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苦志学诗与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本文从《红楼梦》中香菱问林黛玉学写诗的故事引发思考,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

    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勤学典故,《红楼梦》有香菱苦志学诗的故事。如果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林黛玉这样的老师,香菱这样的学生。故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兴趣——学习的催化剂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说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但她聪颖灵秀,痴迷诗艺:当薛蟠外出经商,应宝钗之邀,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众多才情横溢的少女们时,她的内心便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想拜黛玉学诗,被宝钗称之为“疯子”、“诗魔”。

    二、方法——取胜的钥匙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首先,黛玉导之以法。当黛玉问香菱都看过些什么人的诗时,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于是她要求香菱多读别人作品“作底子”,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同时,还要取法乎上,尽可能阅读高雅精美的阅读材料,而不能沉溺在浅近通俗的“文化快餐”之中,“一入了这个格局,是再学不出来的”。其次,香菱学法得当。她抓住语言文字反复揣摩、玩味,挖掘诗词的魅力所在。像香菱揣摩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样,先合上书想像诗中情景,再另找别的字来替换看可否有更佳的炼字。还要像香菱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样,联系自身生活阅历积累,更真切地体会诗句的妙处,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

    三、历练——成功的根本

    我们说香菱“为诗销得人憔悴”一点也不过分。一开始,茶饭无心,坐卧不安,宝钗笑她:“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等拿着自己写的诗让黛玉过目,黛玉让她放胆写,她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扣土,宝钗笑她是疯了、成诗魔了。至五更后,方才朦胧睡去。终至精血成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香菱苦志学诗一事,正应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最后把自己的作品交上后,赢得了众人的褒奖:“新巧而有意趣”。

    香菱苦志学诗虽是一个小说情节,但对于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启示还是很多的。它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故应值得我们仔细地反思: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灵活飞动的语文课堂

    首先,课堂教学要民主,语文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若说孔子与学生的《侍座》,温文尔雅、循循善诱的话,那么黛玉同样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探索者和合作者。同时,语文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角色,教师要由“课堂主宰”转变为民主课堂中“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香菱好问,黛玉自然也诲人不倦了。当香菱把黛玉选的诗读完去见老师时,黛玉笑道“正要讨论,方能长进。”于是师徒二人就切磋起来。然后再带着老师布置的作业,聆听教诲,反复几次,终于学诗有成了。课堂教学要民主,教学过程就要更加灵活飞动。以往那种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只能使课堂死气沉沉。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把备课时那种预设的设想,变成随机的、灵动的过程。既要重视“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创设一种民主而和谐的思维氛围。

    2.引导阅读经典是学生素养提高的根基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这是学生素养提高的根基。各种文化风气以及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养育了人的精神生命。社会锻炼着人的灵魂,也复制着人的观念形态。如今的社会,世俗化的各种思潮大行其道,文学也从神圣的殿堂内走出,渐渐地走向媚俗。各种休闲文化、包装文化、快餐文化全方位地向你涌来。面对这纷繁眩目的现象,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中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沉湎于所谓的小资情调的幻想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容易失去青少年应有的纯真和热情,甚至误入歧途。黛玉教香菱读诗歌经典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真心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老杜的一二百首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培根在《论求知》中说的好“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就是这样一些传诵不衰、有恒久生命力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应该对阅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予以纠正和积极引导。

    ★作者简介:陈法强,教育硕士,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

相关文章!
  •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之策略

    王丽萍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书面表达始终是重难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训练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有了几点心得,提出自己的书面表达训练策略。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论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徐加浩【摘? 要】善于倾听是人们的良好品质,它是促进双方情感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途径,在人格養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是学生品格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