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点探究

    侯旭遥

    摘 要: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壁画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其最为壮观,水平最高,它的造型艺术、色彩结构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高度,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技法的典范。所以,文章主要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壁画的造型艺术和线性艺术,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特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传统艺术。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造型艺术;线性艺术;色彩特征

    中国壁画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壁画,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的壁画残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壁画。进入先秦时期,壁画逐渐成了人们装饰宫殿、庙堂建筑的一种方式。到了秦汉时期,壁画可分为宫殿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墓室壁画居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墓室壁画起源于西汉前期,到了后期渐渐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新旧交替,南北互通,佛教的传入使佛教壁画繁荣起来,其分为墓室壁画和石窟壁画,大多分布在山西、甘肃等地。隋唐五代,隋统一了中国,经济发达,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绘画领域也不断扩大,分科明显,墓室壁画规模宏大,石窟壁画、寺观壁画也都发展迅速。两宋时期,壁画创作主要体现在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两方面,风格在继承吴道子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我们所说的永乐宫壁画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明清时期的壁画与唐宋相比,已经有明显的衰退。

    一、永乐宫壁画概况

    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寺观壁画的最高水平,位于山西省芮城,是元代全真教的中心。永乐宫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永乐宫壁画是道教宣传画。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描画的是道教神仙朝元的盛况,共有神仙286个,其中有8位主神,其余的重叠排列。有帝王装束者、有文臣装束者、还有清秀美丽的金童玉女,他们动作不一,表现了每个人不同的性别、年龄、动态、表情和心理活动,整个壁画使殿堂的气氛庄严肃穆。元朝时期的永乐宫壁画不仅对现代中国宗教绘画影响很大,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宗教绘画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二、永乐宫壁画的造型艺术

    永乐宫壁画共描绘了286位神仙,人物数量居多,在绘画的主次人物方面主要以造型的体量大小来进行区别,重点突出的是主要的神祗。从整体来看,他将人物排列成四五层,整体井井有条,毫不杂乱,主像上设有宝盖,身后有项光,坐龙凤椅,前有花坛和薰炉。再从人物的装束看,有帝王、文臣装束,有皇后妃嫔的装束,还有官差、真人、侍女、儿童等,他们的职位不同,高低不同,排列有序,千姿百态。从他们的动态来看,虽然人物众多,但是每个人的神情、姿态都表现得生动形象,他们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有的注视,有的倾听,表情姿态彼此呼应,和谐统一。中国古代人物画家,对于人物面部用笔与刻画十分小心谨慎,因为每一个小的细节都会影响人的面部结构,只要有一丝一毫小的失误,人的精神气质就都改变了。以《朝元图》西壁雷公造像为例,该造像神情威武严肃,双目望向上方,须发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作者用笔缓慢而转折,变化丰富,衣着用笔简洁大胆,与头部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雷公嘴巴张开好像在大喊着什么,手拍打鼓铃,好像要布雷一般。画中虽然画的是雷公,但是形象又很亲切,好像生活中见过一样,这可能跟作者是民间画师有关,他把市井的人物形象用到画中,让人们有亲切的感觉。

    三、永乐宫壁画的线性艺术

    中国画以线造型,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用笔力度、提按顿挫、起伏变化来表现画面。永乐宫壁画的线性艺术水平是极高的,它全程以墨线为骨干,简练严谨,流畅有力,以形写神,通过不同的用笔来表现不同的年龄、性格和不同的表情,线条疏密有序,刚柔并济,表现了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朝元图》从唐代的细密、宋代的顿挫转变为较为圆润、有力的线条风格,吸取了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神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从三清殿南壁东西两侧的青龙星君和白虎星君中的用笔中可以看出。

    永乐宫壁画用墨色来勾勒轮廓,通过线条表现人物的前后、衣纹的穿插关系。永乐宫壁画人物众多,人物排列错综复杂,前后遮挡,但是作者只用线条就能突出八位神仙的主体位置,整个画面高潮起伏延绵,行云流水。最前排的人物形象最完整,通过前排的人物可以看出,永乐宫壁画主要用铁线描来勾勒衣纹。从衣纹中可以看到,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圆头起笔,线条刚劲有力,厚重圆润;衣带飞舞飘逸,充分得体现了线条的表现力;装饰品细小而有用笔,刻画精细。由于尺幅很大,所以线条都在两米左右,难度很大,这就对画家的控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这样要求技术的巨作却是由民间画家完成的。

    除此之外,人物的毛发、手等地方还用了十八描当中的柳叶描,这种描法两端较细,中间较粗,外形跟柳叶相似,人物的头发用笔最为明显,两头较细,中间较粗,体现毛发的轻盈的感觉。

    当然,不可忽视的还有线条的书写性。线条好比一个人的骨架,只有骨架搭好了,整个人才是精神的,所以尤其是在人物画中,更强调线条的表现。谢赫《六法论》的第一条便是“骨法用笔”,在人物画中,对线条的质量要求是极其高的。人物中的毛发、五官、衣纹、配饰等都对线条有要求,不管是两米多的衣纹,还是小小的一个配饰都要求中锋用笔,强调用笔的书写性。

    四、永乐宫壁画的色彩特征

    永乐宫壁画值得我们感叹的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凡是见过壁画的,都会被它富丽堂皇的色彩所吸引,虽然过了很多年,但是还是能领略到它的历史风貌,其中的颜色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永乐宫壁画色彩主要以石青、石绿为主,还有就是土红、赭石,用白色将其他单纯的色调间隔起来,腰部纹样刻画精到,用堆金沥粉来重点加工细节,装饰性很强,远观气势极强,近观细节美轮美奂。

    那么,永乐宫壁画的色彩特征是什么呢?首先,色彩对比上来说,作者这么安排,运用了色彩学上的补色对比,石青、石绿与土红、赭石是一组很和谐、舒服的对比色。通过土红的衬托,石青、石绿显得更加亮眼、通透,而土红、赭石比较沉稳,这类颜色的运用避免了太过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保持一定的色彩平衡,给人一种和谐舒服的感觉。我们总觉得红配绿是很难看的颜色,但是那是因为直接用大红大绿纯度太高,太过扎眼,所以才会很不协调。永乐宫壁画中运用了带有一定调和色素的对比色,从而减少了颜色色相感,使颜色变得柔和,因此显得协调。在壁画中,这种对比色是很常见,也很符合壁画的审美。其次,永乐宫壁画中的冷暖对比。冷、暖是相对而言,在每个人的感知当中,冷暖也有不同的看法。永乐宫壁画中作者将大块的石青、石绿与小块的深红、赭石、土黄、朱砂等放在一起,显得颜色很饱满艳丽。比如三清殿西壁的金母元君像,大面积的用了暖色,少量的提了冷色,还有她周围的人物都以冷色调为主,所以显得更加突出。最后,永乐宫壁画中的明度对比。在明度对比中,白色和黑色明度相差最大,将黑色与白色放在一起,对比最强烈。永乐宫壁画当中不同明度的颜色有着丰富的变化,有火红的大红,有稍暗的枣红色,有白色,也有灰色,有些颜色是没有改变,有些颜色则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的,这些深深浅浅明度不等的颜色,使壁画的色彩更加丰富。永乐宫壁画之所以会给人一种色彩艳丽、富丽堂皇的感觉,与它的色彩结构有很大关系,鲜艳不失稳重,丰富而又统一,淡雅但不轻薄,也许这就是永乐宫壁画的魅力所在吧,它独特的色彩吸引着无数学者去研究、探寻和学习,也成为我们学习和创作最好的范本和参考。

    从颜料的属性上看,永乐宫大多使用的是石色,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也都属于石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与颜色的属性有关系,颜色可分为石色和水色,石色包括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石黄等,水色包括华青、藤黄、胭脂等。石色是天然矿物质颜料,在运用的时候将其研成粉末,色泽艳丽,经久不变,能保存很长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壁画都是石色的原因。

    还有永乐宫壁画中大量使用白色,这和元代的文化有关,元代崇尚白色,所以在壁画中有或多或少的白色。例如吕洞宾等人的衣服几乎全是白色的,还有帝王及其他仙人的帽子上也有白色飘带。在蒙古族人的习俗里,白色象征着纯正、善良,所以他们追求以白色为美。

    五、结语

    永乐宫壁画从初始到完成的过程,差不多经历了百余年。永乐宫壁画不论从人物造型、线条艺术还是从色彩上看,都是中国古代壁画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宝,这一集体合作的巨制,达到了惊人的整体统一又富于节奏旋律。我们从它当中汲取的养料太多太多了,不仅要学习作者对整体构图的把握,布局的安排,人物的动态、神情的表现,还要学习作者对线条的运用,用线条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质感,学习如何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头发、五官、手,还有衣纹飘带,更要学习作者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当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作者对绘画的认真、严谨的态度。从整体的构图,到线条的表现,再到颜色的搭配,还有小细节的刻画,我们都不难看出作者的用心,如果不是他们的认真,我们也不会看到这个优秀、惊艳的巨作,更不用说临摹学习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财富。通过对古代艺术经验的借鉴,对于今天如何在人物的形象创作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精品对于我们的学习与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萧军.永乐宫壁画[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2]赵力,贺西林.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韓伟.线描艺术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章!
  • 电影之“花道”

    向菲电影《春樱》(1983)中,一名酷爱樱花的花匠,将整株樱花树移植进一辆“五十铃”大篷卡车里,载着它寻找最适合樱花生长的地方。夜晚,满树

  •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

    白杨【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是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 关系到思政课的未来发展。一直以来, 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

  • 泛在模式的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

    陈文彪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对设计教育教学的实现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学习(U-Learning)体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