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
2013年,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起,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全国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国际档案日作为世界档案界的一个盛大节日,为世界的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提升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6月5日至9日,北京市档案馆联合16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举办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国际檔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活动,向社会开放17万余件档案,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展览,如《通衢之州大美新城——魅力副中心》展览讲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悠久历史、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等展示北京新貌。此外,活动还面向社会开放特藏库、开展档案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体验服务、档案修裱观摩体验等项目,使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贴近百姓,使公众更加深入地体会档案的独特魅力、价值和作用。
本期“理论探讨”栏目继续刊载系列文章《中国古代“籍族”文档名词研究》一文,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先秦至清代陆续出现的“籍族”文档名词的特点及其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在中国古代文档名词族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档案”这一专门文档名词的出现做了充分铺垫。当今时代,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研究》一文指出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不仅仅指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威胁,还应包括其利用大数据提升信息安全水平,最后提出可从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安全设施、技术防护四个角度出发,建立安全可信的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目前,国家档案局正在大力推进档案资源网络化,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本期“业务研究”栏目刊选《基于Hadoop系统的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平台构建及实现》一文,文章结合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入分布式技术,设计了基于Hadoop系统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集成平台模式,探讨如何利用数据资源平台提升效率,实现数据的现代化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关系到整个数字化成果的优劣,是数字化流程的障碍和难点所在,也是档案能否长期保存和利用的关键之处。《特殊载体档案数字化扫描处理方法探析》一文就特殊载体档案中图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及其实际应用过程,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探索馆藏数字化的可靠保证。
北京作为拥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在风起云涌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探索的故事。本期“档案文化”栏目精选《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抗战后国民政府在北平征兵概况工作始末》两篇文章,带您走进历史故事中一探究竟。此外,本期“征文选登”继续刊载“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优秀获奖代表《追寻抗日战争档案背后的故事——冀东西部根据地军需生产》《永久的珍藏——追忆平谷区夏各庄镇贤王庄村抗日英烈付朝俊》两篇选文,为您讲述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们的峥嵘岁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年一度精彩纷呈的档案馆日已经过去,面向未来,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牢记历史使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陈中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