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之以恒坚持党校教学“三为主”原则
摘 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是党校建校93年来教学的优良传统。它反映了党校教学的特色和规律,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而形成的党校学风的重要成果,必须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坚持。
关键词:三为主;持之以恒;坚持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5.009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5-47-03
近些年来,各级党校改革课堂教学,着力聚焦讲好专题课,潜心研究“用学术讲政治”凝练教学实践。这样抓改革,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有的党校只是集中精力抓“精品课”,却顾此失彼,忽略了对“三为主”原则的坚持。其表现是,取消了“自学”环节,“自学为主”让位于讲课辅导为主;未安排学员“读原著”,“读原著为主”被各种辅导资料悄悄替换了;没有营造浓厚的“研讨”气氛,“研讨”只出现在少有的教学方法试验的形式中,“研讨为主”被淡化了。这种现象,不应再继续弥漫在党校教学中。党校教学改革,必须健全完善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关键是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的教学三原则。
一、坚持“三为主”原则是党校教学的优良传统
在党校的教学中,千万要记住党校教学最传统、最宝贵的真谛——“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的三原则。从1925年2月党的“四大”决议“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开始,党中央对党校的培训工作做过多次明晰指示,反反复复强调要坚持“三为主”原则。
194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中强调“学习方法,应采取在教员指导下以个人自习(即自己读书)为主的原则。小组会的集中研究只是帮助个人学习辅助办法”“应引导与帮助他们去直接阅读与研究马恩列斯的基本著作”;195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中进一步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原著的学习为主要的方法,而以高级党校的讲授为重要的辅助方法”;困难时期的六十年代,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再次明确指示“自学为主,每一个参加学习的干部都应该认真读书(经典原著)和学习文件,写一些学习笔记”“学习讨论,以小组漫谈为主要形式……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又一次指示“应该坚持阅读原著为主,自学为主,不要自己另搞一套”“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敞开思想,开展讨论”。
进入新世纪后,2000年6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再次规定“各级党校要形成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空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和加强研讨的方法”;2015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更为深刻地作了方向性的指示,各级党校要“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注重回答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学员之间、教员之间、学员与教员之间开展平等讨论交流,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党中央反复明确规定党校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三为主”原则。这是党校教学的优良传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强化党校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方针的标示,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持之以恒的主题。
二、坚持“三为主”原则,反映了党校教学的特色和规律,是质量立校的关键
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原则,是对党校教学活动本質性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党校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则和行为准则,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三为主”反映了干部学习的规律和干部成长的规律
“三为主”是由党校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的。党校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领导干部,素质高、是精英、中坚骨干,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具有特殊的优势即观察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有工作实践的创新性。这些特点和优势是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的基本根据。他们参加党校学习,内在要求“自学为主”,抓住进党校学习的机会,原原本本“读原著”。因为“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研究它(《资本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正是原著本身”(恩格斯语)。他们从自学原著中悟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涵,去仰望浩瀚真理的星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明天的泉源。他们特别喜好研讨问题,如饥似渴地想解开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迷团,通过集体智慧的研讨,顿开茅塞,去除鄙见,获得新知。可以说,坚持“三为主”为党校学员提供进入未知世界、求得真理的最佳方式。
(二)“三为主”是落实“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必然要求
“党校姓党”是党校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力量所在。习近平同志讲:“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修养,这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要让“党校姓党”落地有声,必须坚持“三为主”的原则,在自学、读原著、研讨中补钙壮骨,立根固本,高举党的理想信念的旗帜,高举为民服务的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向党中央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自学、读原著、研讨中进一步增强党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可以说,“三为主”是“党校姓党”落地有声的最好形式。
(三)“三为主”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党校优良学风的正确途径
“三为主”是党校教学坚持“实事求是”方针的成果,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党校优良学风的正确途径。学风,是一种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风格,是学习主体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党校学风有其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1941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校训以来,通过党校全员灌注于行,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断努力,逐步形成固化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和风格——党校学风。“实事求是”是党校学风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坚持实事求是的有效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党校学员在自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及在研讨中依据“实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去“求是”(按照规律去行动)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产生巨大的实效。可以说学员在“三为主”中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夯实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总之,“三为主”犹如三根支柱,强有力地支撑党校教学的大厦。坚持“三为主”原则,展现治学精神,弘扬具有党校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优良学风,成为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三为主”原则要与时俱进,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坚持“三为主”原则,首先要根据各种培训和实际作整体性规划,完善健全教学的各个环节。党校主要有三大教学环节即“自学-辅导-研讨”,不可顾此失彼,要走出“老师倾盆大雨讲课,学员规行矩步听之,满堂灌后就万事大吉”的误区。要知道,坚持“三为主”是防止学习流于形式的关键措施。
(一)持之以恒坚持“自学为主”原则
必须静心、潜心、精心,发扬“钉子精神”。一要按培训计划,精选马列经典原著,提供原著读本;二要全面通读相关篇章(逐字逐句研机析理,整体把握,避免表面化,碎片化);三要深入精读(突出重点,找准关键,把握核心要义);四要反复研读(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把零散的观点系统化)。这样,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感性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性世界的“海洋”。要具备完美的治学精神。比如毛泽东在1939年年底对马列主义学院学习的同志讲:“《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
(二)持之以恒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一要在“做实根基”上下功夫,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都集中而准确地凝结在原著之中,做实根基就是原原本本准确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二要在态度老实上下功夫,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三要在践行做实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现实,关切时代,提升为人民办实事的能力。
(三)持之以恒坚持“研讨为主”
一要围绕实现“理论、知识、能力、党性”四位一体的目标,根据学习专题内容,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二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主体性的选择,作充分准备。三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中心议题的新认识,新见解。四要创造研讨问题思想活跃的氛围。对不同的见解,既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又可进行说理透彻的辩论,防止武断结论。五要组织者将学习者的见解和认识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并寻找认识的“闪光点”,对重点、疑难点、关键点进行画龙点睛式点拨,对研究成果作综合性的表达,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党校教学必须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的三原则,弘扬党校教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党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形成新的教学格局,促进党校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0-6-5.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
[4]林忠耿.简论互动式教学[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3).
责任编辑:康 ?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