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陈兴华 江钢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东510405)
摘 要 采用耳穴埋针治疗偏头痛,并与西药颅痛定组作对照。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60.0%,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18.4%,总有效率73.7%(P<0.01)。
主题词 偏头痛/穴位疗法 埋线 穴位,耳针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顽固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痛有定处等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耳穴埋针并与西药颅痛定组作对照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所有98例病人均为1996年5月~1998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或住院部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9例,女6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2年以上者占70%。所有病例均按江苏省卫生厅编《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明确诊断为偏头痛,并排除颅内炎症及占位病变,以及脑外伤所致各种头痛患者。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组)60例及对照组(西药组)38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取穴:耳穴颞、枕、额、脑、神门。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图钉形揿针进行耳穴压埋,以患者局部有胀痛或有麻热感为好。每次埋针2天,埋针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3次以上,每次按压10~20下,7次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方法:颅痛定每次30mg口服,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均嘱患者注意保持精神舒畅,不宜过劳,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风寒。
3 疗效观察所有病例均观察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头痛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后无复发;有效:头痛明显减轻或3个月内虽有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症状减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3.2 治疗结果 见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34,P<0.01。经统计学处理,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廖××,女,21岁,学生,1997年6月24日就诊。既往有3年偏头痛病史。近日因复习准备期终考试,过度紧张后又复发偏头痛,以发作性左偏头部搏动性头痛为主,每日发作多次,发作时伴烦躁、思睡、情绪紧张等症。痛剧则恶心欲呕,不能集中精神。拟诊为偏头痛。选用耳穴颞、额、脑、神门穴,以揿针埋入后胶布固定,并持续按压10分钟后,病人即觉偏头痛明显缓解,半小时后疼痛基本消失。嘱其自行按压穴位,每日最少5次,每次最少5分钟。埋针2天后,病人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偶有轻微偏头痛发作,继续治疗7次后,未再发作,追踪3个月未复发。
5 讨论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厥病》就有记述:"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据《灵枢·口问》篇云:"耳为宗脉之所聚",即耳部与全身经络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偏头痛属"内伤头痛"范畴,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痛有定处的特点。临床资料统计表明,本病多数起病于青春期,女性约4倍于男性,并与情志变化及劳累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在于"不通则痛"。本文之立论依据在于通过耳穴这一"宗脉所聚"部位的刺激,可疏通全身经络系统,使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观察结果亦表明,耳穴埋针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口服西药颅痛定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临床观察注意到部分病人在口服颅痛定治疗头痛无效情况下,改用耳穴埋针治疗,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耳针治疗不存在嗜睡、乏力、恶心等西药之副作用。
总之耳针疗法操作简便易行,适应症广,且副作用小,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应用得当,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19990827,齐淑兰发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东510405)
摘 要 采用耳穴埋针治疗偏头痛,并与西药颅痛定组作对照。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60.0%,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18.4%,总有效率73.7%(P<0.01)。
主题词 偏头痛/穴位疗法 埋线 穴位,耳针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顽固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痛有定处等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耳穴埋针并与西药颅痛定组作对照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所有98例病人均为1996年5月~1998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或住院部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9例,女6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2年以上者占70%。所有病例均按江苏省卫生厅编《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明确诊断为偏头痛,并排除颅内炎症及占位病变,以及脑外伤所致各种头痛患者。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组)60例及对照组(西药组)38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取穴:耳穴颞、枕、额、脑、神门。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图钉形揿针进行耳穴压埋,以患者局部有胀痛或有麻热感为好。每次埋针2天,埋针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3次以上,每次按压10~20下,7次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方法:颅痛定每次30mg口服,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均嘱患者注意保持精神舒畅,不宜过劳,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风寒。
3 疗效观察所有病例均观察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头痛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后无复发;有效:头痛明显减轻或3个月内虽有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症状减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3.2 治疗结果 见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34,P<0.01。经统计学处理,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廖××,女,21岁,学生,1997年6月24日就诊。既往有3年偏头痛病史。近日因复习准备期终考试,过度紧张后又复发偏头痛,以发作性左偏头部搏动性头痛为主,每日发作多次,发作时伴烦躁、思睡、情绪紧张等症。痛剧则恶心欲呕,不能集中精神。拟诊为偏头痛。选用耳穴颞、额、脑、神门穴,以揿针埋入后胶布固定,并持续按压10分钟后,病人即觉偏头痛明显缓解,半小时后疼痛基本消失。嘱其自行按压穴位,每日最少5次,每次最少5分钟。埋针2天后,病人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偶有轻微偏头痛发作,继续治疗7次后,未再发作,追踪3个月未复发。
5 讨论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厥病》就有记述:"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据《灵枢·口问》篇云:"耳为宗脉之所聚",即耳部与全身经络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偏头痛属"内伤头痛"范畴,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痛有定处的特点。临床资料统计表明,本病多数起病于青春期,女性约4倍于男性,并与情志变化及劳累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在于"不通则痛"。本文之立论依据在于通过耳穴这一"宗脉所聚"部位的刺激,可疏通全身经络系统,使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观察结果亦表明,耳穴埋针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口服西药颅痛定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临床观察注意到部分病人在口服颅痛定治疗头痛无效情况下,改用耳穴埋针治疗,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耳针治疗不存在嗜睡、乏力、恶心等西药之副作用。
总之耳针疗法操作简便易行,适应症广,且副作用小,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应用得当,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19990827,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