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
杨若晗
摘 要:当今的社会,很多的画家在国画创作之时并没有将传统的文化传承,而且也没有将国内外优秀的画作借鉴。尽管当代的画作依旧被称为国画,然而其内容却严重缺乏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文章就对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国画创作;传统文化;结合;探究
一、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的领域中独树一帜,而如今,谈到中国国画创作之时,必然无法脱离孕育中国国画创作的文化土壤。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国画创作才有了辉煌的成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国国画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结果,而中国国画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归纳总结为: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国画的创作,中国国画的创作又反作用于传统的文化。
(一)传统文化影响着国画创作
与西洋画相比,中国国画创作有着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渊源。国画创作注重写意而不是写实,而这种特点就是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西洋画注重绘画中的形似以及透视等,而国画创作所追求的却是神似,以表达出独特的意境,这就和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与之相应的是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自然,通常来讲,国画画家们往往重视自然,在国画创作中力求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直止本心”“讲究悟境”是佛学的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之下,中国国画的创作不仅仅是在画作的表面传情达意,更是在深层意义上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国画创作更具有文化内涵。当然,儒家文化中也有很多的文化因素影响着国画的创作,比如说画家们表现君子品质之时往往借助梅兰竹菊,这就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影响着国画的创作。
国画创作集书和画于一体,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国画画家在进行国画创作之时,总是会在画面的某个地方留有空白之处,或是赋诗一首,亦或是盖方印。通过这样的做法,国画创作往往能够得到丰富,其境界总是会有所提升,画面的风格更具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得天独厚,影响着中国国画创作诗画结合的完美艺术,就像雕琢美玉一般,国画在不断地完善着。
(二)国画创作反作用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影响国画创作的同时,中国国画创作也在或多或少地反作用于传统文化。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格调而言,这就是国画创作的影响。在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的画家创作出优秀的国画作品,这些作品在后世流传,其画作之中所蕴含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后人的审美情操,而后人们的思想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国画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外,国画创作的发展过程同样影响着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中国国画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之中,所以国画创作的发展也就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国画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总体而言,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国画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同时也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析
就国画创作而言,画家们对于事物的不同认知致使国画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不同让国画更具有艺术魅力。国画的创作属于写意创作的范畴之中,不仅仅将古人对自然的认知传承,同样将独特的表现方式延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笔墨元素运用到国画创作中,可以让国画具有全新的活力,给受众以全新的感觉。具体来讲,中国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主要表现如下:
(一)传统意义的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在国画创作中,线条是其中最为基本的元素,能够表现物象的轮廓和形态等。因而,在国画创作中对线条的运用能够让国画更具表现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元素中,线条是其中最为基本的要素。通过线条的使用,可以让物象的形态得到形象的表达,线条是书画创作必不可少的元素,然而在国画创作中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线条在国画的创作中主要用于意象形态的表达,通过线条自身长短粗细以及曲折的变化,来将物象具体化,进而增强物象的感染力。通过线条的转换,国画创作家们能够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纵观国画创作的作品,我们能够发现线条所表现出来的质朴和自然。由于书法艺术经由篆隶到行草的发展,让线条的收起有度,流畅自如,能够很好地展现出物象的质感。比如说顾恺之的国画创作《洛神赋图》,整个画面的用笔古朴而细劲,就好比春蚕的吐丝过程。不管是山川,还是树石的画法,都通过线条而表现得古朴自然,这也正是中国早期山水画作的特點所在。从这幅画卷的内容、人物造型、艺术结构以及环境的描绘等方面来看,这幅画都是中国国画创作的精粹。
(二)传统意义的留白在国画中的运用
在西方的绘画创作中,画家们往往重视事物具体形态的展现,尽管他们会顾及到欣赏者所具有的不同观赏态度,为那些观赏者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将画面画满,留给观赏者的思考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而国画的创作就与西方的绘画有明显的差异,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国画的画家们往往会在创作之初给观赏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在国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留白。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笔墨文化所传承的精神,在国画的具体创作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留白的使用,国画的创作能够使得画面整体的空间感更为强烈,画家和观赏者也能够实现一种默契,让画作的意境更为唯美。比如说张灵的国画创作《招先图》,这就是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留白相结合的经典,在明月之下有空旷的留白之处,而一位刚刚出水的青春少女,还有几株芦苇,给人以冷月仙湖的感觉。画作中的留白之处是整个画面的主体,画面中的物象仅仅占据画面的小部分,这大面积的留白为画面营造出空旷无垠的镜面,清冷幽静的氛围,更是凸显了湖边青春少女的神秘气息,让整个画面更加传奇。
(三)传统意义的境在国画中的运用
在进行西方绘画之时,西方的画家们总是先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而后再对事物进行真实的描述,西方的绘画有时也会考虑画境的展现,然而这与国画创作所追求的境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境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国画中的境是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体现。画家通过国画创作中境的营造,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气魄,与此同时,观赏者也能够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反思,以引发精神上的共鸣。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笔墨元素的运用能够构建出国画的意境。这种意境由心而生,意境就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再現,流露着画家在创作之时所寄托的情感。例如画家倪瓒所创作的国画《六君子图》,该画表现的正是江南的秋景,近处有六棵树,树木相互遮掩,挺拔而上,画面的上部是淡淡的远山。具体来讲,这六棵树各不相同,他们是松树、柏树、樟树、楠树、槐树以及榆树,每一种树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黄公望这样题诗:“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而这同样也是画作被称为《六君子图》的原因所在。画家使用笔墨元素,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的图景,营造出了荒寒而又空寂的意境,画面整体清淡,这不仅仅反映了画家自身超然物外而又看淡世俗的思想情感,又很好地体现出画家对平淡生活的崇尚。
三、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意义
中国画的发展已有几千年之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其中独特的色彩观、笔墨观以及线条观,这正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品质的重要体现。若要将中国画在现代发扬光大,其重要的前提就是学习传统,尊重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其它一切具有价值的传统东西。对于传统的继承实质上就是将传统的东西民族化,对传统的学习和创新,更是让中国国画具有现代意义的关键。谢赫的“传移摹写”就突出了继承传统的重要意义。而我们,更应该将传承和创新结合在一起,不能一味地继承传统而忽视创新,也不能一味地创新而否定传统。对于传统的传承,李可梁先生曾经这样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其实“进去”和“出来”都是极其困难的,在传统和创新方面,徐悲鸿先生曾经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之可采入者融之。”对此,我们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让国画和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就国画创作的本身而言,创作的背景与内容,以及创作的情节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尽管在漫长的国画创作发展史中,国画创作不断吸取世界民族文化的精华,画家也在创作中融入了世界文明的元素,然而,国画创作的主体依旧还是中华文化。因而,当代国画创作家们应该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明确国画创作的本质所在,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以及特征,并将传统文化中的偏差不断纠正,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伴随国画创作而不断发展。避免中国传统文化被世界上其它的文化所同化或是湮没,这是我国当代国画家们共同肩负的历史性使命。除此之外,国画创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内涵深厚。而国画创作形式的完善、内容的变革等,都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华。每一个时期的国画创作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国画创作的探索,才能让国画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时代的特征。而要做到如此,中国国画的画家们就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并认清自然的本质状态,这样才能够在自然中顿悟,在国画的创作中实现主客合一又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八字箴言,唯有“行万里路”,我们才能够对生活有更深的感触,进而在国画中体现出丰富的阅历和感悟;而“读万卷书”则是丰富国画创作家修养的重要方式,能够让画家创作的技法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中国当代的国画创作家才能够结合传统创作出更具时代特征的民族艺术。
四、结语
毋庸置疑,国画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国画创造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中国国画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同时也是中国国画得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