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话语体系

刘旭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话语体系初具雏形,党的十九大提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建设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存在话语权主客体不对等、话语内容脱离群众、话语方式单一等问题。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亟需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转换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文化承载方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话语体系 大众话语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1.016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判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必须坚持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1],因此,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是时代所趋、民心所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的时代意义
构建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价值观问题的新认识、新论断,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成为指导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内心信仰和行为准则。“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大众话语体系不是简单的外在装潢,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理论基石,以大众话语权、人民性话语内容、话语方法为要素的科学整体,构建大众话语体系一方面要促进核心价值观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结合地域文化体现民族性,结合时代特征彰显中国气派;另一方面要实现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转化、精英话语向群众话语转化。
构建核心价值观话语大众体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观话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多样性和价值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让人们更加渴求崇高、美好价值观的话语表达。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是13亿中国人在价值观问题上的同心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春风化雨,但是经济条件的富裕不能填补价值层面的空缺。因此,需要构建大众话语体系,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生活治理中,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构建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更要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过程中贯穿始终。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晦涩难懂的政治语言,而是对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坚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的凝练,是对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价值观。构建大众话语体系,就要由人民来讲核心价值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讲人民听得懂的话,真正实现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捍卫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权
构建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需要体现先进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统一。1970年,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一文中提出“话语即权力”的观点,他通过古希腊故事论证话语背后蕴藏的权力。话语是人与人交流时所使用的工具,“话语的权力”体现话语主体背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即“公开说出的话语本身即具有无可置疑的力量”[3],在话语受众不确定且数量较多的时候话语的力量往往不容小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文化领导权理论,认为政党要成为新文化的载体,并阻挠其他新文化成为独裁力量。国家需要政党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引领。
话语权要牢牢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马克思指出价值观或者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手中,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分工导致社会发展的各个形态,从部落所有制到公社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再到封建所有制,都是“贵族的组织都处在君主的领导之下”[4],毫无疑问,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直到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宣扬“自由”“人本”等价值利益,但是马克思认为这些意识仍然属于少数群体,只有“这个阶级构成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意识”[5],從而共产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是能够代表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党在新时代下对13亿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的凝练和升华。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内容
构建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要丰富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话语内容。中国传统社会孟子提出“五伦”思想,后由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仁、义、礼、智、信”。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告子上》),仁即同情关爱别人,董仲舒言“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春秋繁露·仁义法第二十九》),仁是对除己之外任何人的关心照料同情,是一种对待他人的宽容和态度;“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董仲舒认为仁是对他人的态度,义是对自己的要求,“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春秋繁露·仁义法第二十九》),对待他人要体恤关怀,对待自己要严格自律;“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探讨礼的源起,他认为礼是用来满足人民的欲望,就如美食美酒美器一样,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礼制对上可以祭天对下可以祭地,在天地之间用来祭奠先祖并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是非之心,智也。”(《荀子·修身》)孟子认为智是对事件是非对错的追求,是对真理的论证;西汉初贾谊将“信”价值观纳入“五常”体系,使仁、义、礼、智、信完备,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如果对朋友失信就好像大车没有车輗,小车没有车軏,没有横梁的连接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人失去了诚信也就没有了立足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众话语的理论宝库,要在其中汲取符合人民性与时代性的话语内容,丰富和完善大众话语体系。
新时代构建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要结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运用的话语内容,有针对性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大众话语内容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对比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美国某些州允许自由持枪,但持枪伤人事件频发,枪械不能得到妥善使用和监管,“2016年73%的凶杀案涉枪”“2017年美国共发生枪击事件60091起,共造成15182人死亡、30619人受伤,其中大规模枪击事件338起”[7],自由与权利如果不能得到规制,那么极易成为侵犯人权的利刃。社会主义自由观是理性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确保现实中自由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从法律上确保主体地位,规范基本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为自由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是形式与内容兼而有之的实质自由”[8]。第二,大众话语内容聚焦热点事件,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9],香港中文大学某交流生因为坚决反对“港独”言论而撕毁民主墙海报,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的维护。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社会主义爱国观的话语内容应真实展现国家军事、经济实力,让人民群众以国为荣。第三,大众话语内容结合政治话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201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的年度热词。新时代敬业观话语不仅体现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更将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联系到一起,将人生事业与个人职业相融合,鼓励人们自由自主择业、创业、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并当成奋斗终生的事业,这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新时代的诚信观不仅是公民个人的道德准则,也是对国家及公职人员提出的更高层次政务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把尺子量到底”是地方各级政府诚信观的诠释。创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方式
亟需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互联网是大数据时代,要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文字、图片、微视频、随手拍等方式,抓住新媒体时代流行语的特点,注重实效性、创新性,通过播报民生新闻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通过表彰见义勇为、好人好事引领道德风尚,以朴实无华的记叙方式代替宏大叙事的政治表达。
亟需创新话语转换方式。马克思认为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必须依托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有机转换。中国传统社会以“教化”的方式,促进价值观话语从书面到行为的实现过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化,教行也”(《说文解字》),上行下效,以文化涵养为基石,以思想传播为内容,以国家、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化方式为载体,营造出统治阶级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践行环境。教化思想不讲求强制性和压迫性,注重用春风化雨润心田的方式引导社会成员提高道德修养。以家风家训为特点的家庭教化方式,实现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大众化,价值观话语不再仅为精英人士或者圣贤所独语,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化为大众话语、日常话语、行为话语,在家庭生活中得以认知、认同。
亟需创新话语传播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視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0]。要创新话语传播方法,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大V和公众号的权威性,提高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大众话语体系,首先要净化网络话语环境,要将网络流行语融入到大众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增强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和贴近性。其次要构建网络、娱乐、新闻的话语传播媒介。既要求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秒拍等自媒体平台集众网友之力发布正能量信息,又要求主流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方式,以图文并茂的技术手段,传播中国好声音。
亟需创新文化承载方式。“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故事,引用典故诠释其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神文化产品。《战狼2》《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的热映说明,只有高水平的文艺作品传播核心价值观,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中挖掘素材,创作蕴含核心价值观的电视电影和文学艺术作品。注释
[1][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3]孙婧一:《从“真实的话语”到“知识”——福柯论古希腊“真理”之转变》,《哲学动态》,2018年第2期,第72~79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1页、170页。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4页。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7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8]郝娜、李嘉宜:《论自由核心价值观的三重属性》,《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19~23页。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责 编/周于琬
相关文章!
  •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邱川宸 李涛 王博摘 要:社区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省、市及城镇、社区的工作效率。成都市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

    摘 要 根据《201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数据,近几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呈持续减少趋势,耕地质量下降。我国现在基本确立了以耕地总量动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