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方法

    段邦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游戏、问题、表达、实践中培养孩子学数学的行为习惯,符合孩子最初的认知规律。反思这几年来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我们重视了课堂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生活化的思维习惯培养,制约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探究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对于学好数学大有帮助。

    一、让孩子在课堂外学会观察,培养数学思维

    1、在购物中形成数字观念。长期以来,数学学习一直困扰着师生,教者认为难教、学者觉得难学,家长认为难管。其实生活当中就有许多数学的培训方式:如身上有多少钱,要去超市买东西,如何做计划,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如买冰棍花了8元,数量有12根,那单价是多少?这些就是身边的数学。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培养孩子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学会计算等。

    2、在观察事物中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意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逐步培养,数学能力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孩子意识到在他们周围存在着很多有趣的数学,并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逐步形成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的意识倾向,养成观察、分析的思维习惯。

    3、在娱乐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所以要取得比赛的胜利,我们要尽可能走直线。在所有的娱乐方式中,都有数学的影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娱乐,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关键。

    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思考,领悟数学方法

    1、用游戏的手段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能诱发孩子数学兴趣,将数学教育的内容游戏化,让孩子在各类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学融入各类游戏中。让孩子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时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摆跳棋、量量小手和小脚、认识形状、比高矮等游戏中,让孩子学习分类、点数、比较、运算等基本的数学能力等。

    2、兴趣是孩子学好数学的第一老师。自然界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家长经常为孩子提供展开数学想像的奇趣空间,就会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让孩子说出小三角形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这个题目告诉孩子变形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过分数以后,给孩子出一个经典的数学趣题:有位农夫共有11匹马,他临死的时候留下一份遗嘱:将财产的二分之一分给小儿子,将财产的四分之一分给小女儿,将财产的六分之一分给大女儿。农夫死后儿女们为分割财产伤透了脑筋,怎么办呢?最后还是一位邻居牵来自家的一匹马帮忙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知道是怎样解决的吗?对于孩子来说,11不能够被6、4、2整除,这个问题难就难在这里。不过可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算一算如果加上邻居的一匹马,是否很容易就将马匹分开了?

    3、数学方法的形成是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的核心。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逻辑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首先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对公式、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不能模糊。其次要按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思考。每次游戏时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养成习惯,结合条件不断变化结论。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一百分,而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有一颗聪明的大脑。

    三、让孩子在问题中形成创新的数学思维习惯

    1、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孩子创新思维。我们要为孩子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在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孩子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孩子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培养孩子敢于打破传统,开启孩子“智慧之门”。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疑问是思维的開始,疑问是创造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作为师长要有意识的为孩子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求异思维,大胆创新。引导孩子在问题中积极求异,在学习中变换叙述方式,在计算中采用多种算法,在应用题解决中采用“一题多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比”、“一题多问”、“一题多改”、“一题多条件”等,不断激励孩子创新的思维火花,培养学好数学知识的行为习惯。

    四、让孩子在表达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一种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高级语言,它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数学交流是孩子必备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阅读并理解数学课本,并把数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向别人表达,包括读、写、说的能力。

    1、培养数学“读”的能力。让阅读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习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以读促思、以读促说、以读促学,才能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通过阅读教材,使孩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

    2、注重数学“写”的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数学表达,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提倡记“数学小日记”,介绍对数学和数学问题的理解、用数学知识的经历。这种“小日记”自然、真切,写的是数学活动后孩子们最想说的,因此它最能激发孩子们数学学习情感、引导孩子们深刻反思学习、体会数学学习价值的有效方式。

    3、突出数学“说”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方式是世界上最准确的、最简洁的,让孩子用数学语言进行大胆的表达,能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有数学,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让熟悉的环境、亲近的素材帮助孩子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燃起主动探索、勇于挑战数学问题的欲望。

    五、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活动最好的方法是行动。”通过孩子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整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样使他们的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之外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并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符合了中国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理念:生活即是教育,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

    2、让孩子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教师在课外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孩子的兴趣,保持他们稳定的注意力。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孩子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状态最佳,有了好的思维习惯,数学知识就能运用自如。

    3、让孩子在探索中掌握数学规律。孩子亲自操作的过程,是自己去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孩子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重视孩子的实践活动,给他们探索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看、自已做、自己想、自已说,进行积极探索,体验成功。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堂内外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启迪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和谐、丰富多彩的气氛,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最大空间;引导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究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反思性教学

    陈光晏摘 要:初中英语的学习是综合阅读、听力、写作于一体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要求不断深入的今天,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板

  • 走进诗歌内核,建构“真学”课堂

    花海霞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诗歌作品。然而,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