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水平、公共财政支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 自主创新能力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地方教育科技公共财政的支出是否能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呢?本文利用2008~2016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的上升、教育科学公共财政的支出比重增加都会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公共财政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成功跨越了贫困陷阱,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从市场化取向改革以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到了很大提升,但水平仍然较低。2015年,衡量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授权数进展全部授权数的16.5%。自主创新能力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国国际竞争优势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速。
如何在市场化进程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产业创新与自主创新携手并进,这是急需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国家的崛起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对国家、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找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及路径。
二、文献综述
关于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是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效应(Keller,2004)、政策倾向性、产权性质、金融机构等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陈继勇、雷欣、黄开琢(2010)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正向影响知识溢出净流出和净流入,知识溢出的净流出不利于提升本地自主创新能力、知识溢出的净流入却能提升本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周叔莲、王伟光(2001)的理论分析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相互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左志刚(2012)在金融机构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规模这两类权益性金融渠道的的發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银行信贷扩张则表现为负向影响。
其次在教育与自主创新的相关研究中,陈何芳(2008)做了高等教育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定型分析研究,认为提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应当注重科学研究中的分工与合作,加强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王丹平(2007)认为研究生教育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从而影响自主创新能力,而没有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指标。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有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效应、政策倾向性、产权性质、金融机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影响因素的选取仅限某一方面。虽然有相关研究考虑了教育问题,但是陈何芳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王丹平的研究生教育业也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针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应考虑更多指标,使研究的设计更科学、合理。
三、指标选取及计量方法
1.变量和数据
结合研究目的,本文关注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变化、高等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总量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本文研究中变量设置如下表1.
(1)被解释变量。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被解释变量用来反映国家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选取省份的专利申请授权数和省内专利申请受理数两个指标进行衡量,专利申请授权数反应省份年度内专利授予情况,专利申请受理数反应省份年度内专利申请受理情况,二者结合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好的衡量。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两个解释变量,分别是高等教育水平、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高等教育水平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地区总人数”,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用“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3)控制变量。周叔莲、王伟光(2001)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科技的创新;另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样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因而本文选取了两个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本文选取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去西藏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加以验证,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
2.实证分析方法
在回归分析中,本文采用处理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检验方程如下:
其中,是被解释变量,由专利申请授权数或者专利申请受理数组成,是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反映;是地区高等教育水平,是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表示两个控制变量,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下各个地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在随机效应模型下则没有,是残差项。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和第t年。
四、实证分析
由于采用2008—2016年数据,属于短面板数据,因此本文直接进行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其中表2 的结果为全国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
对全国30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如表2。对专利申请授权数和专利申请受理数的被解释变量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均支持固定效应模型。
首先,从整体来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回归模型,高等教育水平(edu)在专利申请授权数的模型中5%的水平上显著,在专利申请受理数的模型中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值,这说明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时显著的,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专利申请授权数和专利申请受理数。同时,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rpubex)这一变量,在专利申请授权数的模型中1%的水平上显著,在专利申请受理数的模型中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变量系数为正,这一结果与高等教育水平相似,说明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越大,对于专利申请授权数和专利申请受理数都有较高的提升。
然而,分析同一变量系数的差异,可以得到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不同的影响程度。就高等教育水平而言,其对于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的影响显著大于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表明高等教育水平在增加了国内创新动力,推动各创新主体创新激情上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与此不同的是,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对于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的作用显著大于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表明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升,对于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质量,从而增加专利申请的授权数量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学界说法很多。结合本文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1)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大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高等教育是创新知识的重要基地和知识资本的重要发源地,高等教育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这主要反映我国教育水平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化显著,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知识产出水平和创新能力上的差异化。高等教育水平的均衡提升在國家自主创新战略中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确保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教育科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在以上各项分析中几乎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它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很明显。
(2)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地区产业升级,以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靠前的,既高过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高过大部分发达国家;尽管中国的服务业经过大力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是世界上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仍相对滞后。这就说明了目前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所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注重调节第二、三产业比重,针对第二产业一些供给过剩的行业,要降产能,去库存,从结构上进行合理优化,使三大产业比重更加合理,从而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Keller,W.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3).
[2] 宋河发,穆荣平.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
[3] 陈继勇,雷欣,黄开琢.知识溢出、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J].管理世界,2010,(7).
[4] 周叔莲,王伟光.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管理世界,2001,(5).
[5] 陈何芳.论高等教育创新战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中国企业的专利-创新悖论:基于制度基础观和知识溢出理论融合视角的解释” (71663006)
作者简介:李朝前(1993年--),男,汉族,广西北海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