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探讨
陈刚
摘 要: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课堂中,由于教师准备不足、学生活动低效、教师评价难度较大、课堂交流用时过多等因素,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和完成率很低.基于此,我校物理组尝试改变实施的活动方式,将诸多学生实践活动调整至课外进行,希望探索出一条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之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常态化
1 引言
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要“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不仅要对学生课内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而且要为学生课外的、自主的、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
刘福宽在《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之新思路》(2007年)中指出“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它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对发挥学生的潜力有重要意义”.高峰在《初中物理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2015年)中将课外实践活动分成了“小实验、小制作”和“社会调查”两个主要类别.汤强红在《初中物理课外实践作业的初步探究》(2016年)中认为“初中物理课后实践作业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已经编入教材,也积累了一些理论研究,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案例缺乏指导性,尚处于推广尝试阶段.特别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对课外实践活动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探索,显得尤其重要.
2 常态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要义解读
2.1 内涵与特征
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在初中阶段,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物理课堂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物理的各种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以及归纳性活动,包括观察、查资料、调查、动手小实验、自制作品等.
关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标准:(1)面向全体学生;(2)有全员参与的教师指导团队;(3)结合学校的特点与现状,制定方案和制度,可持续实施;(4)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相对稳定的典型实施主题;(5)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单元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课外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并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6)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有活动的过程性评价记录和学期等级评定等总结性评价记录;(7)活动项目初具科学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知识整合的特征,能获得社会的认同.
2.2 实践价值
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补充课内学习的不足,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2.1 课外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革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一方面,转变以往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模式及场所的不固定,极大地增加了物理课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2 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突显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课外实践活动体现了物理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和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传授人类认识自然、改变世界的宝贵经验.对丰富和完善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物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有积极意义,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 课外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实践方式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已成为当今世界热门探究的教育课题之一.当前国际流行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两种模式.我校物理组在结合学科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尝试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活动,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形成了下面四种课外实践活动方式.
3.1 基于课后“WWW”习题的课外实践活动
经统计四册苏科版教材(八上、八下、九上、九下)课后“WWW”习题所涉及实践活动共计109个,活动形式包括:观察、查资料、调查、动手小实验、自制作品等.
案例1 八年级上册“光的直线传播”课后“WWW”第2题:自制针孔照相机.
活动流程图如图1所示.
第一步:请学生阅读题目,了解针孔照相机的制造原理;
第二步: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完成实践活动,问题分别为“小孔所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影子有什么区别”等;
第三步:学生课外自行完成实践活动,并请求家长协助,对活动过程、成果进行拍照或摄影;
第四步:通过班级家长群(本校统一使用的是QQ群),学生向教师传送活动资料,包括:照片、活动报告、活動反思等;
第五步:教师给出评价.
部分学生作品如图2所示.
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有益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图3所示是某个同学对“小孔成像”装置的改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过程性评价.
3.2 基于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外实践活动
四册苏科版教材共涉及单元综合实践活动9个,其中:八上3个、八下2个、九上3个、九下1个.这些活动通常在一个单元的课群末尾,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较大的开发性,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决策的意识,并获得学科内综合实践训练的机会,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2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底下的光斑.
第一步: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知道树荫底下的光斑有形状、大小、明暗之分;
第二步:提出问题:“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圆形的光斑较暗”“圆形的光斑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等;
第三步:学生自行完成实践活动,并拍摄下活动成果;
第四步:通过班级家长群汇报成果;
第五步:教师给出评价.
由于本活动在真正的树荫下开展较为不便,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物理建模.有学生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针孔照相机的孔代替树叶间的缝隙,用光屏代替地面,情况如图4所示.也有学生用烛焰做光源,发现:孔较小时,成像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孔较大时,成像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如图5所示.
3.3 基于课堂知识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探究活动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提倡:能在学校完成的必做实验就尽量让学生在校完成,不能在学校完成的其他实验,就引导学生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补充完成.
案例3 在“电现象”学习过程中开展“电学课外实践活动群”,内容见表1所示.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学生的自然发展.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做”的机会.
4 基于校本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
我校于2014年开设了初二物理“BPT”课程(笔者为该课程开发负责人,课程教材封面如图6所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我校初二物理“BPT”课程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反映了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注重了本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了本校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BPT”就是来源于基础性(basic)、实践性(practical)、时代性(time)三个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课程框架如图7所示.
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校本活动中,通过观察和研究声学、光学、力学等物理现象,开阔了视野,有助于激发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如图8所示,为我校开展校本课程课外实践活动个别画面.
5 结束语
常态实施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与生活素材相结合进行创造性学习,巩固课堂所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当然,课外实践活动的频率、时间、难易程度,以及家长的合作性、活动评价的合理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但我们的探索已经在路上,正如刘炳昇教授说的那样:“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值得老师们做更多的实践研究”.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在培养学生基礎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可见,在国家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形势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汤强红.初中物理课外实践作业的初步探究[J].物理教师,2016,37(03):42-44.
(收稿日期: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