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摘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教师探讨的重点话题,借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话题,从“教学流程、赏析指导和思维训练”三个角度进行思考,重点阐述巧妙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点的具体方式,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着力点
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战场。笔者一直倡导“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拭去浮华,真正静下心来从多角度进行探究,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一、从教学流程视角把握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使课堂迸发“效益”之光
教学流程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与规律设计的教学方案,一般包含三部分: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2.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情感,营造探究氛围;3.挖掘探究资源,激发学习热情,开展探究活动。在初语课堂教学流程中,若能准确把握好一个着力点,定能催放效益之花,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文章内容的掌握、语言的品析、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机融合起来,笔者专门设计出一棵特别的“缘分树”,柳枝上悬挂的四片柳叶贴上“结识的时间、结识的原因、投入的感情、相伴时的心情”四个标签,分别设置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处理“相伴时的心情”问题时,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引导学生逐步思考“童年的我究竟乐在何处”,从而实现对课文的品读与赏析。这种处理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只要提及“柳叶儿”这节课,学生定能想起贯穿课堂的“缘分树”!
执教杜甫的《登岳阳楼》,多数教师以“读—译—评—悟”的基本流程进行授课,学生也能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但是课堂是缺乏活力的“被生长”课堂。笔者在教学中喜欢追求“自生长、共生长”的课堂。以钢琴弹奏存在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键区为喻,以这三个音区为课堂的着力点进行教学设计,将古诗中首联记叙从听闻洞庭湖的美景至晚年亲眼目睹的过程看作为钢琴的中音区,将颔联描写波浪翻天、浩渺无际的洞庭湖看作为钢琴的高音区,将颈联和尾联呈现的坎坷政治生涯,怀才却不得志、效忠却无门的失落心态看作为钢琴的低音区,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探寻古诗中的“三个音区”,这样不仅将“读—译—评—悟”有机地串联起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涌动的泉流,“思考、讨论、交流、朗读”,学生的思维活动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二、从赏析指导的角度把握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让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感情的朗读是实现书声琅琅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着力点,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促使学生从读中生巧,巧而生悟,实现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
在《明天不封阳台》的课堂教学朗读环节中,笔者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删修饰词法”和“词序调换法”进行朗读:朗读“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这段文字时,故意要求删除“咆哮的、焚毁的、流失的、龟裂的……”等修饰词,重新进行朗读,通过对比学生亲身体验了这些词语的功效。朗读排比句“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时,采取“词序调换法”将原句中的“酒楼门口、集市摊头、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调换到每一句的后面,如“不再有笼中的珍禽被囚于酒楼门口……”,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到原文中排比句设置的巧妙之处。
三、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把握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促进“灵动”课堂的生成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思维训练融入到学生语言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方法来发展学生思维,注重把握思索中的“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进而获得课堂教学的着力点,逐步实现“点→面、个体→全体、浅→深、错误→正确”的灵动课堂。
在初中语文专题“广告多棱镜”教学时,笔者以三则公益广告为题材,要求利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广告内涵,把课堂教学中的着力点赋予三个活动之中,力争实现学生思维训练的高效性:1.设置相关提问控制学生思维的方向,规范学生的语言(广告主题、给人启示的画面、揭示问题的内容等);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克服部分学生害羞、胆怯的心理,发挥集体的力量,活跃课堂气氛;3.本组成员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公益广告描述以外,要求对另外两个小组讨论的广告进行分析,实现共同进步与优化。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多角度把握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犹如盲人找到了拐杖,船夫拥有了船篙,可以说只要有了强有力的着力点,一定能够打造出生动、精彩、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顾取英.以生为本回归初中语文教学的本源[J].中学语文,2016,(4).
作者简介:戴永萍(1984— ),女,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镇永安实验学校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