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探究
刘一桦?唐梦莹
摘 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总要组成部分,对市民生活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如何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公园服务范围,是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基于GIS作为强大的功能,能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市民与城市公园可达性的关系。本文将城市公园六种可达性研究方法进行探究,讨论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其他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
一、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其发展
城市公园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类休憩需求顺应发展而来的产物。中世纪以前城市并没有公园的说法,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才有人提出了在城市中应该设定固定花园供市民娱乐和休闲,此后人们才意识到花园在城市和居住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城市公园的雏形以古代园林形式出现,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有的创造形式和艺术特点形成了特有的体系。城市公园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概念,但从其包含内容可以得出,城市公园为城市中专门设定的绿地,其包含了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并具有向公众开放的特点。
二、可达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可达性是一个广泛的名词,在不同领域研究中具有不同含义,在本文中,可达性主要指在一定空间的范围中,获得或接近目标的难以程度。广义的可达性从空间信息方面即空间可达性具有可获得性、可进入性;另一方面为非空间可达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容纳性、可支付性。
城市公园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具有(1)公园与城市居民居住地的交通通达度,道路交通便捷程度,距离,时间,交通工具类型等都是影响城市公园可达性的重要因素;(2)城市居民年龄,性别,文化素质,家庭收入等也是影响城市公园可达性的重要因素;(3)城市公园类型和功能,服务面积等因素也是城市公园可达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可达性研究方法
(一)常用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可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但通常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是最直观的,因此本文的可达性研究方法探讨主要针对定量研究的6种方法。主要有:统计指标法、最小邻近距离法、缓冲区分析法、费用加权距离法、引力势能模型法以及网络分析法。
(二)可达性研究方法优缺点探讨
1.统计指标法,即根据统计指定范围内的公园数据,如面积、数量、人均面积等指标来进行评价。该种因为指标相对简单易收集,从而具有操作简单,容易理解等优点,但同时也因为忽略很多公园可达性的其他众多阻力因素,因此具有不能真实反映公园服务的缺点。
2.最小邻近距离法,即将居民始发地和目标公园看做点,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通过直线距离来判断公园可达性。具有计算简单,形象和直观等优点,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街道、入口位置等因素。
3.缓冲区分析法,这是以点、线、面为基础,在周围建立一定距离的范围,然后图层叠加后分析得出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公园的位置、服务范围等因素,能够直观得出公园服务区域和未覆盖区域,但是却存在公园入口等阻力对居民可达性的影响。
4.费用加权距离法,此种方法需要以栅格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到达公园的距离、费用和时间等因子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到达目的公园的交通成本,但是也存在没有考虑公园类型对于居民的吸引力大小。
5.引力势能模型法,公园和居民之间存在阻力,居民对公园的需求随着阻力的增加而减少,当然公园的服务能力也随之减小。通过引力势能模型法能够较好的分析出公园对于居民的吸引力大小,但是因为存在着计算复杂等缺点。
6.网络分析法,主要为进入公园过程中,在某种阻力值下以某种或者不同交通方式进入公园的范围。此种方法以公园的实际入口为基础,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进入公园的过程,该种分析法为矢量分析法,也有效避免了栅格数据分析的缺陷,但是由于网络分析法需要以道路网络为基础,因此数据获取和操作难度较大。
四、结论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有多种方法,每一种都有其优缺点,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将城市可达性的所有信息包含其中,所以研究室重点是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一种或多种方法,从而得出较为精准的研究成果。目前因为GIS发展快速,网络分析法又有其相对独有的评价优势,在城市可达性研究中运用较多。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S].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3—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J21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3] 贺晓辉.基于 GIS 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4] 李博,宋云,俞孔坚.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61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