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程相东 厉成灏

    一、提供创造氛围,激发创造情趣

    在培养儿童创造性的过程中,教育者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设定“开发创造性的条件”,营造培养“创造性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及知识环境”。

    首先,要创造氛围,改进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鼓励他们拥有批判精神,大胆猜测,勇于发表不同见解;要求教师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节外生枝”——提出不同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荒谬的问题;教师不能讽刺、挖苦、埋怨学生,要保护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而学生的安全感越强,就越有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课堂上,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不应随意批评学生。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 “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扼杀学生的自学能力,窒息学生的创造才能。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必须以学定教。

    二、教给自学方法,掌握创造技巧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重知识灌输,轻技能训练;重考试,轻发展;重高分,轻素质;重死记硬背,轻实践能力;重照本宣科,轻发明创造。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养成。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才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应变,果断决策,不断创新,从而获得飞跃性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查字(词)典的方法理解字词,还要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联系写作背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运用抓主干、抓关键词等方法把握句意;学会利用抓中心句、归纳自然段段意及提问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改进学习方式,形成创造习惯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1.探究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一组人员通过小组活动,对某一固定问题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种活动不应过于严肃,要让参加的人畅所欲言。

    总之,老师要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相关文章!
  •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

    安喜才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思想、育人手段、教育体系随之优化,带领教师走上课堂教学创新之路,旨在拓宽教育途径,提高教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在微笑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唐文艳微笑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用微笑教师观、微笑学生观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心心相印,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