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市广电媒体影响力,从媒体问政开始

蒋德发
当前,设区市广电媒体的生存现状,已无法与十几年前的辉煌时代同日而语。为了提升广电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各地市广电媒体正在紧锣密鼓地深入研究开拓新领域,不断探索事业建设和产业经营与发展的新途径。笔者以为,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广播电视媒体问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设区市广电台也可以着手开办一档以媒体问政为内容的节目,为设区市台提升影响力、突破困局注入一股新动力。
广播媒体问政的成效
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主要是以直播的方式与听众见面。热线电话的介入使节目在听众、主持人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三方之间实现即时互动,听众可以直接与直播室里的政府官员交流沟通,反映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问题,而政府官员则根据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作答。笔者认为这正是媒体问政的一种有效形式。
参照江西广播电台成功开展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做法和经验,各设区市广电台也相继开办了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以景德镇市广电台新闻综合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为例,就媒体自身而言,开办媒体问政节目成效有三:
一、明显提升了收听率。通过几方互动方式,实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切实提升了广播的收听率。由于大多是各部门的“一把手”走进直播间,面对面为群众解决问题,办结效率明显提高。而且当即进行采访,在当天和以后几天的节目和党报上刊播解决问题的情况,突显了舆论监督优势,有效促进和发挥了媒体问政的积极功能。
二、强化了媒体公信力。《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把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三种监督形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强化了监督力度。三种监督的合力,有利于解决各种行业不正之风,使节目更具权威性。
三、延伸媒体社会功能。当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直播室与听众交流对话、互动沟通时,如果有问题投诉,他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大小,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就当场拍板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承诺在几个工作日内给听众以满意的答复,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给听众耐心地解释和说明。《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搭建了群众与政府直接进行交换意见、公开对话的平台,使许多群众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解决,节目的服务功能也得到充分体现。
电视媒体问政的意义
媒体问政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形式,是借助媒体平台以政府和受众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行为,是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的一种新的执政方式,是为人民“问事于政府”和政府“问计于人民”开辟的直接对话、咨询、建议、监督的新型沟通协商渠道。成功的媒体问政活动,不管是对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群众,抑或新闻媒体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媒体问政对政府官员来讲是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群众对他们的态度,这是压力更是动力;对百姓而言是一条很好的表达渠道,借助媒体的力量,将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满表达出来,引起政府官员的注意,促成问题的解决;对新闻媒体而言是为地方媒体展开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是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和“走转改”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如2011年由武汉市优化办、市广电总台联办的“电视问政活动”,相关单位负责人相继走进电视演播厅,以直播的形式集体接受市民代表和特约评论员的现场提问与评议。该活动不仅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为提升媒体影响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要顺利并成功地将该档节目办好,持续办下去,并达到预期目标值,必须深刻认识到它的前世今生所存在的问题或存在的理由。
各地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党委、政府支持是媒体问政成功的关键。从目前全国各地开办的模式来看,媒体问政的实质就是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办的一档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官员相继或集中请到现场,通过媒体接受广大受众公开检验的专题节目。其节目形式虽然现场感强,有一定的透明性,但只在电子媒介中呈现,注定它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假如任凭问政和施政脱节,听而不闻,问而无果,那么就很难成为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的解决手段,并极大地伤害和削减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以此推论,政府职能的继续转变和公民平等意识、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热情的不断提高是媒体问政得以有效实行和延续的基本保证,问政形式和效果能否紧密衔接是受众得以积极参与的前提。
影响媒体问政的因素
如果将媒体问政提升到“以问政的有效性和功效感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平、公正、公开,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媒体本身应具备较高的影响力、公信力和号召力。而媒体问政节目,则至少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
一、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天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参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参与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比如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和武汉的电视问政等。可见节目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获得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健全领导机构,高位推进,多方联动,加强组织,强化宣传。
节目的成功,要看内容是否能引起受众的注意。由党委、政府主导,“选择了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作为问政的来源,将各部门负责人作为问政对象,并让观众直接与之对话”,这就是“天时”的根本所在。
二、以策划为抓手营造的“地利”。近几年,受众需求日益丰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市场化,促使电视策划炙手可热,很多电视节目的成功,策划活动自是第一要素,功不可没。具备了“天时”,就是说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着眼于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深入研究发掘,进行科学预判,探讨制定和实施相应政策、策略的创造性策划活动方案,以求取得最佳效果。然后在节目的采编播制整个流程中,让我们继续期待,策划的积极作用所凸显的巨大威力。
业界从新闻策划,活动策划、节目策划等实践中逐渐领悟了策划的真谛,并从中收获了数之不尽的鲜花和喜悦。于是,整个广播电视等文化传媒界的同仁,对于策划已形成一个共识——成熟成功的策划是一把无往不利的神剑。首先,策划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投入和产出是经济学的概念,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就叫高效益”。其次,策划有利于挖掘资源。一般来说,策划是多人的集体创作,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能够在不引人注目的线索群中发掘最有价值的内容。第三,策划有利于打造品牌栏目。不论是湖南卫视的娱乐强档,还是央视的品牌新闻节目,在其背后无不存在一个智囊团——实力雄厚的策划班子。
三、以主持人为引领培育的“人和”。从众多的电视互动节目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媒体直播中,主持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作程序和适当的人员配置是前提,节目现场主持人推进问政环节、嘉宾点评、观众互动才是节目的内容。因此,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知识素养、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考量可谓丰富各异,灵活多样。
首先,主持人高超的主持艺术和专家或嘉宾高水平的现场点评是培育“人和”的灵魂。在现场直播中,尽管事前做了大量准备、预测工作,但是突发、变动的因素时刻存在,“如果主持人没有较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就会出现漏洞”。可见对主持人角色认知的把握是节目策划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其次,专家或嘉宾的精彩而又理性的点评也给“电视问政”节目增彩不少。不论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嘉宾的言论或调侃,还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嘉宾的争论风格和犀利语言或现场点评,让整个节目看点“吸睛”力显著增强,并为生动活泼的直播节目现场营造了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
综上所述,提升设区市广电媒体影响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媒体问政开始,至少以媒体问政为契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以及有关部门主官的高度重视下,在当地广大行政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握导向,弘扬正气,精心实施,多方联动,成功开办广播和电视问政节目,为取得“拓展舆论监督新路径、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的舆论效果而积极作为。
同时,切实发挥媒体优势,在节目包装和前期宣传、节目管理,以及新闻宣传报道或追踪报道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民生、热点等问题的及时解决,为问政节目内容提供强大舆论支持,最终不断提高收听收视率,夺回地方绝对主流媒体地位,实现地市广电媒体的新闻宣传、事业产业的新发展。(作者单位: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王 宁:《电视问政为何“热”而不“火”》,《学习时报》,2013.5.13。
2.何 南:《武汉“电视问政”成功的原因探析》,《媒体时代》,2012年Z1期。
相关文章!
  • 我国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李桦聂献忠【摘要】本文以2014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303家高校学报期刊作为研究样本,从开通情况、开通时间、认证情况、菜单、

  • 简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交网络使用

    任玉达<br />
    【摘 要】本文在“知沟”和媒介效果依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青年之间对社交网络使用的“传播效

  • 数字出版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版企业数字出版项目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因素,项目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数字出版项目风险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