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蔬菜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

    林红军 卢艳敏 王悦 薛建民 李瑞达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具有生长迅速和抗逆性强的特点。最近几年在黑龙港流域都陆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示范,2015-2017年笔者在衡水利用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利用蔬菜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实际生产参考。

    1养殖周期安排

    正确地安排养殖周期不但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否,还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高低。对于蔬菜大棚更是这样,春季养殖放苗太晚会导致养殖后期棚里气温太高,水质、病害都难以控制;秋冬季养殖如果放苗太晚可能会因为后期水温太低导致对虾难以长成,放苗太早一方面会因为放苗时天气炎热水质难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放苗失败或者虾苗成活率低,另一方面养成后由于外塘商品虾集中上市,成虾市场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因此,适合的养殖周期是影响蔬菜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因素。

    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之间,考虑到蔬菜大棚保温效果好,晚上还能利用棚顶的棉被进行保温,所以利用蔬菜大棚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与常规温棚养虾不同,经过连续几年的养殖摸索发现最适合的养殖周期安排为:春季于每年清明节前后(阳历4月上旬)棚里水温能维持在25℃以上即可进行放苗养殖,宜早不宜迟。秋冬季:秋季养殖天气是由热转凉,正确安排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在水温降到对虾最适生长温度之前能够保证对虾已经长成,经过连续几年的养殖摸索发现,每年的11月中旬蔬菜大棚里的水温还能维持在23~25℃,按80~90 d的生长周期计算,秋冬季养殖最适合的养殖周期安排为8月中下旬到11月底。

    2春季肥水放苗,秋季清水放苗

    放苗前肥水是养殖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虾苗的成活率、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中后期对虾抗病害的能力。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菌相和藻相,良好的菌相和藻相既能净水,又能增氧,还能提供虾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

    春季外面气温较低且波动较大,而温棚能保持基本恒定的温度,由于放苗较早,水温在第一个月的养殖过程中基本维持在25~28℃之间,这一温度为我们营造良好的藻相和菌相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春季放苗前应进行适当的肥水工作。肥水方案如下:放苗前10 d左右进水,用二氧化氯3 000 g/hm2进行水体消毒,消毒3 d后使用益生菌和氨基酸肥水素进行肥水,注意施肥量宜少不宜多,每天中午充氧搅水1 h,同时掌握水温的变化情况,当水色为嫩黄绿色时即可放苗。

    然而与春季肥水放苗不同,秋季8月份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温棚内池塘的水温能保持在30℃左右,水温相对偏高,光线也比较强烈,此时如果再施肥料肥水,有机质将迅速分解,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此时适宜清水放苗,具体作法如下:提前2 d进水,用二氧化氯3 000 g/hm2进行水体消毒,消毒一天后曝气,控制好水温和盐度与来苗一致即可放苗,放苗的同时,泼洒益生菌微生态制剂,不施肥,为了控制水温和控制光照强度,减少透明度过高引起的应激,白天可以放下棚顶的棉被进行遮阳。

    3标苗与分池

    3.1标苗管理

    前期的集中标苗管理,一方面是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能显著提高人员和池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进行降淡操作,使虾苗更好地适应养殖环境。一般标苗养殖30 d左右,等到虾苗长到4~5 cm左右时进行分池,标苗的密度也不易太大,建议放苗900万~1 500万尾/hm2,标苗期间定期加注淡水,采用24 h增氧。

    相对于春季标苗来说秋季标苗的难度较大,原因是秋季气温高,雷雨天气多,气温波动大,水中的残饵和粪便易于腐败使水质恶化,因此,此时标苗工作的重点是控制水温,调控水质状况,具体做法是可以用棉被遮阳来控温控光,也可以全池泼洒可溶性腐殖酸钠0.2 g/m3,减缓浮游藻类的生长速率,同时,放苗5 d后视情况开始排污,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的稳定。由于水温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秋季标苗时间要短于春季标苗,约25 d左右。

    3.2分池

    待虾苗长到4~5 cm左右时根据成活率及时进行分池,分池前一天停食,采用地笼进行捕捞,用泡沫箱进行转移,尽可能减少人为伤害和应激。分池后的水为新培养的水,水体的盐度、温度与分池前一致,此时不必肥水操作,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冬季均采用清水放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与春季分池不同的是分池后的放苗密度应低于常规,原因是冬季捕捞的越晚价格越高,虾的规格越大价格也越高,所以提高效益的做法是降低分池后的养殖密度,延长生长周期。经过摸索养成目标定位在30头左右的大虾,放苗90万尾/hm2左右为宜。

    4养殖中后期水质调控

    养虾重在养水,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中后期由于水质出现问题往往导致病害发生,甚至全部突然死亡,这是目前对虾养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对虾养殖两个月左右即出现因有机质过多导致的水体浑浊,水色发黑、发暗等现象,虽然前期标苗和分池后养成的分阶段养殖措施能够缓解水质恶化,但也必须提前做好水质的调控措施。

    4.1春季水质调控措施

    春季养殖过程中由于放苗较早,外面气温不高,所以水质相对容易控制,但是也必须采取定期的水质调控措施,防患于未然。具体做法有:

    确定适宜的分池后的放苗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加剧水质的恶化速度,一般低盐度淡水养殖选择120万~150万尾/hm2为宜;定期使用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前期以芽孢桿菌和乳酸菌为主,后期以光合细菌为主;加大充气量,或在每天晚上22:00投放颗粒氧化学增氧剂;定时排污,分池后在每次喂料2 h后进行底部排污,及时排走残饵和粪便,一天至少排污4次,每次将黑臭污物排出即止;自养殖第40 d开始进行定期换水,从少到多,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 cm以上,水质过浓时可加大换水量。

    4.2秋冬季水质调控措施

    相比于春季对虾养殖的水质调控秋季的调控办法不同,秋季水温越来越低,相对于高水温来说易于调控,9月中旬分池后水温基本稳定在28℃左右,控制水体透明度在40 cm左右,同时注意大棚的通风,定期施用益生菌制剂,保持一定的藻相和菌相。后期水质难于调控的是,当水温降到25℃以下的时候,此时对虾已经基本长成,摄食量大,水体有机质较多,此时,一方面应增加溶氧加速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添加藻源,维持水色,利用浮游藻类来吸收降解有机质,由于外面水温低,此时也不宜大批量换水,应定期投放过硫酸氢钾类改底产品,保持底部的清洁。当水温继续降低的时候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一方面通过添加水温较高的地下井水,加高水位来延缓水温的下降;另一方面通过棚顶的棉被覆盖进行保温,当水温最低降到15℃时须卖出所有成虾,温度再低对虾死亡的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加。

    5投饲管理

    投饲技术是根据对虾生长过程中对虾的重量、水温、溶氧及天气变化等情况,确定每天的投饲率和投饲量、投饲次数和投饲时间等有关管理技术。除了遵循“四定三看”的原则外,具体细节总结如下:

    5.1春季投饲管理

    前期:标苗期间由于养殖池内对虾密度大,而虾苗摄食量小,为了保证对虾的生长速度采用和鱼苗一样的投饲方式,每4 h投喂一次,投喂量每2 d上涨5%,每周投喂和泼洒离子型补钙产品一次。

    中后期:分池前虾苗停食1 d,分池后的虾苗1~2 d后恢复正常喂料量,由于刚分池水质优越,应抓紧对虾的投饲管理,实现快速生长,因此,之后每天加大前一天投喂量的2%,逐渐调整至每6 h投喂一次,每半月投喂和泼洒离子型补钙产品一次。

    5.2秋冬季投饲管理

    相对于春季养殖来说,秋季养殖过程中影响投饲的因素更多,前期的雷雨天气直接影响到投喂量,整个养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也较春季波动较大,故按照温度总结如下:

    水温25℃以上时:此阶段为对虾的快速生长期,按照常規操作进行投饲管理,投喂频率按照体长5 cm以前4 h/次,体长5 cm以后6 h/次进行,蜕壳期减半投喂。

    水温25℃以下时:对虾属于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其新陈代谢速率,当水温22~25℃时,对虾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都要减半,18~22℃时,每天只投喂一次,投喂量以料台上的料一个小时内吃完为度进行控制。水温18℃以下时不投喂。

    综上所述,利用蔬菜大棚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养殖模式,但必须解决好一些细节问题才能够获得成功,更应该注意春季和秋冬季养殖的环境调控差别。

相关文章!
  • 从行政法角度论农村环境污染防

    张雅琪【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以农村环境每况愈下为代价的。众所周知,农村的环境同每

  • 思南县基层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

    田建芝+刘湘群+彭仁飞摘要:分析了思南县基层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思南县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关

  • 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

    王晓桃摘要:引进齐棘1号、辽阜l号等6个大果沙棘品种,开展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定植第3年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平均666.7m2产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