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蛏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

    任福海

    摘 要: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大竹蛏人工繁育试验与生产,累计培育出平均壳长3~6.1 mm蛏苗162亿粒,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繁殖习性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竹蛏卵子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在水温18~25 ℃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2~35 h发育为D型幼虫,D型幼虫经6~10 d培育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4~25 μm,成活率66.9%~73.3%。以细沙为附着基进行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成活率可达53.5%~77.3%,日生长量150~166 μm。

    关键词:大竹蛏(Solen grandis);人工繁育;中间育成

    大竹蛏(Solen grandis)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竹蛏科,分布于我国各海区及帝汶岛、菲律宾、泰国湾、朝鲜西海岸及日本[1]。生活在下潮区及浅海的泥沙中,营潜居生活。大竹蛏形体较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贝肉蛋白质含量高达82.7%[2],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浅海增养殖极具发展前景的优良品种。

    为解决大竹蛏增养殖苗种来源问题,2015~2017年,我们连续3年在东港市进行了大竹蛏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研究工作,累计培育出平均壳长3~6.1 mm蛏苗1.62亿粒,在亲贝暂养促熟、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培育、底栖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质处理

    育苗用水来自海参养殖池。海参养殖池面积6 hm2,水深2.2 m,利用涨潮时将海水泵入海参养殖池,再经沉淀、沙滤后进入育苗车间,由于沙滤效果较差,水质不清,采用生物过滤方式对沙滤水进行二次净化,以保证育苗用水质量。

    1.2 亲贝采集与暂养

    亲贝采自渤海海区,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从瓦房店或葫芦岛海区采集壳长9~12 cm的大竹蛏作为育苗用亲贝。利用产卵桶暂养亲贝,产卵桶铺沙15 cm,每桶放亲贝8~12个。亲贝培育水深100 cm,以金藻、角毛藻、扁藻为饵料,每日投喂3~4次。亲贝暂养期间每日全量换水1次,换水同时清除死亡的亲贝、残饵及粪便。

    1.3 产卵与孵化

    亲贝产卵采用产卵桶自然排放法,当产卵密度达到10个/mL左右时,及时将产卵桶移到下一个产卵池继续产卵。受精卵留在原池孵化,孵化池投放EDTA 5 mg/L以络合重金属。受精卵孵化期间保持中等气量充气,在受精卵发育到担轮幼虫期之前,每小时搅动孵化池底一次,以避免受精卵沉积影响孵化率。

    受精卵全部发育成D型幼虫后,用250目筛绢网收集,分池培育,培育密度5~6个/mL。浮游幼虫培育期间每日换水1~2次,每次50%,换水网目前期250目,中后期200目。D型幼虫期投喂叉鞭金藻或等鞭金藻,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2万~4万细胞/mL;壳顶幼虫期叉边金藻和角毛藻混合投喂,每日投喂4次,投喂量4万~8万细胞/mL。幼虫培育期间EDTA维持5 mg/L以络合重金属。每3 d倒池一次。

    1.4 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

    采用细沙为附着基,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连续进行。培育池细沙铺设厚度2 mm,当浮游幼虫发育到变态附着期,壳长达到270~280 μm时,对即将附着的壳顶后期幼虫定量,按12万~19万/m2的密度移入稚贝培育池进行附着。

    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培育期间水深60 cm,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50%。每日投喂3~4次,叉鞭(或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混合投喂,投喂量为5万~20万细胞/mL。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期间,根据大竹蛏生长情况,每4~5 d加细沙一次。培育期间每日换水后投放EM菌5 mg/L。

    2 结果

    2.1 繁殖

    大竹蛏在渤海海区辽宁段的繁殖季节在5~7月,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性腺发育成熟的大竹蛏亲贝性腺饱满,包裹在内脏囊周围,并且向足的前端延伸发育。大竹蛏雌雄异体,雌、雄性腺均呈土黄色,性比约1∶1。在繁殖期内,大竹蛏的卵子分批成熟,可以多次产卵,间隔期4~7 d,随着产卵次数的增加,性腺逐渐萎缩,产卵间隔期延长,产卵量逐渐减少。

    2.2 产卵与孵化

    大竹蛏亲贝经暂养促熟可以顺利的自然产卵,大竹蛏卵呈圆形,卵径90 μm,外包一层透明的受精膜,為沉性卵。在水温18~25 ℃,盐度24‰~28‰、pH8.0~8.3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2~35 h发育为D型幼虫,初期D型幼虫壳长140 μm。

    采用产卵桶产卵法,受精卵原池孵化,中等气量充气,担轮幼虫期之前辅以搅拌池底的方法,受精卵孵化率可以达到80%以上。2015~2017年大竹蛏受精卵孵化率见表2。

    2.3 浮游幼虫培育

    在水温18~27 ℃,盐度20‰~28‰、pH8.0~8.3,培育密度5~6个/mL,以金藻、角毛藻为饵料,D型幼虫经6~10 d发育成为变态附着期幼虫,温度升高,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不同温度条件下大竹蛏生长发育见表3。

    变态附着期幼虫壳长270~280 μm,此时幼虫足开始出现并陆续变态附着。上述培育条件下,浮游幼虫因温度不同,日生长量14~25 μm,成活率66.9%~73.3%。2015~2017年大竹蛏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见表4。

    2.4 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

    幼虫壳长达到270~280 μm时开始变态附着,此时需要将幼虫移入预先投放有附着基的培育池中继续培育,综合3年来的生产情况,在水温22~28 ℃,以细沙为附着基,初始培育密度12万~19万/m2,饵料较为充足的条件下,附着稚贝经18 d培育,平均壳长可以达到3 mm,经35 d培育,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1 mm,日生长量150~166 μm,成活率在53.5%~77.3%。2015~2017年大竹蛏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情况

    3 讨论

    3.1 繁殖季节

    多数双壳类性腺发育时是包裹在软体部的两侧如牡蛎、贻贝等,而大竹蛏性腺覆盖于内脏团表皮下,因此在挑选亲贝时不能从其软体部外观来观测丰满度情况,而必须经过解剖才能判别性腺发育状况。通过多年来的性腺解剖观察和生产实践发现,在渤海海区辽宁段,大竹蛏每年性成熟一次,繁殖季节在5月~7月,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葫芦岛海域大竹蛏产卵期比瓦房店海区略有提前,大竹蛏亲贝采集的最佳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上旬。

    3.2 附着基的选择与使用

    大竹蛏幼虫壳长达到270~280 μm时开始附着,此时需要投放附着基。附着基的选择和使用很重要,其选择和使用的原则应当与苗种培育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规格相适应。如果预期培育规格为5 mm左右,由于培育时间较短(一个月左右),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可以连续进行,自始至终采用细沙作为附着基;如果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预期培育规格在10 mm以上,培育时间会长达50 d甚至更长,在敌害生物如玻璃海鞘较多的地区,应将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分段进行,在稚贝培育阶段以海泥为附着基,通过倒池、洗苗等方法,尽量清除玻璃海鞘等敌害生物,当稚贝壳长2.5~3 mm时,再以细沙为附着基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

    参考文献:

    [1]

    齐钟彦.中国经济软体动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33.

    [2] 戴聪杰.大竹蛏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7(4):304-308.

    (收稿日期:2017-10-26)

相关文章!
  • 新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

    丁孟松 吴光兴 王福增摘要: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教师素质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业特色教学资

  • 减压短期处理技术在鲜切菜保鲜

    郑先章 熊伟勇 陈文高 等<br />
    摘 要:减压冷藏短期处理技术是对减压冷藏贮运长期保鲜技术的创新应用。若干试验结果表明,生鲜蔬菜仅经

  • 适应农业产业发展产教融合课堂

    万军【摘? ?要】 本文对适应农业区域产业发展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发展之路提供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