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咨询师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
吕慧艺
在一次同伴督导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心理咨询中目标架构的问题,中度抑郁症的取证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辅导作业的反馈,找到来访者的核心问题,使用某一种技术如焦点解决来进行咨询,对来访者进行咨询预约等。还有的同行指出咨询师在整个个案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对此我深有感触。
我想说也许这位同行的质疑是对的。但是我们都明白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来访者才是他自己生命问题的专家。那么如何体现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呢?又如何体现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呢?咨询师不会比来访者更清楚他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解决方式是对来访者最好的,来访者的人生道路是要他自己去走出来而不是咨询师为他做决定。因此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专家的身份自居,觉得自己比来访者更高明,可以为他指点人生,这样的态度才符合人本主义的理念,不是吗?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叙事理论也强调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一定要放空自己,不能让自己的经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变成一种权力,去阻止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否则最后很可能对来访者产生误导。所以咨询师要时刻放空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以好奇的态度去对待眼前这位活生生的来访者,好奇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怎么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欣赏他在面对自己的困难时的那份坚持和努力,让来访者看到自己一直以来陷在痛苦里面却对自己不放弃是很不容易的,很宝贵的;通过问话将来访者的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从而变得更有力量,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谓“慢工出细活”,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还记得曾经看过的关于化茧成蝶的故事。一个人看到羽化成蝶的过程非常的痛苦和挣扎,于是想要去成全它,就用手将它轻轻地拉了出来,结果那只还没有做好准备的“蝶”不但没有成为美丽的蝴蝶反而很快就死去了。这个故事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对于故事中的蝶来讲,真正成为它自己之前的那段痛苦和挣扎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故事中的人来讲,本想要做好事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好心做坏事的情况,所以仅仅有好的出发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懂得尊重对方,包括他的一切喜怒哀乐。就像这只蝶,也许你看着它很痛苦,以为快点结束痛苦是好的,但是对于蝶而言这是它的生命过程中最为宝贵的时刻,它的身体组织经由痛苦的挣扎过程才能完成复杂的变化,因而生活方式才能与蛹显著不同,才能蜕去丑陋、无用,变得美丽、智慧。
正因为此,我非常认同杨凤池教授的观点,他说做咨询的过程一定不能太急,要“先跟后带”。先要跟在来访者的后面,陪伴他,支持他,满足他的情感需求,多倾听,多鼓励来访者自我探索。当来访者能够很好地回答“你想要怎么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方向。然后,咨询师这个时候可以跟上来,带领来访者朝着自己的那个目标前进,帮助来访者扫除前进路途中的一些阻碍。正因为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全部的过程,对自己的认识变得更清晰,对自己问题的思考更到位,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执行起来才更有力量,效果才更持久。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中学,嘉兴,314408)
编辑 丁尧 终校 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