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堂评价的新尝试

    范慧玲

    〔关键词〕课堂评价;同伴评价;心理活动课

    现代教学实践中,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评价不再只强调关注学习的结果,而是加强了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更加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尽管如此,我们仍会发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过程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一对多的评价,过程评价主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课堂评价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评价的激励功能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由此,笔者在小学生心理活动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心理活动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素养的辅导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体验和主体探究,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基于心理活动课的主体性、活动性、参与体验性和感受唤起性等特点,笔者构建了“参与—倾听—分享”的心理活动课评价模型,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这一尝试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一、评价要素的构建

    评价的要素是由课堂质量影响因素决定的。在心理活动课中,活动是主要载体,承载着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使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质量是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先决条件。“倾听”是课堂实施的保证,心理活动课中,活动体验过后往往是经验互动环节,如果学生不能倾听他人,就不能达成有效的互动。“分享”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分享、生生之间的分享,决定着主题内容维度和问题解决深度。基于此,在评价模型构成上,笔者选择了三个过程性要素:参与、倾听、分享。

    (一)参与

    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依据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定主题。因此,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一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成长需求,力争做到面向全体。那么,课堂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要准确把握活动的目的并有效组织活动的进程,着眼点必须放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上,感受与体验越深,教育效果就越明显。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并不能紧跟课堂的节奏,而恰恰又是这一部分学生更需要心理活动课堂上心理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所以,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达成良好课堂效果的关键。

    活泼好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要经常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将心理辅导理论和操作技能灵活运用于课堂,将音乐、绘画等请进课堂,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的辅助,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参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对“参与”的评价的实质是互动。互动本身是一种实质性的参与,心理课堂上互动的设计是必要的,互动的评价应该由互动的对象来负责。评价本身具有监督、激励功能。由同桌作为评价主体是全面覆盖式的评价,学生参与也是一个彼此影响的过程,所以“参与”是第一先决要素。

    (二) 倾听

    在心理活动课教学中,笔者发现倾听是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课上活动往往都会进行得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有时兴奋得不能自已。接下来的环节,交流感受就变成重点,哪里有交流,哪里就需要倾听。不能形成倾听的氛围就不能达成高质量的教学,因为活动之后的感受分享阶段才是学生进行自我经验整理、重新认知和思想升华的关键阶段。

    在课堂的评价中,笔者引入了“倾听”这一要素,将其分为两个层面,即小组内部讨论时的倾听和全班交流时的倾听。

    (三)分享

    研究表明,学生在和谐、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上更易流露真情、表现真我、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的学生也更易得到启发、感悟,获得心灵的营养。

    我们尤其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这是给予个性化引导的前提条件。鼓励分享,给予分享的机会,促进个性化互动,也可以促成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二、过程评价的主体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主体由教师一个人、小组长承担或监督角色来承担,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经过尝试与实践,笔者将同桌作为评价主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其是最切合辅导的实际过程的评价主体。由此,笔者在心理活动课上建立了同桌督学机制。

    三、评价的实施

    我们的心理活动课设计了评价表,见表1。

    课堂活动中不论是采用8人小组还是4人小组,评价都是以2人为单位,同桌互评。每节课每个组都有这样一个评价表,随时评价,最后教师给予综合等级作为本节课的课堂学习评价结果。

    同桌的评价发挥了很好的课堂提醒功能。当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时候,同桌会悄悄地提醒他。教师的评价发挥了评价的综合功能,教师会根据课堂中学生的个体发展、互动表现、分享贡献给予学生综合鼓励性的评价,针对不同情况的个体在课下给予补充性评价。

    同桌评价实施一个学期以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组织课堂纪律的时间和精力明显被“节省”出来,增加了对活动过程组织优化和经验互动的关注,有助于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评价自动化以后学生们似乎也忘掉了评价本身,而更加注重课堂活动中互动关系的维系。这种评价适合任何以活动为主的实践课,同桌的新评价关系也突破了以往的学习模式,使同桌成为班级中的一个学习单元组织。笔者的这项尝试和研究还将继续深入。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沈阳,110031)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析新课程高中数学中的函数教

    赵珍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数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是一门重要基础

  •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齐冰涛【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恰恰符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