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交网络使用中的“传播效果沟”

任玉达
【摘 要】本文在“知沟”和媒介效果依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青年之间对社交网络使用的“传播效果沟”,分析了二者对社交网络应用的差别及原因,并对在网络世界中可能产生的社会分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社交网络 传播效果沟 社会分化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农民与向城市移民的过渡人群,在中国年轻一代的人口中占较大比重。他们已远离农业生产,在城市打工赚钱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
但就现实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空间中仍处于边缘地位,与父辈相比,一定的受教育程度和新媒体接受能力是他们迈向赛博空间的入场券,但在现实的投射下,文化素质、电子技术、兴趣爱好甚至社会地位都是他们得到网络认同的障碍,在互联网空间中他们同样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弱势表现在传播能力差、媒介的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在推动社会议题建构方面话语权缺失,网络政治参与面临困境,偏离网络文化的主流等。因此,对于媒体的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仍处于“知识鸿沟”的底层。
一、“传播效果沟”有扩大的趋势
“知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二者间的知识鸿沟越有扩大的趋势 ①。
数字技术革命后,“数字鸿沟”也随之出现,即部分人较先使用计算机、网络接入、电信设施,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社会被分成了“拥有者”和“匮乏者”,并且他们之间的差距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大②。
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代青年被区隔为城市青年和新生代农民工两个不同的群体。二者在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媒介接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
在新媒体背景下,虽然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从小接触电子媒介,比父辈有着更好的教育水平和媒介素养,并长期浸染城市文化,他们成为互联网的积极使用者,同时也成为社交网络的重要用户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接触社交网络,且有着与城市青年不同的使用方式,两个群体在现实中的分层反映在虚拟社区中,出现了不同的网络文化群体。随着网络文化整合与分层都日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也日渐成为一个相对弱势的网络亚文化群体。即城市青年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数字传播效果沟”存在着扩大的趋势。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
1、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l8到25岁的外出务工青年,是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是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的第二代农民工;另一层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而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具有不同的认识、生活期望和行为。③
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电子媒介时代,电视媒体直接、富有冲击力地向他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在现实的巨大反衬下,城市给了他们无限的遐想和期盼。生产力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他们有能力和机会脱离农业生产,通过打工赚钱养活自己。电视媒介给他们虚构了一个美丽的远景,但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制结构等政策性门槛,以及教育水平低、知识技能差等自身条件限制,给他们成为“城市人”的梦想造成重重阻碍。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却不被接纳,这种尴尬的处境造成他们不同于城市青年的价值和情感诉求。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和倾诉的场所,但它并非现实的避风港。
在新媒体背景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集中在这一群体中新媒体用户的增长潜力,强调他们在新媒体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形象与话语权,以及在“数字鸿沟”中的弱势地位和“信息扶贫”策略等,较少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社交情况。
2、新生代农民工网民
《2012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农村的网民规模达到1.56亿,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为23.7%。而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9.1%。近4年来农村网民占比一直保持在27%左右。根据历史数据的对比,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城乡之间呈扩大趋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扩大的趋势。而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达75.3%,比城镇高3.3 个百分点,农村手机网民规模达11722 万人,比上年增长20.9%,增速快于城镇手机网民(13.6%),也快于农村网民整体增长速度(14.6%)。手机上网门槛降低,是造成农村手机网民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农村网民与城市网民之前截然不同的“上网体验”。农村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应用依次为即时通信、搜索、网络音乐,使用比例均在70%以上。④
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社交网络的使用方式不同于城市青年,他们长期固守于单一的社交工具,形成了固定的线上社交模式,而 “如果需求和动机产生了缺乏选择的信息搜索策略,会导致个人依赖于某个特定媒体。这种依赖可能引起态度和行为变化,并改变使用者与社会的关系”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受教育水平差、社会交际面窄、接触社交网络较晚、科技敏感度低,他们较难发觉社交网络工具的新功能或“替代性方式”,用以满足娱乐、社交甚至是逃避心理的渠道少。因此,仪式化的网络使用方式凸显了其在新媒体领域的弱势。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以后,移动互联网资费门槛的降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没有固定居所、难以支付电脑和互联网宽带费用的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随时随地上网的乐趣。但他们对移动网络的应用以数据流量为主,数据流量资费、手机终端应用局限,都成为他们畅游互联网的局限。选择面狭窄,是造成媒介选择单一甚至是媒介依赖的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填补知识鸿沟的主要障碍之一。
网络媒体平等、开放的特征使不少学者把“新媒体赋权”作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网民的方向,探讨媒介技术赋予使用者的自主意识与权力。“赋权”机制能够让边缘群体获得归属感,从而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⑥。
许多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借助社交网络,特别是腾讯QQ实现自我赋权持乐观态度,但对于如何填平广泛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网民与城市网民之间的“传播效果沟”并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分化
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的研究不多,从新媒体应用的角度研究这一群体的社会网络建构更不常见。但在新媒体背景下,对社会网络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媒介中的新媒体赋权。
学者彭兰认为,网络人群的分化是由多重因素在多种维度上作用的共同结果,包括媒体选择、技术能力偏好、社会网络、网络亚文化、网络话语竞争等⑦。网络媒体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技术壁垒是造成权力落差、工具选择的不平等,以及人群分化的重要原因。⑧但“传播效果沟”的出现是源于知识、态度、社会经济地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议程融合”理论认为,个人会为了融入某一群体而去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体,使自己的议程与群体议程保持一致,从而降低认知的不协调,所以,媒体的使用能够强化群体归属感,进而强化人群的分化。新生代农民工同样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自己所属群体成员所经常使用的网络媒体,借此获得群体准入和认同。因此新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具有某种“创造社群”的功能。
个体的社交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交网络会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广度与深度,甚至社会交往,对网络社区的人群区隔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对社交工具的媒介依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向异质性网络探寻的脚步,从而形成群体的信息壁垒,这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移民的最大障碍之一。
但是,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亚文化是整体文化不可或缺的分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使其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都形成特殊的亚文化群体,他们是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话语即权力”,该群体在现实和虚拟空间中话语权的缺失,极大的限制了该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只有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文化的认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该群体在新媒体中的“赋权”,改变弱势状态。
四、启示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中国农民的典型生活状态,这一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农村甚至是城市的面貌。作为媒介消费者,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互联网空间的常住居民。中国网民增长的潜力主要在农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他们在网民人口构成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他们网络媒介素养既关系到广大农民个人信息渠道和机遇的拓展,也关系着中国网民的整体素养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在信息技术普及和利用方面差距的缩小。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是建构社会网络和关系网络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社会交往的质量,更将成为造成人群区隔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熟和多样的社交网络为人们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手段,也对网络社区的整合和分层起到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年龄、性别、婚姻、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虚拟社区在多大程度上与现实社区重合或分离?新生代农民工与主流文化趋于汇合还是越来越偏离?或许对于他们的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寻找答案。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不仅是为了强调社会公平,还是希望通过对社会过渡过程中特殊群体对社交网络的独特使用方式的研究,探讨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作用下的“网络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和心理驱动力量,为网络传播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3-85
②⑤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③国务院,《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1
④CNNIC,《2012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⑥王锡苓、汪舒等,《农民工的自我赋权与影响:以北京朝阳区皮村为个案》[J].《现代传播》,2011(10):21
⑦⑧彭兰,《网络传播与社会人群的分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0-94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章!
  • 我国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李桦聂献忠【摘要】本文以2014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303家高校学报期刊作为研究样本,从开通情况、开通时间、认证情况、菜单、

  • 提升地市广电媒体影响力,从媒

    蒋德发<br />
    当前,设区市广电媒体的生存现状,已无法与十几年前的辉煌时代同日而语。为了提升广电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各

  • 数字出版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版企业数字出版项目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因素,项目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数字出版项目风险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