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道德的变迁

    干旭敏

    摘 要: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也会对包括道德在内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道德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德领域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旧道德的破格期:对传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再认识;对高大全的道德标准的质疑;对运动式道德建设方式的改变;对道德与政治相对独立关系的再认识。第二个期间为新旧观念冲突产生道德真空期:以前旧的道德规范,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遵守,又没有新的道德规范来适应,道德处于新旧交替的真空期。第三个时期为新道德逐步形成期:社会高速发展,有力推动道德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树立价值观自信,共建文明道德基础。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德建设;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4.021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4-103-04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不能脱离历史的发展。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人类社会任何一种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变革,都具有道德价值。另外一方面,道德也会以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个体而言,道德会制约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科技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走进了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也会对包括道德在内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道德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对应的,在道德领域发生的变化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德领域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改革开放之初旧道德破格期

    第一个时间段大约在改革开放之后到整个80年代,为旧道德的破格时期。改革开放之前,在道德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作为道德的主线,为人们提供了统一善恶评价的标准,形成了井然有序的道德秩序,人们的价值取向被一个声音、一种色彩所统一。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进入80 年代以来,随着开放的洪流不断涌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垮了禁区,西方的价值观念涌入且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推动了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型,传统的道德领域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震荡,一元道德观念被打破了,新旧观念不断冲突,具体表现为:

    (一)对传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再认识

    我国在革命时代以及建国后形成了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战争年代和高度计划经济时代,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非正常社会状态下,像突发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还会继续彰显它的巨大价值。而传统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的优先性和首要性,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体利益必须自觉地无条件地维护集体利益,乃至牺牲个人利益。针对传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具体内容,人们提出不同的看法:一是将集体主义原则绝对化、神圣化,取消或降低了个人正当利益的合法性;二是将集体主义原则变成唯一至上的道德原则,看不到道德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益主体多元化也要求对传统的集体主义原则予以全面更新。人们认为,当两者产生矛盾时,一方面个体合理的价值需要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另一方面,当社会分配不公或虚假性集体存在影响个体正当需要时,应改变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或寻找真实性的集体。

    (二)对高大全的道德标准的质疑

    革命战争时期,对社会各行业的道德楷模高标准的要求,在建国以后的和平时期普适化和大众化,使人们面对高大全的道德要求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而生畏,道德形式主义泛滥,最终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也被破坏,从而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发生巨大滑坡。特别是文革十年政治高压下,普通公民的基本人性严重扭曲,告密、背叛等各种非道德行为到处都是。这个高大全的道德标准要求狠斗一切私念,达到完全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创造一种新的人类来,实际就是把传统社会只适用少数人的规范,来强制性地要求多数人,甚至所有人,结果只会造成道德的虚伪。当人们对不道德行为人人都去做,麻木不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质疑原来的道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运动式道德建设方式的改变

    革命时代,内忧外患,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需要把国家的武装力量由和平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把所有的国家经济部门,如工业、农业、运输业等等,转入战争需要的工作,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需要通过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去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功发展出一套发动群众的手段和技巧,比如开学习会、批判会、传达会,包括义务劳动、修路架桥建楼等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社会的目标,都是通过首先造舆论的运动方式来解决。运动式道德的最高点在文革中达到的,是一个最极端的权力集中,造成运动式道德的极端形态。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以后,如果继续沿用运动的方式开展道德建设,迫于各种形式的政治压力,人们在道德伦理上只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必须承认,建国后的反击右派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与井冈山时期的“肃反扩大化”和延安整风运动之间,无疑有着深层次的必要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战争时期的军事斗争需要非正规性,强烈的政治意识,以假乱真,灵活機动,破坏法则,而和平时期的道德建设则以诚信为本,制度伦理、社会法治如果延用战争时期的思维方式,而没有道德思维方式的根本改革,道德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时也会交上昂贵的学费。

    (四)道德与政治相对独立关系的再认识

    道德和政治不可能完全脱离,二者之间有难以分割的关系。特别是在运动式年代,道德是一个附庸,是为政治服务的。但道德又应当有某种各自的独立性,道德是道德,政治是政治,要明辨它们的分界线,甚至要有意识地坚守。道德和政治过于紧密联系,如果政治路线发生变化,不仅是对道德的伤害,也是对政治的伤害。人们逐渐认识到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是政治,甚至信仰的观点如何,它有某种天经地义的东西在,比如说不能杀害无辜者,不能任意伤害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二、新旧观念冲突产生道德真空期

    第二个时间段是9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新旧观念冲突产生道德真空期。这个时间段,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很成功,令世人瞩目,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市場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会导致道德标准的迷失,从而出现贪污腐败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以前旧的道德规范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遵守,又没有新的道德规范来适应,道德处于新旧交替的真空期,道德水平开始下滑,道德底线被冲破,甚至到了历史的低谷,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再到政府官员里都有道德沦丧的情况。

    首先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腐败交易强度在1990年之后大幅度提高,平均交易金额是前期的30倍。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体制性的腐败,导致人的腐败。企业的成功很多都有着腐败的原因。政治体制的滞后使得官员腐败有空子可钻。这个阶段现象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相关。在国有企业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等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寻租机会,同时相关制度安排相对滞后,也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条件;在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浪潮冲击下,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中的部分工作人员经不住利益诱惑,也开始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私人部门利用、甚至“创造”各种机会,与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中的腐败分子合谋,侵占国有资产,捞取私人利益。

    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开始落寞。也是在市场经济逐利思想的影响下,知识分子下海、出国,千方百计挣钱。学术界也开始出现抄袭、剽窃等现象,知识分子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失望、政治的失意变成了道德上的消沉,开始纵欲,“过把瘾就死”“不要活得太累”“不要长的跟教育似的”,成为当时的社会情绪。

    九十年代后经济高度增长也使得农村的道德根基开始松动。农村生产日益艰难,“三农”问题突出,乡镇干部也开始腐败,出现各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农村传统的道德无处生根。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农村到城市不只带走了几个人,也带走了道德基础。农村里,大家都是“熟人”,而在城市中,都是陌生的人,需要的是另一套行为方式。城市里陌生的环境,让草根道德有了畸形的变质。如果是熟人,便是温情的,但陌生人的社会就行不通了,也就很自然形成许多的“小圈子”,“湖南帮”“曹州帮”等等,这也是“黑社会”的由来,在陌生的环境中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思想颓废、私欲膨胀、精神空虚、是非观念不清、道德水准下降等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大讨论,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着普遍的共识。许霆案、彭宇案、周正龙案、警察打人、毒奶粉等热门词大家耳熟能详。比如引发剧烈道德讨论的彭宇案,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并被判赔巨额赔款,被人戏称史上最弱智判决,将把人性引向恶面。一个人做坏事代表的是个人,法院的判决必然会代表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再比如盗版猖獗,各种假货泛滥,甚至卖到外国也无所谓,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就是骗子的形象。普遍道德沦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红心鸭蛋”“盗割电缆”甚至“盗大桥的螺栓”,只是为了多赚一点点钱,收获与可能造成的损失是不成正比的,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些问题的出现应该还有一种“报复”心理,潜意识中恨不得天塌下来。

    三、新时代新道德逐步形成期

    第三个时间段为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到现在,为新道德逐步形成时期。世界各国历史表明,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道德观念体系的建立是必然趋势。道德评价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才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也在逐渐形成。

    (一)社会高速发展,有力推动道德建设

    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9100美元,已经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其中中等收入人群超过3亿。我们用近四十年的时间来快速发展生产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人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有了较大进步,有力地推动了道德建设,人们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公私关系上,人们已经认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肯定“合理为己”的道德观,道德的天平向个人倾斜,个人有权谋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对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反拨,肯定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公平观念上,一方面否定传统“等贵贱,均贫富”的平均主义思想,认可以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作为评判的标准;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层面也向弱势群体倾斜,如精准扶贫政策,让数千万人脱离贫困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也使人们从道德层面关注这个群体,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谐友好共处。

    (二)严厉惩治腐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斗争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震慑,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强化反腐力量、加大腐败成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也为建设良好的道德生态奠定政治基础。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与人们正义生活和自由平等关系密切,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着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的问题时,道德也就失去作用了。要使道德重新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有利于道德建设和品格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合理制度的建设是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所以,加强道德建设,不能忽视制度的完善,不能撇开各种社会因素而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重视道德并不是提高道德,把道德抬高到不恰当的地位,把一切问题都归因于道德的软弱无力,让道德去解决它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让人们不再相信道德。所以加强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合理制度,才能真正意义上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

    (三)树立价值观自信,共建文明道德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定主流价值、高扬道德旗帜推动,在全社会树立新道德观念。首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道德建设全过程。抗战胜利日阅兵、纪念日缅怀先烈、“九一八”撞钟鸣警……各种场合开展增强骨气和底气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清醒认识自己的使命担当。升国旗、唱国歌,成为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其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各地的大街小巷、机场车站,都可以看到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伴在人民身边。一场场科学生动的宣讲活动,一次次立足基层的实践活动,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走进人们内心。另外利用传统节日作为加强人们的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加深人们对传统道德的理解和认同;“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标语随处可见;“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进文明创建也让人们拥有更多获得感:一座座生活美丽整洁、社会秩序规范有序、公共服务便捷高效的宜居城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广袤的乡村也向着美丽未来进发,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靳凤林.对集体主义伦理原则的再认识[J].理论视野,2007(11).

    [2]刘启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腐败状况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6).

    责任编辑:秦利民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开发

    【摘要】北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事务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北极航线问题又是北极的焦点问题之一。俄罗斯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属于俄

  • 浅析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保

    摘 要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参与人。但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并未受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