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手机将或成第五媒体?

赵静静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功能日益完善、强大,手机媒体化趋势成为近几年来媒介研究者们的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手机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为切入点,分析3G到来之际手机媒体化的新发展呈现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3G 手机 互联网 第五媒体
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多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在从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网站等多种业务形式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功能越来越强大,内容不断丰富和多样化,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手机媒体巨大的市场前景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1]媒介研究者们及业内人士普遍认可手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以个人移动通信终端”为载体的新兴传播媒介。
当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手机也承担起了通信功能和大众传播功能的双重任务。有人认为人类传播活动进入“第五媒体”时代。“所谓‘第五媒体,这是传播学者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一种可能出现的理想的新媒体的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第五媒体,业界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媒介研究者们一致认同的一点是,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将成为“第五媒体”的一名重要成员。”[2]
一、手机的发展及现状
第一阶段:是采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代模拟手机,即1G。当时叫做“移动电话”、“手提电话”,俗称“大哥大”。它只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通话的通讯工具,作用主要局限于消息传达、感情联络,初步实现了人际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的功能。但是它无法与固定网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开展;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安全、利用率低,易于被窃听。
第二阶段:是采用数字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代数字式手机,即2G。主要为GSM、CDMA等制式。2.5G和2.75G手机在性能上也能够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
短信(SMS)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短信经济”的繁荣,更使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一种信息终端,在这一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了。手机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接中,不断地将之超越。“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增值业务的崛起和流行,丰富并完善着手机的媒介功能,并以强大的吸引力引领移动传播新浪潮的到来。但是基于2.5G和2.75G手机有限的网络速度,远不能满足“手机报”和“手机电视”等业务发展的需要。3G技术呼之欲出。
第三阶段: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较之1G、2G手机,手机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有了大幅提升,可以实现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二、3G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手机在经历了1G、2G后,其主要功能基本上发展成熟,3G手机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网络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实现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3G时代,“手机报”将成为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多媒体于一体的数字媒体,手机报内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将得到极大增强;“手机电视”、视频通话的画面会更加清晰、流畅;网上冲浪、游戏更加畅通无阻;手机博客等功能形态将更加丰富多样,产业合作将更加成熟,盈利模式将趋于多元化,显现出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以下特点:
第一,移动性。手机媒体区别于四大传播媒介的显著特点,实现了真正的跨越时空的信息即时传输。
第二,手机用户的广泛性。目前,手机媒体具有成为用户最多的终端媒体的潜质。
第三,网络化。3G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平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强的交互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
第四,私密性。手机首先作为个人的通信工具及传播媒介,是具有隐私性;基于3G安全技术的保障,一个手机号码即对应着一个消费者,具有强烈的身份识别特性。
第五,成为手机终端移动系统,具有强大的保存、接收功能。
综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3G手机的普及将会影响、改变着人们现有的认知观念和生活习惯,有人会认为:3G将催生手机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但是,手机与“第五媒介”看似一步之遥,却也相差甚远。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指出“在传播领域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中,每一种新兴媒介的诞生,技术进步都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新技术催生新媒介。
1、手机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能力。硬件上,屏幕小,承载内容有限,成像效果差,这是难以规避的硬伤。软件上,首先手机具有了大众传播的功能表现,但收发短消息,即便是群发信息也只是手机人际传播功能的表现之一,因为其受者是明确、已知的,传者也不是职业的传播组织;“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功能在形式和内容上具备了大众传播的特征,但在本质上,仍旧是依附于传统的大众媒介,缺乏原创,没有其他四大媒体所展示出的强大的大众传播功能,事实上只是将传播内容在手机中传达出来。
2、受众群过于狭窄。作为“手机媒介”的受众大多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的年轻人。手机作为一种个人通讯工具,在客观上限制了信息的受众。而手机私有属性的特点使得“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小众化”。
3、传播主体——手机媒体的用户群体还有待培养。“目前在年轻人和大学生群体中通过手机来获取资讯需求非常突出、非常明显,但还没有成为广大手机用户的生活习惯,用户群体还远远没有成熟起来,需要联合运营企业进行培养和推广。”[3]
4、经营管理还不够成熟。如个性化是手机媒体的重要特征。手机报纸处与刚刚起步阶段,难以划定其受众定位标准。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虽然3G会使手机网络更加流畅,功能愈加完善,手机媒体前景更加广阔,可是3G带来的发展只能起到“量”的提高或增强,清晰流畅的视频画面,畅通无阻的网游,快速的下载速度等等,这都没能使媒介性质发生改变。
“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手机很有可能最终成为集电话、电脑、电视机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终端。”[4]就目前我国手机媒体化发展程度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手机媒介本身、传播者、受传者,还是外部条件等等来说都不够成熟。所以手机媒体化还有待于发展、成熟,亦或转型。
参考文献
[1]胡亮、乔国栋,《中国第五代手机新媒体阵地何在》,《中国经济时报》2008-1-4
[2]《手机成为第五媒体引来全球热钱投资》,人民网,2006-10
[3]《迎接手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2009-5-22
[4]《手机报:火热的新媒体温》,《青年记者》,2008年8月
(作者:河北大学08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蕾
相关文章!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钱洪霞<br />
    2014年农历马年正月初一到初八,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8天的《家风是什么》节目,通篇没有一处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眼,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分

    沈正赋+高倩<br />
    编者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 新时期大学俄语报刊阅读教材出

    【摘要】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对俄语报刊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和移动化信息技术条件下,本文通过分析俄语报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