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曾玉彬
[摘 要]近年来,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训练,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以指导本科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等为例,结合在指导大学生选题实践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探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针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在创新训练计划中提高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训练;导师制;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36-03
一、引言
近期我国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传统观念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强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将项目作为基体、学生作为项目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创新性锻炼。[2]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2010级、2011级本科生申请的“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分别获得了2012 年、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本文结合作者指导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及研究过程,对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的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选题
如何确定适合大学生的研究项目,这对导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大学生选题既要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趋势,还需与其专业有一定的联系,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因此,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应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且具备一定的创新、实用和先进性。[3]
(二)团队组建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本科生第一、第二学年的教学计划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第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为专业课,第四学年学生由于毕业设计、实习等原因,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时间有限。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积累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意识,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组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项目团队对项目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4]
(三)项目实施
一方面,项目实施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要求在1-2年内完成,这样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与项目会存在某些冲突。另一方面,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学生缺少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新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四)项目评价
专家评价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要的评价方式,但其仅仅注重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原则。但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在此方面无法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此外,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较少得到验证与应用,很多學生在获得初步结果后即结束研究进行项目结题,很少有学生会在实践中继续将之完善。[5]
三、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一)创新训练项目实践
1.项目选题与申报
创新训练计划要想顺利完成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设计合理、起点较高的选题是其重要保证,这也是实现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目标的关键之一。对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首先需综合考虑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及科研能力等因素,选题合理才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积极性。[6]其次,项目的研究内容须与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密切相关,即研究内容将采用哪些途径完成研究任务。此外,指导教师应知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并具备能针对性解决的能力。
2.项目实施
应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让参与的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申报项目的主动性。在学生对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开始查阅、总结中英文文献,深入调查申报的项目在其领域内的研究进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成项目的论证与申报书的撰写,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成果、项目经费预算等。项目获批后,教师指导学生购买相关的试剂、耗材及仪器,然后根据进度安排开展研究。
3.项目结题
在项目中期阶段和结题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数据分析、中英文文献查阅、实验结果讨论、论文撰写与投稿、结题答辩等多个环节。答辩时学生需对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汇报答辩,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4.作用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大学生掌握正确科研方法的素质得到了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实践的工程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7]另一方面,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中,学生所学的一系列课程,如本专业的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后,通过自主设计、方案实施、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等形式,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5.项目实施的其他效果
经过本项目组成员的努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210486047)、“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项目编号1310486049)均按期完成,且顺利通过了武汉大学的验收,项目组成员汪文思同学以《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为题撰写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2014年湖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二)思考与建议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指导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首先,学生对创新方法和途径的领悟需要通过指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等方法进行合理引导。教师如果代替学生把方案、步骤都完全设计好,这样会严重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指导教师须定期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度并召集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案。
2.合理把握项目的难度和深度
项目的主要人员是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二年级学生。大二阶段的学生仅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项目的研究内容在确定之前,首先应考虑研究内容与学生专业的关联性。 其次,在确定项目的研究难度和深度时,应考虑研究难度、深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相匹配,也应考虑将项目的研究难度及深度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拔高。
3.指导教师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
指导教师在项目组人员的选择、项目立项、实施、结题、汇报答辩等环节要严格把关。在项目的选题中,指导教师要对项目的难度、深度、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在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并要求学生按照进度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按照时间进度表督促学生检查,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内容按计划完成并达到目标。
4.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团队梯队
我们在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过程中组建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大四学生—大三大二学生的团队模式,项目组形成传、帮、带的学术创新氛围。在导师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5.结合实际科研课题确定训练项目
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应该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接轨,同时还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此外,选题还应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6.建立并加强监督与检查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实时监督并检查项目在各阶段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环节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没有按期完成以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和指引。学校应在以下几个环节方面加强管理:立项由学生主导参与答辩,检验学生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学校按照进度计划加强对项目的检查。
四、结语
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在指导好大学生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申报、实施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学生则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选题、项目研究、实验实践、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步骤,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蒋秋莹,李凡迪,陈晓仪,赵姗姗,王金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130-131.
[2] 秦建华,黄婷婷,周凯红.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选题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3(9):66-68.
[3] 廉玉姬,林光哲,赵小梅,董芳.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4(6):24-27.
[4] 初铭畅,窦文杉,邓雅文.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3):7-8.
[5] 涂艳蓉,丁晓旭.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J].高教研究,2013(1):209.
[6] 武广臣,刘艳.“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推广[J].高教高职研究,2014(30):164-165.
[7] 张艳,马毅.基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項目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5(1):34-35.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近年来,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训练,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以指导本科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等为例,结合在指导大学生选题实践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探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针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在创新训练计划中提高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训练;导师制;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36-03
一、引言
近期我国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传统观念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强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将项目作为基体、学生作为项目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创新性锻炼。[2]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2010级、2011级本科生申请的“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分别获得了2012 年、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本文结合作者指导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及研究过程,对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的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选题
如何确定适合大学生的研究项目,这对导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大学生选题既要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趋势,还需与其专业有一定的联系,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因此,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应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且具备一定的创新、实用和先进性。[3]
(二)团队组建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本科生第一、第二学年的教学计划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第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为专业课,第四学年学生由于毕业设计、实习等原因,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时间有限。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积累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意识,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组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项目团队对项目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4]
(三)项目实施
一方面,项目实施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要求在1-2年内完成,这样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与项目会存在某些冲突。另一方面,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学生缺少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新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四)项目评价
专家评价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要的评价方式,但其仅仅注重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原则。但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在此方面无法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此外,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较少得到验证与应用,很多學生在获得初步结果后即结束研究进行项目结题,很少有学生会在实践中继续将之完善。[5]
三、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一)创新训练项目实践
1.项目选题与申报
创新训练计划要想顺利完成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设计合理、起点较高的选题是其重要保证,这也是实现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目标的关键之一。对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首先需综合考虑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及科研能力等因素,选题合理才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积极性。[6]其次,项目的研究内容须与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密切相关,即研究内容将采用哪些途径完成研究任务。此外,指导教师应知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并具备能针对性解决的能力。
2.项目实施
应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让参与的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申报项目的主动性。在学生对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开始查阅、总结中英文文献,深入调查申报的项目在其领域内的研究进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成项目的论证与申报书的撰写,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成果、项目经费预算等。项目获批后,教师指导学生购买相关的试剂、耗材及仪器,然后根据进度安排开展研究。
3.项目结题
在项目中期阶段和结题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数据分析、中英文文献查阅、实验结果讨论、论文撰写与投稿、结题答辩等多个环节。答辩时学生需对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汇报答辩,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4.作用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大学生掌握正确科研方法的素质得到了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实践的工程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7]另一方面,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中,学生所学的一系列课程,如本专业的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后,通过自主设计、方案实施、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等形式,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5.项目实施的其他效果
经过本项目组成员的努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210486047)、“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项目编号1310486049)均按期完成,且顺利通过了武汉大学的验收,项目组成员汪文思同学以《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为题撰写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2014年湖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二)思考与建议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指导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首先,学生对创新方法和途径的领悟需要通过指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等方法进行合理引导。教师如果代替学生把方案、步骤都完全设计好,这样会严重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指导教师须定期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度并召集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案。
2.合理把握项目的难度和深度
项目的主要人员是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二年级学生。大二阶段的学生仅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项目的研究内容在确定之前,首先应考虑研究内容与学生专业的关联性。 其次,在确定项目的研究难度和深度时,应考虑研究难度、深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相匹配,也应考虑将项目的研究难度及深度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拔高。
3.指导教师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
指导教师在项目组人员的选择、项目立项、实施、结题、汇报答辩等环节要严格把关。在项目的选题中,指导教师要对项目的难度、深度、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在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并要求学生按照进度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按照时间进度表督促学生检查,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内容按计划完成并达到目标。
4.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团队梯队
我们在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过程中组建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大四学生—大三大二学生的团队模式,项目组形成传、帮、带的学术创新氛围。在导师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5.结合实际科研课题确定训练项目
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应该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接轨,同时还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此外,选题还应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6.建立并加强监督与检查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实时监督并检查项目在各阶段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环节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没有按期完成以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和指引。学校应在以下几个环节方面加强管理:立项由学生主导参与答辩,检验学生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学校按照进度计划加强对项目的检查。
四、结语
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在指导好大学生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申报、实施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学生则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选题、项目研究、实验实践、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步骤,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蒋秋莹,李凡迪,陈晓仪,赵姗姗,王金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130-131.
[2] 秦建华,黄婷婷,周凯红.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选题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3(9):66-68.
[3] 廉玉姬,林光哲,赵小梅,董芳.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4(6):24-27.
[4] 初铭畅,窦文杉,邓雅文.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3):7-8.
[5] 涂艳蓉,丁晓旭.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J].高教研究,2013(1):209.
[6] 武广臣,刘艳.“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推广[J].高教高职研究,2014(30):164-165.
[7] 张艳,马毅.基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項目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5(1):34-35.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