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白杨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是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 关系到思政课的未来发展。一直以来, 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培养工作缺乏地区性和全面性的考虑和设计, 思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与国家政策、民族文化紧密联系, 方能取得实效。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培养工作的新理念, 并分析和介绍了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构建青年思政课教师培养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96-02
一、我国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现状
(一)随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国高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使命。这使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很多民族地区的思政教师配备数量基本得到满足,民族地方高校也配合国家教育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地方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法规和政策的落实,很大程度保障了民族地方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相关权益,也给民族地方院校大量引进青年思政教师提供了保障。
(二)在国家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激励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培训逐步体系化。广西各高校思政教师上千人,2012年建立了广西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为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为高校思政教师系统化培训搭建了平台。云南省、贵州省自2010年起每年出资百万元用于地方本科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并派遣思政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进行研修,对高校思政教师开展各种日常培训和专题讲座。在这些培训中大部分针对的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对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的专门培训和课程进修相对较少。
(三)经过不断的发展,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素质总体提高,但青年思政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大量引进,一些从事思政工作的青年教师并不是思政专业出身;部分从事思政工作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前甚至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更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由于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紧张,很多新教师在上岗前也缺乏培训的时间,民族地区针对高校思政青年教师的培训名额有限导致新教师培训缺乏机会。民族地区思政青年教师的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足导致很大一部分青年思政教师既缺乏思政教育的专业技能,也对教育教学工作毫无头绪,对于在新媒体新时代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常常分析失误,有些时候面对学生的困惑,因为知识面的狭窄、滞后而不能给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
二、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认识
(一)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的培养工作应该从源头抓起。从思政教师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思政教师质量的保障并不是从进入高校当教师才开始的,而是开始于研究生阶段甚至本科阶段的学习。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的培养工作要从源头抓起,不但要加强新进教师遴选,还要不断推进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不断推进民族地区思政教师职前学习与职后培养的系统不断完善。今天,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教师入职前的培训。例如,德国教师职前教育除开设教育科学理论课程,涵盖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整体学科体系之外,德国教师职前教育还非常注重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执教能力。新教师在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实习教师资格后,将进入专门教师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德国规定教育实习阶段为两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直到第二学期甚至第二年,新教师才开始独立承担一个班的教学任务。相比中国教师1—3个月的教育实习,德国长时间教育实习使他们的新教师能够在真实环境中不断积累教学工作经验,为他们在未来的教师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民族地区的青年思政教师培养要适时将工作重心转入在规范性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培养。现在,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基本还是围绕理论知识补充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来开展,如相关思政专题知识的学习及计算机、外语、普通话培训等。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政教师来说,既要在政治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知识层次的提高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十分必要,同时培养的另一个重点应当是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面对新媒体海量信息大量涌入学生生活的今天,只有根据民族地区涌现的新问题,不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政策找到解决的新办法,通过创造新思想和新成果来教授思政课方能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三、构建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培养体系
(一)培养思路
青年思政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将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重心从普适性的“职业资格”培训、基本技能培训,转入规范性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培养,着力提高青年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努力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专业发展”培训。青年思政教师培养的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青年思政教师培养与人才引进制度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引进的质量,从源头优选、精选新教师;第二,青年思政教师培养工作将基础培训与创新培训相结合,对基础扎实的青年教师给予进阶性的培训与支持;第三,一般培训与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培训工作相结合,根据民族地区民族学生所认同的文化来不断探索民族地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推动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师生和谐氛围的形成;第四,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采用选送青年思政教师校外合作交流的渠道,提高合作交流的层次。
(二)培养方式——以丽江师专为例
对新思政教师的培养既要注重外派培养,更要抓好校内对思政教师的校内培训。第一,校内培训注重给新教师指定思政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导师制培养,培养期1—2年。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课堂上观摩学习一学期,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给予指导,并听新教师的课程一学期并应用微格学对新教师进行反复指导、培训。最终通过组织思政新教师录制“精彩一课”来检验指导效果。另外,结合校内的培训如“教学创新特训营”“教授上公开课”进一步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第二,校外培训针对思政新教师的特点设计到知名院校进行“短期课程进修”项目,跟从知名思政教师听课、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思政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思政新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短期进修。
(三)培养内容
对民族地区青年思政教师培训内容可从三方面来抓:第一是思想观念建设,第二是教学能力建设,第三是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建设。作为思政教师思想观念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对民族地区的思政教师而言,对教授对象的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刘茂军.丰富而严格:德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特点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2]管培俊.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及其评价——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之二[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
[3]刘海君.高校和谐德育体系构建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09(1).
[4]巴玉玺.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5]孟立军.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白 杨(1980-),女,云南建水人,硕士研究生,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