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加快发展智慧畜牧业路径探究
廖仁芳
摘要: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发展智慧农业,畜牧业要先行。当前,发展智慧畜牧业有基础条件、有需求动力、有应用保障。发展智慧畜牧业要以畜牧新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构建智慧畜牧业信息系统,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力为重点,着力扩大智慧畜牧应用面,以政策措施为引导,持续推进智慧畜牧业建设。
关键词:智慧畜牧业;物联网;探究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57-02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更加高级的阶段,它集互联网、 GPS、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十二五”时期,荆门市畜牧业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已具备发展智慧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作为现代农业重要部分的现代畜牧业,“十三五”时期,智慧农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畜牧业先行。
1 智慧农业畜牧业先行的有利条件
(1)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智慧农业得以推广的基本前提,也是现代农业技术设备应用推广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全市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得到快速推进,特别是开展了以养殖设施化为重点的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有力促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发展,分散养殖农户不断退出,社会资本不断涌入。截止2015年底,全市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92个,猪禽规模养殖率达85%左右,拥有万头猪场75个、千头牛场22个、千只羊场31个,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二、第二。我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水平高的提高,为智慧农业技术率先在畜牧业广泛应用提供了便利。
(2) 良好的示范效益为推进智慧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高投入的智慧农业技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有赖于其是否带来良好效益。“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畜产品生产已具备工厂化生产和管理的条件,智慧畜牧业技术示范效益明显。一是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畜禽养殖繁殖能力,促进了节本增效。钟祥牧原公司生猪养殖管理系统通过RFID识别、自动输料、自动喂食、疾病监控、自动分离和发情监测等系统实现母猪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80万头生产基地每年可实现节本增效3 540万元。陈湾公司1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猪舍配备了三套循环通风系统,可根据需求启动不同设备来实现猪舍通风,可节省电能1/3,养殖场还安装有自动料线系统,全漏缝地板、温湿度氨气自动控制等集成技术,场区仅需40个工人就能正常运转(一般一个万头猪场需20人),大大节省劳动用工。二是信息化管理助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荆门市岗东菀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慧农场管理软件Smart-Farm系统,合作社、企业管理人员均可利用管理软件远程监管生产,实施技术托管,保证产品质量可控,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社员猪场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从该系统使用两年的情况来看,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平均水平已经达到19头左右,比上线前增加2头以上。三是远程服务实现技术力量最优。全市20个万头猪场与省动物疫控中心建立了远程可视化疫病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平台,可及时得到专家疑难疫病诊断解答和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养殖场全群成活率提高1%,每个万头猪场减少损失15万元。
(3)法定的动物标识管理为精细化溯源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法律层面已很完备。要求畜产品生产者应当建立畜产品生产档案(养殖档案),如实记载使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动物疫病发生和防治情况;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实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对票证建立档案,建立进销货台账;强制使用免疫标识、检疫证明。因此,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实现电子耳标、电子标签、商品码、追溯码间的转化,取代纸质信息管理即可让溯源监管实现全程智能化跟踪管理,保障产品安全、提升品牌效益。智能化质量可追溯体系已起步。部分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推行电子耳标;钟祥市建成了多功能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安装视频探头、互联网即时传输和终端显示系统,实现了县市、乡镇、养殖场、主要道路、交易市场的时时监控,实行电子出证管理。
2 发展智慧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发展智慧畜牧业是畜牧生产、动物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手段的变革,也是示范引领智慧农业发展、打响中国农谷品牌的重要举措。如何将我市畜牧业插上“智慧畜牧”的飞翼,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以畜牧新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构建智慧畜牧业信息系统。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开发建设荆门市智慧畜牧业管理平台,重点建设“三大”监管体系,即畜牧兽医生产管理体系(开发建设畜禽生产、投入品生产经营、动物诊疗、动物调运等生产管理系统,将所有畜牧兽医行业的监管服务对象纳入其中)、信息查询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政府部门提供法律规定的畜牧兽医信息,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服务)、政府监管服务体系(开发市、县、乡三级管理平台,为各级政府提供实时的畜牧兽医行业信息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三服务一提高”目标,即服务企业(利用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服务基层(方便基层行业工作)、服务市民(方便市民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高政府及执法监管部门工作水平和效率。加快构建智慧畜牧业管理平台,充实平台畜禽养殖、投入品、动物标识、畜产品等信息资料,最终打造出集健康养殖、安全屠宰、无害处理、放心流通、绿色消费、追溯有源为一体的“智慧畜牧”大系统。
(2)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着力扩大智慧畜牧应用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也是加快推进智慧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其整体素质较高,资金实力较强的比较优势,通过智能信息化手段对生产设施、管理方式、营销模式变革,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有利于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科学的服务。因此,可创新机制鼓励更多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开展试点示范,寻求点的突破,进而实现以点带面,扩大“智慧畜牧”应用覆盖面,达到提升现代畜牧业智能化、装备化水平和行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3)以政策措施为引导,持续推进智慧畜牧业建设。智慧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实施环境复杂,包含市、县、镇三级管理部门和畜禽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运输市场等多个监管对象,点多线长面广,个性化需求多,亟待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引导,推进工作措施落地。一是要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市、县、镇三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购买大数据应用云平台服务,与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实现互联互通开展监管。二是把智慧畜牧业建设作为市政府的“双创”政策支持的重点。明确智慧畜牧业体系建设的市场性,主体是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智慧畜牧业的研究与应用。三是切实加强引导示范。通过宣传培训,使养殖场(户)充分认识智慧畜牧业建设既是政府部门强化追溯管理的要求,也是推进养殖管理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从而推动管理模式的革新。鼓励智慧畜牧业示范场、示范社、示范区建设,将智慧畜牧业建设作为财政扶持畜牧业项目的优先条件。
(4)以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精心打造智慧农谷品牌。智慧畜牧业发展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是与有机农业相融合,使智慧农业集聚化发展。智慧畜牧业示范基地要与有机种植业基地相结合,形成资源化、循环化利用的农业集聚化发展新业态,打造有机农业新高度。二是全产业链融合,以质量安全提升农谷品牌形象。目前单个环节的智慧化只是初级阶段,要以特色产业(如蜂业)为突破口,实行产业上、下游协同,资源整合利用,从供给侧实施与需求的对接,逐步培育产业链完整、质量安全可精细化追溯的中国农谷区域品牌。三是跨界人才融合,为智慧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以促进现有畜牧业工作者跨界培育为主,吸纳各类人才投入智慧畜牧业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