分性的节拍韵律为目标。
(2)加大听辨难度。在实际作品中,节拍重音会受到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影响,节拍本身的强弱规律因而被淡化、削弱。对此需要加强训练,让学生根据旋律的律动规律,结合上述的各项因素来酌情判断。
2.基本节奏型的训练
良好的节奏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感知和记忆旋律中丰富变化的节奏并划分节奏型。训练中不要试图一个一个的区分音符的时值,正确的方法是迅速将旋律拆分成块状节奏型。训练时运用以下方法,把节奏型作为一个个不同的形象去感知。
(1)视觉训练法:一边看谱,一边想象该节奏的音响,将视觉图形转化为听觉形象,并能够有表情的读出节奏型。
(2)听觉训练法:一边听节奏,一边想象该节奏的记谱形式,并同时将节奏速记下来,也可用代码形式,总之迅速将听觉形象转换为视觉图形。
(3)对于复杂节奏,例如各类连音符、基本节奏型加连线、弱起节奏等,可先将连音线去除,复读节奏,再将连音线加入,复读时将连线第二音以“啊”字带出,以此“垫字”方式,准确念读复杂节奏,理解其内涵,而不是模糊的记忆连音线的延长效果。弱起节奏的理解也可用此方式练习,最终达到对复杂节奏的良好理解与记忆。
3.乐句间节奏律动关系
无论旋律运用何种调式,何种风格的音阶,其节奏律动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节奏问一定有相互关联的原则和方式。理解了这些基本的创作技法,便能理清乐句问的内在联系,进而达到对整体音乐的理性记忆。乐句问常见的节奏律动关系有以下2种,参见谱例5、谱例6。
三、整体音乐思维的判断能力训练
(一)音乐记忆力的训练(感性训练)
听觉分析在听觉发展中,注重和强调的是纵向的结构与横向的交错关系,被感知过的音乐在大脑中的保持与再现即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进行整个听写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听写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因而我们日常的听觉训练,都以提高音乐记忆的长度与音乐记忆的准确性为目的。
训练方法:
1.视唱、背唱、听写、默谱
首先,熟悉并积累各种风格、年代的音乐语言,使之在头脑中形成具有某种音响联系与记谱模式的听觉表象。这种“积累”可能是耳濡目染的无意识行为,类似于我们平时对各类音乐作品的浏览,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活动,如视唱、背唱、听写和默谱等。许多视唱教材为我们做此方面的练习提供了大量实用而又简便的素材。例如:让学生可以将平日视唱教程中所选的经典作品先打着节拍将音高与节奏准确演唱,再精确背谱默写曲调。通常使用视唱的前4小节或8小节,符合我们日常训练旋律听写时的基本规律。经此长期积累,对音乐的记忆力会有根本改善。
2.旋律模唱
模唱是训练听觉记忆的重要方式。模唱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旋律的领悟能力与记忆能力。我们常把有无准确、迅速的模唱能力作为衡量学生音乐素质优劣的标准之一。大量各种音乐风格的旋律模唱,由简单到繁复,可逐步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的长度,调动其音乐记忆力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其记忆力的发展。
(二)剖析旋律,训练学生准确分析旋律的结构(理性训练)
学会剖析旋律本身,认清其本质,因为旋律实际上由各种不同的音程构成,是一种由流动的音程构成的节奏律动,抑或是节奏化了的调内旋律音程。通过对音乐创作技法的了解,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旋律,提高听辨与准确记谱的能力。选择篇幅较小的曲调,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曲调,要求学生凭听觉对乐曲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例如:
(1)旋律的基本特点:调式、节拍、基本节奏型、有无弱起节奏等;
(2)旋律音调的走向:上行、下行、曲线或大跳等;
(3)旋律曲调的素材:音阶律动式旋律、分解和弦式、模进律动式;(见谱例7、谱例8、谱例9)
四、内心听觉训练
在旋律听写中要反复强调日常听觉训练中内心对音乐的想象,体会在无声的状态下,对所听音乐的归纳和联想。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视唱练耳是指利用自己的歌唱去体味音乐的内涵,唤醒内心听觉的能力最终完成音乐的读写与创造。内心听觉差的学生,由于没有内心听觉的支撑,在老师弹奏的停顿点,只能被动的等待老师弹奏下一遍,无法利用两遍弹奏的停顿期间,在头脑中进行音乐“复读”。因而通过大量的看谱默唱,强化内心音高准确能力及节奏的预见能力。
训练方式:
(1)看谱默唱、通过复唱来建立内心听觉;
(2)出声与默唱交替练习,这是训练内心听觉的常用方式。
比如将谱例13让学生轮唱,即一人2小节或一人4小节,安排好顺序,唱的过程中,轮到自己,便出声演唱,其余时段心中默唱,保证乐曲的连贯性及音高、节奏的准确性。
(3)作品实例分析与听写
运用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内心听觉训练,为认知音乐各要素提供了感性体验。培养学生聆听作品实例时,先从完整的结构人手,再关注局部与细节。例如,调式调性的特点、节奏节拍的律动、旋律结构的特点,和声听觉的松紧及音乐风格的辨别等。在感性的基础上,以听为主,运用理性的分析手段,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积累,最终能够记忆多种风格的音乐。
听辨并回答:乐曲是何调式?何种音阶构成?何种节拍?乐曲由几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旋律的走向有何特点?第1乐句的旋律与第2乐句的旋律有何同异之处?结尾有何音乐上的特点?等等。以上各问题都很简单,关键是将学生漫无目的,流水账式的记忆模式,从听觉式的、感性的,提高到一种有序的,理性的记忆方式。
判断是何调式结构,并构唱音阶。是否弱起小节开始?是何拍号?旋律的乐句与乐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是否为平行乐段?旋律的曲调结构特点是什么,旋律线条特点是否为音阶式律动?等等。
五、旋律听写中首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
旋律听写中首调听觉的培养,对快速理解音乐风格,准确掌握调式结构具有非常中英文的意义。多数音乐专业人士,都是依靠相对音高来区分、听辨不同的音名,此为相对听觉。相对听觉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之为相对的固定(唱名)听觉,即按固定唱名去区分或辨别所需判断的音高。另一种就是首调听觉,首调听觉的最大特点是,在调性音乐范畴中,所有的音高形式都是以调式音级的关系来确定的,在不能确定调性的情况下,首调以“优先选择性”去感知旋律音调,通过首调唱名感应其音高相互关系,从而形成首调听觉现象。
首调守的是调式,固定调固的是音高。首调听觉排除了多调号造成的难度,按调式感把所听到的同一调式中,相同音级同构为统一的唱名,减少了因唱名的困惑而造成听觉记忆的断裂。这种断裂通常会导致听写训练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学生听写旋律时,一半固定调思维,一半运用首调思维,以至于同一条曲调,前后记谱不统一的混乱现象。因此平时要训练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熟悉各调式中音级的相互关系,这样在听觉方式的运用上,可两者结合,会带来一定的便利(见谱例16、谱例17)。
谱例16为固定调的旋律,谱例17为固定调旋律在脑海中以守调听觉所反映出的旋律,或称之为音级
固定听觉对音乐工作者是一种实用的能力,但在学习和教学中无须盲目的去追求。实际上,首调与固定调都是建立在调式体系中,许多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在音乐实践中,往往根据音乐不同的风格需求,不同的音乐听觉习惯,自身的音乐思维惯性,使首调思维与固定调思维相互结合,形成多维的听觉运用习惯。因而殊途同归,达到全面提高旋律听辨与记谱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适度调整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种技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入学程度,了解其个体不同的薄弱环节,评估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记谱能力等,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多元综合能力的音乐人,为学生日后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宽泛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