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供给现状及未来进路

    朱素芬 陈千帆

    【摘要】老年教育供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温州推进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结合当地老年教育发展供给矛盾突出、供给结构失衡、供给内涵羸弱、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基层学校活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老年教育发展应着力于优化老年教育供给,完善保障机制,优化供给环境;发展多元主体,扩大供给总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供给质量;创新供给方式,激发教育活力。

    【关键词】老年教育;教育供给;进路

    【中图分类号】G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12-0050-05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提高老年人口素质、提升教育养老水平、推动老年人社会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党和政府都将老年教育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各地对老年教育发展进行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协调亟待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等问题。[1]實现老年教育有效供给、优化供给、推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老年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一、温州推进老年教育供给举措

    (一)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老年教育管理运行体制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温州市级层面上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在老年教育的供给上承担主体地位,老年大学负责老年教育的业务指导,实行管办分离。2012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为提高老年教育办学水平,成立了温州城市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市老龄委、民政局、老干部局等单位作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面整合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温州老年大学、温州社区大学、温州业余大学等办学资源,组建温州城市大学,并明确其作为全市老年教育总校,承担全市老年教育的统筹指导和业务推进职能,服务、辐射、引领全市老年教育发展。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和市民政局(市老龄委)根据各自职能,负责对老干部教育和老年教育进行管理与指导,提升全市老年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市级层面原隶属于老干部局的老年大学、老龄委(办)管理的老年电视大学与温州城市大学老年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了过去老年教育由政府部门直接办学的思路,实现了老年教育办学体制的管办分离,构建了老年教育顶层设计新框架。老年教育统筹力量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有利于促进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总校+基层+网络”的老年教育服务格局

    为使得更多的老年人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老年教育机会,近年来,温州市依托“总校+基层+远程”的教育模式,着力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度。

    充分发挥温州城市大学老年教育总校职责,切实推进本级老年教育办学,温州老年大学除1个总校外,还设有4个老年大学分校区,一主多点,东西呼应,为全市老年群体提供教育机会,切实提升了老年教育供给能力。同时,着力建立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的社区老年教育网络,重心下移,依托社区学校和老年电视大学办学体系,创新推进社区老年学习苑建设,办“老年人家门口的学校”,让老年人能就近、便捷地享受优质的老年教育服务。截至2017年,通过政府推动和办学机构的努力,温州市三区共创建社区老年学习苑89所,其他各县(市、区)建成社区老年学校131所,年均培训2.3万人次。

    此外,温州城市大学立足于远程教育的优势,打破了老年教育的时空限制,研究开发温州老年学习网,打造老年人学习网络资源平台。温州老年学习网指针对老年人进行普及型的网上学习、休闲娱乐及互动交友等活动,提供戏曲、新闻、游戏、影视、健康养生、学习视频等资料、有声读物和互动交流等栏目。[2]2017年温州市老年教育网学习人次突破50万,通过老年学习网进行远程老年教育。2017年,温州城市大学联手温州电信,开通IPTV老年电视频道,将老年教育与老年人常使用的电视端相结合,将老年教育资源搬上电视,进一步拓展了老年远程学习渠道。

    (三)以“课程+社团+活动”拓展老年教育形式

    为丰富老年教育供给内容,温州的老年教育形成了以“课程+社团+活动”三者共举的供给模式。

    一是温州城市大学建设了一批符合老年人需求的课程,课程涉及7大专业体系。仅2016年,累计开设各类班级123个。各基层社区学校也大力开发老年课程,以2016年为例,全市70所社区老年学习苑共开设了370门课程,每个社区老年学习苑平均开课门数为5.2门。这些课程涵盖音乐、戏曲、舞蹈、体育、书画、摄影、生活保健、环境保护、家庭教育、文化培训、科学普及、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语言文字、手工制作、区域文化等各类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的学习内容。

    二是遵循老年学员再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强烈要求,学校牵头组建老年学习社团。截至2015年,市本级老年大学已建成书法、合唱、舞蹈、戏曲等各类社团十几个,对社团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带领社团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实现了社团品质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在提高学员积极性的同时,成为老年教育的生动示范。

    三是搭建活动平台,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老爸老妈来欢唱”、学期汇报演出等评比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扩大了温州城市大学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社团引导学员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再现,老年学员在活动中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的目标。

    (四)以“研究+资政”提升老年教育理论基础

    温州城市大学积极发挥老年大学的总校职能,围绕老年教育的发展特色和工作重点,建立符合区域发展和学校特点的实证研究模式。自2013年以来,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围绕社区老年教育开展实证研究,形成了一批以老年教育为主题的科研成果,为老年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开展老年教育精品课程资助建设项目,扶持优质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同时,学校积极承担社会职责,发挥人才队伍的智库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承接地方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起草、市决咨委老龄课题研究,为地市老龄事业发展建策献言。

    (五)以标准化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有效管理

    为促进老年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温州城市大学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市级老年大学层面上,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2016年,网络报名、分专业分期报名等举措实现了老年教育报名的规范化,有效缓解了老年学员报名难的问题。同时,老年教育信息化统计平台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进一步丰富,为推动老年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在社区老年学习苑建设上参考“连锁”管理,实行“统一的视觉(VI系统)、统一的教务管理、统一的教学支持、统一的招生宣传、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一管理原则,对社区老年学习苑进行规范化管理。制订了《社区老年学习苑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对社区老年学习苑的组织管理、人财物保障、教育培训、典型示范等四大项内容进行量化规定,并根据量化结果评定星级老年学习苑,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3]

    (六)以多元合作拓展老年教育途径

    温州城市大学积极寻求与市内养老机构合作,协力推进“医养教”融合发展,实现物质养老、精神养老一站式服务。通过市老龄办支持,以温州养老服务文化平台的IPTV应用模块为切入点,温州城市大学、温州电信共建的IPTV养老服务文化平台与中佳健康养老公司、颐园社区、元墅养老公司等养老机构积极合作,目前平台已经完成了瓯海、鹿城、龙湾三区全覆盖,全市分批覆盖也加快推进。与此同时,在温州老龄办牵线下,温州市老年电视大学直属教学点牌子已增挂至市内新开的金色小镇、景山怡福、亲和雅园等大型养老机构,将精神养老服务内容引入新办的医养融合机构,为老年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渠道。

    二、老年教育供给问题分析

    经过各方努力,温州老年教育的创新举措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供求矛盾依旧突出、供给结构失衡、基层老年教育发展活动不足、老年教育内涵羸弱等问题,制约着老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老年教育供求矛盾突出

    就供给总量而言,2017年,温州市老年人口为149.5万,占总人口的17.56%,是浙江省老年人口基数第二大城市。尽管温州已经多渠道增加了老年教育机会,但仍旧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高涨的学习需求。2017年上半年,参与老年教育的人数仅为老年人口总数的11.8%。市级层面上,温州社区老年学习苑仅占城市社区的20.2%,占全市社区(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和)的5.2%。可见,老年教育的受益面明显不足,供求矛盾依旧突出。

    (二)老年教育供给结构失衡

    老年教育是普惠教育,应当为全体老年人提供受教育机会。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条件落后的区域,老年人更难享受老年教育的惠及。当前,温州社区老年学习苑建设布点工作仅在鹿城、瓯海、龙湾三区推进,并未深入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由于管理体制或政府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老年教育开展参差不齐。农村地区老年教育的开展主要依赖于文化礼堂、活动中心、农村老协、自发团队等组织,缺乏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也缺乏成体系、成常态的老年教育活动。

    (三)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

    温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城市大学组建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根据本方案,参照温州城市大学做法,县级电大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挂城市大学分院牌子,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本来这种顶层设计有利于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整合与发展,但当前这一管理体制在各县(市、区)推进进度不一,未能全面执行。市级层面上也缺乏有力的沟通协调机构,各部门在老年教育方面的职权划分也不够明确,影响了老年教育的统筹协调,导致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受限。此外,当前温州老年教育社会合作主要在养老机构内开展,其他社会力量,如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学校(中小学、高校)、医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享程度较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较少,亟需进一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

    (四)老年教育发展内涵羸弱

    当前,温州的老年教育正处于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阶段。近年来,温州致力于基层老年学校的实体化建设,在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显羸弱。课程建设上,温州虽对社区老年课程进行资助建设,但因课程管理规范性和教师水平限制,能够成为全市性老年教育引领和示范的项目较少,推广示范价值不明显,基层老年教育课程存在分散、重复、缺乏体系、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着力于开展老年教育管理者短期专题培训,多聚焦于老年教育管理,缺乏面向专业教师和志愿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培训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老年教育教学引领作用发挥尚不明显。

    (五)基层老年教育机构活力不足

    从社区老年学习苑实践来看,老年教育参与人数和课程设置并不多。2013年以来,温州城市大学对全市老年学习苑平均每校每年资助建设4门课程。2016年,温州社区学习苑平均开设课程5.1门,仅超出资助建设额度1.2門,囿于经费和人员队伍精力限制,仅有小部分学校能开设超过4门课程。上海奉贤区社区学校面向老年人开设的课程平均10门以上,甚至部分学校开设达20多门,社区老年学校学员络绎不绝。相比之下,温州基层老年教育机构的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老年教育供给的未来进路

    (一)完善保障机制,优化供给环境

    1.强化工作统筹机制

    老年教育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参与机制,把各方力量进行统筹,集中力量开展老年教育。[4]各级政府应建立老年教育发展协调委员会,在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致的统筹工作机制,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制订相关老年教育章程或制度,明确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定期分析重点问题,形成有效推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职责,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考核内容和创建教育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指标,形成发展老年教育的支持性政策环境。

    2.保证财政支持力度

    经济支撑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各级政府应建立多元经费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拨款+社会办学/助学+学费”的多元化财力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设立老年教育专项经费,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在公共财政投入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比例。同时,探索社会参与和老年人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团体联合等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加强老年教育经费管理,重视老年教育经费投入的绩效,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经费使用机制,确保经费使用的效果。

    3.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人员队伍直接影响老年教育服务工作的开展,老年教育亟需一支数量稳定、业务水平精、工作能力强的服务队伍。应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教师为主体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提高老年教育师资待遇、报酬,明确老年教育教师的地位,壮大和稳定教师队伍。完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老年教育师资库,形成老年教育师资共享平台,着力解决老年教育师资不足难题。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和鼓励,对老年教育师资评优评先政策倾斜,提高社会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增强老年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

    (二)发展多元主体,扩大供给总量

    现有老年教育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群体需求。老年教育是公共社会服务,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开展老年教育的主要职责,同时,老年教育也要走开放的道路,建设多元主体,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的老年教育发展机制。

    1.依托电大/社区教育系统优势,构建基层老年教育服务网络

    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社区教育现有系统优势,推动老年教育管理体系整合,依托广播电视学校和社区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形成一个纵向连接老年大学—老年学院—老年学校—老年分校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体系。继续推进社区老年学习苑实体建设,推动老年教育重心下移,以就近、便捷、快乐为原则,建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有效地普及老年教育。

    2.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加强资源开发利用

    本着教育面向社区、资源来自社区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联合沟通,搭建社区老年教育资源联盟,寻求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实现教育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推动社区资源向老年教育开放,特别是与普通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社会教育资源的合作,多样化、灵活地开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地区社会教育活动融合起来,服务老年教育发展。

    3.发挥社会资本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丰富老年教育购买服务项目,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老年教育。[5]不断创造社会化、市场化的社会条件和政策环境。寻求与老年服务机构 “医养教结合”,多形式拓展老年教育渠道。扶持一批老年教育相关社会组织,鼓励开发特色教育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供给质量

    1.发挥总校职能,加强业务指导能力

    依托全市老年大学总校,切实为老年教育提供业务指导,积极推进老年教育指导中心职能发挥作用,打造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中心、老年教育活动交流中心、老龄事业队伍培训中心、老年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老年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带动业务指导水平提升。同时,建立指导中心和基层学校沟通机制,推进总校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深入分校、对接分校,切实加强对基层学校的业务指导,助力基层学校水平提升。

    2.以项目为抓手,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发挥基层老年教育实践优势,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实验项目、课程改革、品牌建设、教学评比等工作,为基层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平台。通过研究项目,引导基层教师在实践中进行项目科学开发、实施,提高老年教育活动质量,提升老年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通过教学评比项目,引导教师聚焦老年教学研究,提升老年教育教学水平。建立项目的质量建设与标准管理长效机制,形成老年教育项目的科学评价体系,确保项目的有效管理。

    3.以课程为核心,打造老年教育品牌

    课程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根据老年人的学习特点、需求差异和社会发展变化,优化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形成兼容各层次、各类需求的老年教育多元课程体系,特别是重视建设发展型的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促进老年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成积极老龄生活态度。探索自我开发、社会购买、课程共享等多元课程供给方式,打造课程超市,为老年人提供多种课程选择。整合学科师资资源,建立联合教研室,形成课程研发团队,分专题合作进行课程研发,提升课程开发质量。编设老年教育课程标准大纲,为全市老年教育课程开发提供明确指导,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特色性的典型项目。以评比促先进,加强特色优质项目的展示宣传,形成品牌课程的示范、引领、共享。

    (四)创新供给方式,激发教育活力

    1.完善老年远程教育,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远程教育,是老年教育必须具备的平台,也是解决城乡老年教育供给不平衡的有效辅助途径。[6]要在现有老年在线学习平台基础上,定期充实更新学习资源。同时,不断改进平台设计,完善平台信息咨询、成果展示、学习支持等服务功能,优化用户体验。充分分析和挖掘学习平台大数据信息,搭建智慧化學习平台,提升老年教育服务有效性。

    2.创新教学方式,增进学习效果

    注重促进老年学习者有效开展学习,根据老年学习特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为具有互动性、展示性、灵活性的多元教学方式。发挥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设计具有互动性的学习形式。尊重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求,为学员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搭建展示平台。根据学员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发挥老年学员的经验优势,促进学员之间经验分享。充分运用体验式学习、观摩学习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3.探索激励机制,浓厚学习氛围

    学习积极性的维护、强化乃至升华,都离不开激励,要提升老年群体的学习热情,就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激励。应加大老年教育的活动信息宣传和典型宣传力度,扩大社会知晓度,形成人人乐学的学习氛围,吸引老年人投入学习。完善老年人学习信息储存、学分互认与转换、学习信用管理、学习信息统计等制度,推进不同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终身学习认证体系。[7]探索多元的学习奖励制度,如发放学习券、建立学习积分兑换优惠制度,根据学习时间和成果进行奖励兑换,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庄芸学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愈来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重要热点,对此问题的探讨

  • 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涂玉霜【摘? 要】由于学生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表现在身心及能力等众多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