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经验
朱德刚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作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上的具体做法,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习作? ?教学? 经验
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好多小学生对作文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出的文章要么杂乱无章,要么言之无物。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最直接动力,只有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创作,遇到有价值的人和事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来,这样,学生越写越爱写,越写越多,才思就敏捷起来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主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常常主动地想拿笔写作,而不是咬笔苦思,怕下笔。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下手:
1.巧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儿童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儿童的思维兴趣很容易兴起,他们都爱玩爱热闹。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有条有理地详略得当地把游戏过程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这是引导小学生习作非常关键的一步。我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创设各种小游戏,比如夹珠子比赛、抢凳子游戏、挤眉弄眼吃薯片、“不听话”系列游戏等。孩子们玩得开心,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乐于动笔。
2.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
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想把自已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孩子就会自觉作文。然而,如何让学生主动而快乐地作文,这就要让学生常常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的情感,随时记录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每天都有精彩的生活时刻,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捕捉这些精彩,是我们语文老师要思考的关键。如果学生养成了随手记录的习惯,那么,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写作愿望,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训练学生说话,为写作奠定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说”的重要性。写作的前提是会说,怎样让学生自己把所见所闻抓住重点记叙下来,这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重点之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做了啥事遇到了啥人等,使学生从一句话一段话说起。其次,在叙述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适当的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加以修饰,这样,就会成为一篇短文了。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并且,在平时也加强了遣词造句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之一。 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学会按照老师所教给的方法和技巧去挖掘生活中的创作题材,去主动地观察事物,按照方法细致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觀察静止状态的事物要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至里或从里至外,或按东西南北方位,依次进行观察。观察动态时,往往要按时间顺序观察,弄清楚“先怎么样,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再按这样的顺序记下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分析,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和感情,也就萌发出表达的意识。然后将观察到的或联想到的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训练后,学生一方面知道了如何去观察事物,另一方面体会到写作其实不难,甚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看到一篇字数较多的文章,他们内心的骄做和喜悦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在脸上。有了这样的训练做基础,学生既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四、完善作文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
每次习作,不必要求孩子面面俱到,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精彩的词汇,让学生在表扬中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生越来越喜爱写作,他们会不断地期待下一次的表扬,也会越来越重视写作,使自己的写作越写越好。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写作水平,写作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同时,老师在学生作文评改时,除了改好学生的语病外,还要告诉学生,其中修改的原因。也要附上老师的点评和建议,让学生在阅读了老师的评改后,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了指导。也有了创作的指南。更加有创作热情。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激发,每次评改作文都能让学生有切实的提高。
以上是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上的具体做法,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