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群阅读教学构想

    徐礼诚 陈玮玮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开展曹操《短歌行》教学,可以在选定合理的任务驱动后,用群阅读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创造性,针对学情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源、科学的阅读方法、准确的理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获得提升。

    关键词:短歌行?群阅读?任务驱动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的第三单元收录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名作8首。教师对一首诗词教学价值的考量,既要尊重文本价值及教材导向,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学情落实课标精神。

    本文以第三单元第一首诗曹操《短歌行》为对象,就如何依据新课标、使用新教材进行探索。

    一、分析文本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文本的价值,进而确定教学内容。我们对《短歌行》的文本价值、教学价值,以及课标相关规定的认识如下:

    (一)文本价值。“短歌行”本是汉乐府歌名,但古辞失传,曹操此篇便成为该题的第一文本,被认为是最能代表“短歌行”古题特色和建安时期诗风的作品之一。本诗语言质朴自然,音韵铿锵有力,情意真切深沉。其人其诗后经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引用发挥、《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的铺排渲染,逐渐家喻户晓,成为研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绕不开的一首古诗。

    (二)教学价值。教材的单元导读中提示了将曹操《短歌行》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首诗合并为第7课课文的原因——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因此,教师在执教第7课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比较二人“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的身世背景,获得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启示。而课文的“学习提示”又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进行了说明,故而《短歌行》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和比兴、用典等表达技巧也是其教学价值。

    (三)课标规定。2017年版课标规划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群,阅读文本界定于哪个任务群,可以遵照教材的编订倾向,也可以依照教师全盘构思的自主教学计划。而关于学习任务群,课标也明确指出了其“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特点。我们将《短歌行》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其相应的课标规定涵盖了体会精神文化、认识历史贡献、学习语言知识、训练书评能力和借鉴表达艺术等五个方面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驱动

    基于课文教学价值的分析和学情的考量,我们将此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两个:①欣赏不同诗人的同题咏唱。同中求异,于同中悟得乐府诗发展源流,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于异中理解人生多样境遇,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②逐步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意境,在知人论世中获得人生启示,在比较鉴赏中理解比兴、用典等表达技巧。

    其中,目标①是对曹操《短歌行》一诗教学内容的充实,是希望通过乐府诗同题群阅读的方式促成学生的比较阅读和文化感悟,而不是依靠二手的文学评论人云亦云。目标②讲究教师引导,渐进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方法的示范和传授,不必在意学生能否完全掌握,只要能在相同性质的阅读教学中反复训练有关能力即可。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学设计中比较有创造性的项目便摆在了眼前:如何设计任务驱动?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解决学习问题。这是一种更贴近生活常态、更符合阅读规律的方式。教师不是一个个知识性问题问下去,让学生绞尽脑汁作答、囫囵吞枣记忆,而是抛出一个情景化的任务,让学生在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便”处理学习问题。即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情也可以有不同的任务驱动。因此我们尝试布置的任务:如果你是一位新诗刊物的编辑,拟选几首《短歌行》以新诗的面貌刊发,请问你将如何着手处理这些诗歌?

    本次任务把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里。在本课以前学生学习了7首诗歌,新体诗就占了4首,已充分铺垫了有关新诗的感性认识,现在正好可以回应学生对新诗的期待,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认识,形成个人独特的新诗观念。

    本次任务明面上是交给学生的一次编辑任务,实际上需要他们依次思考并解决三个问题:①提供的多首《短歌行》分别表现了哪些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②各诗的内容和手法有哪些不同?③如何用较为现代的方式改写拟用的诗歌?编辑好后还应该附上编者按。

    关于新诗的体式问题,之前的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去感受。一是用排除法理解。非古诗者皆新诗,如果读到的诗不是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就以新诗视之。二是新诗无定型,始终在持续发展中。第2课中读到的郭沫若、闻一多、昌耀等一代代大詩人都在试图革新上一代的格律准绳,生发新的精神样式。因此,不必拘泥于某些成熟的新诗体式,而应在运用新诗认识于古诗改写的实践中,深入理解各首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发展脉络并认清古今差异。

    三、组织教学过程,适时提供指导

    (一)课前准备:提供阅读支架

    事先圈定了四篇主读文本,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和《短歌行》(周西伯昌)、陆机的《短歌行》(置酒高堂)、李白的《短歌行》(白日何短短),并附有必要注释。同时,还提供了白居易《新乐府序》及其译文、王辉斌《乐府诗通论》第三章第一节《从汉乐府到拟乐府》,作为选读的辅助材料。

    为做好任务群教学,我们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编订了相应的“核心篇目”“基础篇目”和“扩展篇目”三份书单。上述阅读材料中曹诗(对酒当歌)和李诗选自“核心篇目”,曹诗(周西伯昌)和白文选自“基础篇目”,其余选自“扩展篇目”,都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坚实支架。

    (二)课堂讨论一:阅读分类并选择

    课堂上提出任务,在课前学生已通读的前提下做批量处理的工作,即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情感四个角度比较四首诗,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讨论后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使分类比较的结果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可以在通览各诗区别时做出取舍,确定将哪些诗改写为新诗刊登。

    分类环节需要具备对文本较为准确的理解能力,此过程中会出现学生误读错判而又没有同学纠正的情况,这便需要教师适时介入讨论,针对文本内容和相关背景释疑解惑。

    学生当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只要理由合理,都值得肯定。比如,在“思想情感”一栏,从曹诗到李诗四个格子中的内容如下:①感慨时光流逝,渴望建功立业。②颂赞先秦诸侯,表白谨守臣节。③悲叹人生短暂,向往及时行乐。④热爱凡间生命,渴望拯物济世。会有学生认为③④与①重复,即陆诗和李诗均在主旨上与曹诗相近,因而仅留用曹诗;也会有学生认为这两首诗虽然近似,但情感侧重各有不同,决定全部留用;当然,更多的学生会从另外三个角度比较而做出全部留用的决定。

    (三)课堂讨论二:改写润色并展示

    在确定留用文本后,直接进入改写环节。教师最需要介入引导乃至现身说法的地方有三:①学生在用现代汉语转述原诗文过于生硬甚至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请学生们共同讨论润色,或自己动手修改做示范。②学生改后的诗歌分行分节不当。教师要根据学情,考虑是串讲有关文本,还是丰富原意以生新境。③表达方式。也许会有学生把描写的原句改写为记叙的,把借景抒情的改写为直抒胸臆的。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们注意、比较、品味各自的妙处。

    以上三个环节只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没有必要分条总结教学目标中的各项知识性内容,因为师生互动始终是在这些知识的框架中展开的。至于一篇课文学后是否需要“结案陈词”,我们认为并非必需,教学互动中产生了篇篇“古人新诗”,就是学习的最好“证据”。所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归了实践,学生即已获得提升。

    责任编辑:陆晨阳

相关文章!
  •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之策略

    王丽萍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书面表达始终是重难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训练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有了几点心得,提出自己的书面表达训练策略。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论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徐加浩【摘? 要】善于倾听是人们的良好品质,它是促进双方情感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途径,在人格養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是学生品格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