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观察

黄 玉
(扬州市中医院,江苏225002)
1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8~64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5年。体重40~85 kg;急性阑尾炎61例,慢性阑尾炎19例。
2方法
患者麻醉前30分钟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于T12~L1椎间隙穿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上述8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穴位注射组,切皮前20分钟时取上巨虚穴,常规消毒后,穴位注入哌氟合剂(双侧各注入哌替啶25 mg和氟哌啶2.5 mg);Ⅱ组为哌氟合剂组,于切皮时进腹前静注哌替啶50 mg和氟哌啶5 mg);Ⅲ组为对照组,术后不加任何辅助药及镇静药。
3组麻醉过程中均严密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等。
3结果
3.1术中防止阑尾牵拉反应效果优:患者安静,未诉任何不适;良:主诉有上腹不适及隐痛感,有恶心但无呕吐;差:患者痛苦,有牵拉痛,呕吐,鼓肠明显。
术中防止阑尾牵拉反应效果见表1。
从统计学角度看,Ⅰ组与Ⅲ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且Ⅰ组>Ⅱ组,穴位注射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哌氟组。
3.2术中术后并发症Ⅰ、Ⅱ组除一过性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轻度下降外,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穴位注射局部亦无不良反应。
4讨论
取足阳明胃经的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针刺信息和痛觉信息传入脊髓后,可激发脊髓以上中枢镇痛作用,产生远节段针刺镇痛效应,使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受到抑制,疼痛的性质发生变化,加上哌替啶麻醉性镇痛作用,产生穴药协同作用,故能显著地预防阑尾术中的牵拉反应。
(收稿日期:19981106,赵昕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