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关键词]十四年抗战,八年抗战,抗日战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3-0003-03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文件下发后,引发社会热议。为什么要把以往常讲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两种概念有何区别?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意义?在此,谈点我个人的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一、“十四年抗战”概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主流认知
究竟是“十四年抗战”还是“八年抗战”?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涉及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从1931年开始,还是从1937年开始?
在以往涉及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事实上,在以往的论述中,也有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应该是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战起点的较早表述。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前,在有关抗日战争的论述中,人们大多还是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术界才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王维礼、高二音发表《论抗日战争的开端》一文,从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实情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此后,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战开端的文章逐渐增多。1987年,军事科学院刘庭华发表《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文中论述的第一个问题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应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刘庭华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应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止,历时整整十四年”。
对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观点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王桧林从“专史”和“通史”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专史,作为战争史的抗日战争史”,“可以从‘九一八开始。‘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一直持续下去。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一直持续不断”。“从这个意义上说,‘九一八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抗日战争延续的时间是十四年”。但如果把抗日战争史,“作为中国通史一个阶段的抗日战争史,我们认为应从七七事变开始,整个时期是从‘七·七到‘八·一五,共八年”。王桧林在文中虽然认为关于九一八还是七七是抗日战争起点,“两种主张可以并存”,但他明确表示,作为“专史”的抗日战争史,“抗日战争延续的时间是十四年”。
1990年后,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如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50周年,编写出版了三卷本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该书全面论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2001年,由南京大学张宪文先生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出版。该书在书名下把中国抗日战争史的时限,明确为“1931-1945”,并在书中写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成果。该书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五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在这场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收复了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强占的所有失地,而且光复了甲午战争时被日本掠夺的全部国土,一举洗雪了遭受日本野蛮侵略的奇耻大辱”。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由此可见,“十四年抗战”概念不仅为学术界所接受,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流认识。
二、关于“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的关系
诚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并不意味以往提出的“八年抗战”概念错了。“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两个阶段共十四年抗战历程。
从1931年至1937年,即十四年抗战的前六年,是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九一八事變发生后,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就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周旋于白山黑水之间,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1932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一·二八事变,驻守在上海的中国守军英勇抗击日军,全市人民自发组织义勇军、救护队等支援前线。1933年至1936年,日军相继侵犯长城沿线和内蒙古等地,中国守军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从1931年到1937年,虽然国民党当局仍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但中国人民,包括国民党军中的爱国官兵已开始了以武装抗日为主要内容的局部抗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六年,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
从1937年至1945年,这是全国性抗战的八年,这也是我们以往习称的“八年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始了举国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全国性抗战的八年,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全国之力全面抗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阶段。
可以说,以往的“八年抗战”概念仅是指1937年至1945年的全国性抗战,而“十四年抗战”概念,包括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两个阶段在内的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并没有改变抗战史实,也不是重写历史,只是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中国抗战的历史。
三、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结束70多年,今天在中小学教材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
在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时,大多数版本的教科书在抗战的时限上都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讲起。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该单元概述指出,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在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第一课是《难忘九一八》,并明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不过,在现行教材关于1931年至1937年的历史叙述中,虽然都强调1931年后中国已进入局部抗战时期,但大多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具体史实缺乏具体的叙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强调要反映局部抗战期间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第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本质和危害。
侵略东北,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环节。自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从中国东北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日本逐步将中国东北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在这一侵略方针的指导下,从侵略东北到全面侵华,再到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对外侵略是逐步推进、一脉相承的,日本是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策源地。
第三,“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东、西方分别酝酿,并通过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日本率先在中国挑起九一八事变,点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十四年抗戰”概念的提出,可以有力地说明中国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作者简介]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历史教育。
[责任编辑:李婷轩]
相关文章!
  • 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形成

    郑宇明[关键词]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点,能力要求发现问题与形成觀点不仅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近几年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着

  • “袁氏当国”的另一面

    魏飞[关键词]《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袁世凯,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其新成果是推动历史教学变革的重要动力

  • 董仲舒政治遭遇考辨

    孙凯[关键词]董仲舒,汉武帝,仕途,未受重用,儒法并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记述了董仲舒在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