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鳗鳅规模化早繁的效果分析
闫保国+田洋+李中科+赵强+肖妍+康新文+徐二虎
台湾鳗鳅以其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等优势,已成为当前泥鳅养殖业的一个“明星”品种,并风靡大江南北。河北省于2014年开始引进试养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推广,已成为一个主养品种,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台湾鳗鳅从水花到商品鱼当年即可养成,但我省地处北温带,自然水温下繁育下塘与南方其他省份相比生长期短1~2个月,直接影响了商品鱼规格和价格。为解决我省台湾鳗鳅养殖期短的问题,我们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5月,在河北康态中华鳖良种有限公司开展了台湾鳗鳅的亲本越冬及规模化人工早繁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
1北方地区开展台湾鳗鳅早繁的意义
台湾鳗鳅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受养殖效益和市场需求影响,近两三年替代传统大鳞副泥鳅成为鳅类主养品种。北方地区养殖台湾鳗鳅的苗种渠道有两个:一是从南方空运购进,成本高、运输不便、成活率难以保证,但可在5月中上旬放养,生长期长,养殖规格大;二是在六月上旬后,利用本地繁育的苗种,成本相对较低、运输方便、成活率高,但放养时间较晚、生长期缩短,不易在当年长成更大规格的商品鳅。利用已有设施,在北方地区进行早繁,一是可有效解决台湾鳗鳅养殖提早供苗、提高养殖成活率、延长生长期、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等问题;二是可有效避开鳅苗的敌害——蜻蜓幼虫生长期,提高育苗成活率;三是与轮虫、枝角类培育的水温相适应,有利于培育天然饵料,降低养殖成本。因此,鳗鳅早繁对台湾鳗鳅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材料与方法
2.1亲鳅越冬
2.1.1亲鳅越冬方式为了比较不同越冬方式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亲鳅越冬:一种方法是利用甲鱼日光温棚越冬,池塘面积300 m2,水深0.7 m,池埂及池底均为水泥浆砌,池底10 cm泥沙,亲鳅到11月下旬停食冬眠。水面结冰期为12月下旬~第二年1月中旬,3月初水温达到10℃以上时,亲鳅开始摄食。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自然池塘越冬。池塘水深1.5 m,其他条件相同,亲鳅11月初停食冬眠,水面结冰期为11下旬到第二年2月上旬,3月下旬水温达到10 ℃,开始摄食。
2.1.2越冬成活率两种方式越冬,亲鳅成活率有明显不同。两年试验结果,第一种方式成活率平均95.6%,第二种方式成活率平均73.4%。
2.1.3越冬后的亲鳅性腺发育在3月下旬-4月上旬,解剖越冬亲鳅观察性腺发育情况:温棚越冬的亲鳅性腺相对饱满,4月上旬水温达到23 ℃左右,80%以上雌鳅卵巢已达Ⅳ末,4月中旬达到Ⅴ期,可进行催产繁殖;自然池塘越冬的亲鳅卵巢4月上旬基本都在Ⅲ末或Ⅳ期初,到5月中旬水温才能达到23 ℃左右,性腺达Ⅴ期,后者性腺发育明显滞后。
2.2繁育用水
鳗鳅繁育生产用水要求洁净,水温适宜,水质指标符合养殖用水要求。而在北方地区4月中旬进行早繁时,自然池塘及浅层地下水的水温大都在16 ℃左右,水温低不适宜用作繁育水源。我们采用简便、适用性强的日光温棚来提高水源温度,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是,采用水深1 m、面积300 m2的水泥池,用塑料日光温棚来升温,并根据孵化方式、每批次繁育量来确定水源池的数量,保证水源的供应。此方法可将16 ℃左右的井水在8~10 d内升高到25 ℃。孵化过程中,根据用水量,适时补充井水。
2.3繁育方式与效果
2.3.1催产与受精
2.3.1.1人工催产
采用LRH-A2+DOM+HCG三种催产剂配伍,背鳍基部一次注射,每尾雌鳅注射0.4 mL,雄鱼减半。水温22~26 ℃时,效应时间15~10 h。
2.3.1.2采卵受精
达到效应时间后,检查雌鱼60%以上可挤出卵粒后,即可进行人工采卵。
采卵:将雌鳅从催产池捞出,擦干体表水分,轻压腹部,将卵子挤入擦干的容器内,每10尾雌鳅为一组,然后称量卵重记数。
采精:擦干雄鳅体表水分,剖腹后用镊子摘出精巢,研钵内剪碎。
授精:用生理盐水将精子冲入盛卵器内,随即用羽毛搅拌均匀,加清水适量,继续搅匀,再静置1~2 min。
雌雄比例:根据卵子数量及精巢质量,按5~10∶1。
操作时间与温度控制:整个采卵、采精与受精过程控制在10 min内,精巢取出后在2 min内使用。气温18~22 ℃,水温22~25 ℃。
2.3.2孵化我们采用玻璃钢制、直径2 m的圆形育苗缸做为孵化器,内设梯形布卵框,水深40 cm。每缸布卵50~70万粒。孵化期间为了节水,每2 h注排水1 h,每次交换1/5,既保证水温、水质、溶氧符合孵化要求,又达到了节水目的。
2.3.3催产与孵化效果两年的实践中,催产率在80%~98%之间,受精率在90%~96%之间,孵化率在80%~93%之间。我们所用一冬龄亲鳅个体平均60 g左右,怀卵量平均1.35万粒,总体催产率845% ,平均孵化率82.6%。二冬龄亲鳅平均个体在100 g左右,怀卵量平均3.15万粒,总体催产率88.2%,孵化率89%左右,卵子橘黄色。
2.4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分两个阶段:仔鱼暂养和鱼苗培育。
2.4.1仔鱼暂养刚出膜的仔鱼在孵化缸内暂养3 d。每2 h换水1 h,每次换水1/3,第3 d投喂轮虫一次后,出苗转入大池塘进行鱼苗培育。暂养期间水温日变化在2~4 ℃。
2.4.2鱼苗培育从水花苗下塘到鱼苗长到3~5 cm的阶段。采用甲鱼日光温棚进行鱼苗培育。池塘为水泥浆砌,池底淤泥15~25 cm,面积300~400 m2,池深1.2 m。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培育:清水下塘法和肥水下塘法。
肥水下塘法:鱼苗下塘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每池施发酵后的鸡粪50~60 kg,加注新水40~50 cm,2 d后接种小球藻和轮虫。7 d后,检测水中轮虫临近高峰时,按每亩80万尾进行水花苗下塘。5 d后开始投喂粉状饲料,5 d后,每隔2 d加适量新水,并逐步加水到70~80 cm。10 d后鳅苗长到1 cm以上,改喂微颗粒饲料,20 d后鱼苗长到3 cm以上。成活率20%~50%,平均成活率26.4%。
清水下塘法:池塘消毒后加注新水,4 d后水温达到22 ℃以上时直接放苗。鱼苗下塘后,每天全池泼洒4次粉状饲料浆,5 d后投喂粉状饲料。其余与肥水培育方法相同。成活率10%~35%,平均成活20.3%。
3分析讨论
3.1关于越冬方式
台湾鳗鳅在北方地区可以自然越冬,但采用日光温室进行亲鳅越冬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保障亲鳅越冬安全。同时,采用日光温棚越冬可提早亲鳅培育时间40 d左右,不仅能促进性腺提早成熟,而且性腺发育质量也好。因此,北方地区若想提早繁育,利用温棚越冬使亲鳅性腺提早发育成熟是可行的。
3.2关于亲鳅质量
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二冬龄的亲鳅在怀卵量、催产率、孵化率方面均优于一冬龄亲鳅。在实际操作中,二龄亲鱼由于怀卵量大,获得同样数量的卵,可减少催产尾数,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关于苗种培育方式
比较肥水下塘与清水下塘两种方式,肥水下塘可有效节约饵料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水花下塘后成活率高,生长快。但是,每个池塘的肥水时效果差别很大,时间不统一,对确定催产繁育时间有一定的难度。清水下塘饵料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水花下塘成活率略低,生长速度略慢。但是,操作容易,水花可随时下塘,可随时催产。我们建议采取两种方式的结合:即按照肥水下塘方法培育水质,只要水温达到20 ℃以上后,鱼苗即可下塘,如轮虫量足够大,则3 d内不投喂,如轮虫量很低或没有轮虫,则投喂饲料浆。
4小结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北方地区利用甲鱼温棚资源,开展台湾鳗鳅的早繁,不仅能使资源有效、充分利用,还可解决鳗鳅苗种供应,提高养殖效益,对促进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