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op.102演奏析要
张义明
摘 要:《勃拉姆斯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是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作品,作于1887年,被称为“具有独奏声部的交响乐”。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及演奏作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想进一步阐明演奏是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表演艺术规律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二度创作;对位;卡农;配器;和声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0)02-0080-03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被称为“具有独奏声部的交响乐”,他曾称此曲为“一部大的小提琴创作的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本打算写成第五交响乐,后改成二重协奏曲。
一、关于第一乐章(Allegro)
第一乐章以双呈示部奏鸣曲式写成。主部庄严、热情,副部抒情、优美,明快、歌唱性的旋律贯穿整个第一乐章。独奏大提琴、小提琴的辉煌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在这一乐章得到充分展现。
1—4小节,乐队以宏伟的气势奏出乐章序奏主题后立即被大提琴打断,独奏大提琴在低音区奏出狂想式的华彩段音乐。这段独奏的节奏稍自由,如歌剧的宣叙调,情绪激情、奔放。
演奏这段华彩音乐,首先要充分理解勃拉姆斯的音乐,从而运用演奏技术去诠释其内容。引子开始的前3个音,左手揉音需要运用稍快的频率、较宽的幅度与适度的弓速相结合的技术,使大提琴低音充分振动,同时弓子要紧贴琴弦,咬住弦后将音缓缓有力地拖出,以表现出此时带有一定紧张度的音乐情绪。乐句中的第2小节的#D音为节奏重音,可将此音节奏稍放宽,作弹性的处理,并用稍密的揉音配合以突出乐句中小调调式迷茫、不安的情绪,紧接着逐渐将速度回到正常,在音乐流动进行到旋律高点音A音上时,同样可将该音节奏作弹性延长,使音乐过渡到第3小节双音的出现。随着和声的加入,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并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注意稍突出三连音双音的高声部,从而保持旋律线条清晰。
接着木管组奏出透明而平静的连接段,引出小提琴独奏。此时小提琴独奏与大提琴独奏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把人们从挣扎、不安的情绪中带入到另一个静谧的幻想世界。小提琴独奏以温柔、甜蜜、抒情并带有女性气质的华彩式音乐出现,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极富歌唱性,充分展现了小提琴富于歌唱性的艺术表现力。36小节中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对话式的音乐,从旋律声部的交错、和声的进行上来看,都显示出了作者精心设计的富有诗意、温柔深情的对话音乐语言。二重奏的演奏可以表现得像一对恋人的“爱情二重唱”一般,使两个声部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对这段二重奏音乐的诠释,笔者认为,担任独奏的两位演奏者必须强调对音乐的理解,从而共同去认识节奏律动的统一、音准的和谐、揉音等演奏技术的艺术发挥。揉音在此处的频率幅度应与舒缓的歌唱性音乐情绪相统一。对抒情性连弓的运用,二者要對弓段的长短、气息的长短等演奏手法有统一的认识,在平衡、对称中追求完美的表达,使音乐自然、唯美。
随着音乐的发展进入46小节,音乐由平稳过渡到激动、自由、奔放的华彩式乐段,素材越来越丰富,音乐气势磅礴。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卡农齐奏方式奏出乐句的上行音阶式经过句,使音乐以渐强的趋势发展,演奏力度随音乐起伏变化向前推进引出乐队奏出呈示部主部和副部音乐。
57—111小节乐队奏出充满热情与希望的主部主题和抒情优美的副部主题。主部音乐中丰富的和声和多声部交织在一起的配器使主部音乐极具交响性,音响丰满、色彩丰富、气势宏伟。112小节转由独奏大提琴与小提琴轮流呈示主题音乐。
对这段主部音乐的表现,无论是乐队、独奏者在情绪上都应保持高度的热情,力度始终保持强势,但旋律进行要有起伏,乐队与独奏在旋律进行中始终保持节奏韵律与脉动一致,语句表达统一。随着音乐的展开,从118小节后由大、小提琴奏出卡农式技巧性快速经过句,此时演奏上要巧妙运用快速的连弓技巧来表现这段难度较大的音乐。这段音乐中两个声部频繁出现平行五度,演奏上首先使左手在按两条弦时提前做好准备,以不破坏音乐的快速发展为前提,而右手换弦平面也要均衡。指法设计尽可能符合音乐的要求,拇指把位运用要灵活自如,特别在高音区,拇指运用不好将直接影响速度、音准及发音。在这段快速音乐中,大、小提琴应重视换弦技术的运用,保持肘、腕的灵活性,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差以保证音乐的完整性。
132小节出现三连音动机式展开乐段,小提琴与大提琴分别在同一条G弦上以快速分弓演奏,音乐情绪激动、热情,大、小提琴均要演奏出宽阔、丰厚的饱满音响。大提琴在G弦上演奏,由于其张力不足,对弓段选择、弓速重力的技术更要巧妙、灵活运用,使之与小提琴相呼应,构成统一的音色。
152小节独奏进入副部主题,调性转入C大调,由大提琴在中音区奏出该主题,副部主题就像是一段充满信心的抒情歌唱。
乐队配器运用轻柔的弦乐与透明的木管音色构成四部和声来衬托独奏大提琴。副部主题乐句均以弱起起句,这是勃拉姆斯常用来强调音乐语气效果的手法。副部主题演奏还应重视左手对旋律意图的理解,并充分运用揉音来表现出音色的多彩变化。对中音区、高音区的旋律表现应运用不同的揉弦幅度的变化来丰富音乐,使音乐有层次、有变化、有对比。
从166小节的弱拍开始引入小提琴的独奏副部音乐主题,优美的旋律时而在小提琴上出现,犹如女声温柔的倾诉,时而又以大提琴奏出三连音分解和弦音型,如男声的答句与之相呼应。二位演奏者的对答应像弹奏钢琴的左、右手一样配合默契、流动自如。紧接着副部第二部分音乐出现,以卡农式的音阶旋律作为素材,音乐情绪稍激动,在进入175小节时,小提琴、大提琴以相隔八度齐奏该音阶式旋律直到195小节插入乐队到连接部。连接部音乐由乐队全奏奏出,音乐保持向前的动力。丰满的和声、多织体的配器,再次体现了勃拉姆斯在这首协奏曲中交响性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218小节进入展开部,由小提琴、大提琴在e小调将主题展开,两件乐器以对位交替的方式奏出的音乐动机显示了二重协奏曲音乐的抗衡特点,充分发挥了大、小提琴器乐化的表现力,音乐气氛紧张、激动。
随着音乐展开,229小节独奏先后以三连音形式奏出音阶式旋律音乐,旋律以上行趋势向前推进。
242小节乐队以新的动机展开,独奏小提琴在大提琴颤音的衬托下,以平行三度、六度的旋律进行融入到乐队中,独奏与乐队不同的节奏交错及对位使展开部音乐具有强烈的动势,加之调性的不断转换,更使音乐充满不安与不稳定因素。
270小节转入bA大调由大提琴在低音奏出连续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在抗衡中一直向前发展直到4小节后引入小提琴声部音乐出现。小提琴保持同样的切分节奏将音乐持续发展到高音区,但此时音乐的力度要相对有起伏,可作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最后音乐以渐弱的趋势逐渐平静、舒缓下来。
282小节独奏的两个声部以卡农、齐奏方式并以快速分弓奏出a小调上行音阶引入乐队再现部主题。
300小节独奏切入主题音乐材料,三连音动机音型交替出现,加强了音乐的紧张度。313小节连接部由大提琴持续的三连音音型伴奏,引入副部再现,该主题由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音乐明亮、优美,小提琴温柔、柔情的旋律给人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两位演奏者在节奏上要默契,对乐句中休止符的语气表现作用要有统一的表达意识。
342小节副部第二部分出现,大、小提琴以卡农、齐奏演奏方式将音乐逐渐推进,直到366小节进入A大调属七和弦插入乐队的连接段。375小节乐队以高昂的气势再现副部主题。388小节乐队奏出热情的连接段为尾声做准备。
396小节由大、小提琴以齐奏、卡农进入尾声。尾声音乐更富激情,音乐在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三连音及十六分音符的交织变化中快速发展,伴随着音乐的发展,乐队逐步加入直到全奏更增添了音乐的气氛。乐队与独奏交相辉映,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二、关于第二乐章( Andante)
乐章开始由圆号和木管庄重又缓慢地呈示出以4个音为动机音型的引子,紧接着由小提琴、大提琴相距八度呈示主题。这个主题略带忧郁暗淡的色彩,并具有浓郁的民族情调,旋律生动、优美感人。
A段主题音乐由大、小提琴与乐队形成生动、完美的互动,演奏中主奏乐器与乐队相互要有支撑感,使旋律在协和统一中始终保持流动的韵律,以表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一种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民族的深厚情感。
A段主题音乐旋律线条长,演奏时对大乐句要把握好张力和气息,对宽阔、连绵不断的连弓演奏,注重力量的保持并做好深沉的呼吸。主题音乐是以大、小提琴形成混声的复合音色旋律,它们都在同一条弦G弦上演奏,此时大提琴演奏应考虑增大低音弦的张力,保持同小提琴的音色相统一。尤其第4小节B音开始,旋律在高八度出现,大提琴演奏要求左手八度的换把在保障音色流畅的同时,保持应有的力度与小提琴共同将音乐推向旋律的高点。在弓法的选择上,二者要有统一的认识,把握好乐句、乐段的分句以及运弓的气息。换弓、换把以不破坏音樂起伏的连贯流畅为好。30小节由木管奏出庄严而平稳的间奏,由降三级大三和弦转调到F大调,音乐线条流畅,和声丰满而透明并带有一种期盼,接下去引入B段音乐。
B段音乐非常宁静、优雅,与A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委婉抒情的小提琴、大提琴对奏,其小提琴的音色需要表现出圆润、甜美,大提琴侧浑厚、深情,犹如演奏一段抒情的男女声二重唱。在演奏这段音乐时,二位演奏者应在音色对比、节奏律动、指法选择、弹性节奏方面相互达成默契,在一问一答的音乐进行中提前准备,这也是二重演奏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71小节由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6小节的华彩,小提琴为六度双音的三连音旋律,大提琴以长音的颤音融于旋律之中。演奏这段华彩要表现出激情、奔放的情绪,大提琴应随小提琴的情绪起伏而不断变化,最后缓缓地停留在从属和弦上,随后带出了再现的A段音乐。此时情绪骤然而变,调性又回到了D大调。再现的A段音乐与呈示的A段音乐有相同的素材,但再现时有些变化和浓缩,最后小提琴在高音区以八度奏出D大调的三音#F,大提琴在中音区奏出D、A纯五度与小提琴构成明亮、宁静、和谐的大三和弦,之后音乐逐渐消失从而结束。
此乐章以典型的单三部歌谣曲式及器乐化表现手法写成,充分体现了大提琴、小提琴与乐队特有的紧张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三、第三乐章(vivace non troppo)
先由大提琴带有抑制性地奏出具有匈牙利舞曲风格的主题,紧随其后小提琴以明亮的声音奏出同一主题,最后由全乐队雷鸣般演奏同一主题,音乐富于戏剧性、谐谑性。这个主题带有典型的匈牙利民间舞蹈风格,形象鲜明、节奏活泼、风格典雅,在创作手法带有反复迭句式的特征,大、小提琴、乐队先后轮流呈示同一主题,演奏中需要在音色、力度上寻求变化和对比,在变化、统一中充分表达音乐的美。40小节乐队全奏后,紧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大提琴以卡农方式演奏出华彩连接段。
这段连接段使小提琴、大提琴在演奏技巧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不同的音程、和弦的运动在两个声部中穿梭,色调斑斓、形象鲜明,再次体现出勃拉姆斯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特征以及向往自然、追求美好、热爱民族的情怀。
69小节在C大调奏出宽广热情的副部音乐。副部音乐由大、小提琴二重奏对位式呈示,这是一段抒情性的舞曲音乐,音乐由两个声部在三、六度和声支撑式旋律进行中发展,音响丰满,并具有强烈的动势,舞蹈性格鲜明。演奏既要保持双音的连接,又要赋予旋律声部音乐以连贯,从而保持音乐情绪高亢、振奋、活泼的气势。两位主奏声部在节奏上要相互配合密切,尤其是大提琴发音较迟缓,在此更要充分做好提前准备,尽可能让声音在有限时间里得到充分振动,以缩小两件乐器的发音差距。同时大提琴在拉双音时,更应重视左手的提前准备,调整好4指的力量,使之在较快音乐中反应敏捷。在双音与单音混合音型音乐中,二位演奏者对换弦平面的掌握要灵活自如,保障旋律的流畅,使旋律一气呵成,流动自如。
101小节由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主题前半部分,后转交木管及小提琴交替奏出主题后半部分并过渡到中间插部,119小节中间插部转入F大调。这段由大、小提琴演奏的旋律,素材丰富、极具活力,三连音、三度音程及附点节奏的巧妙运用更加突出了舞蹈音乐的风格,使人又联想起匈牙利民族的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126小节作者将舞蹈音乐升华为带装饰的技巧性音乐,六连音中小音符的嵌入增加了音乐的华丽性、典雅性以及趣味性,尽显了独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辉煌。
148小节新的动机出现由大提琴、小提琴展现出抒情性的音乐,接着又以卡农的方式奏出连续三连音琶音分解和弦,伴随和声色彩不断的变化,切分节奏的反复出现,以及乐队的加入推进了音乐的发展。
185小节由连弓演奏的琶音型旋律由三连音转换成六连音,使音乐充满生机,犹如一幅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画,同时给予演奏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197小节乐队复奏出具有鲜明对比的展开部音乐,最后4小节由木管奏出半音下行音阶连接句,和声停留在a小调属七和弦上。218小节主题再现,由大提琴在a小调上奏出,之后小提琴又加以复奏,这时木管的交替穿插使音乐更富活力。
258小节再次由乐队充满热情地奏出主题,使音乐气氛高涨。
273小节副部再现由大提琴、小提琴在A大调交替演奏富有激情的副部主题。
298小节进入尾声,此时独奏以快速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及音阶式旋律发展进行。随着独奏、重奏、全奏的逐步加入,加强了音乐的动力。尾声音乐情绪奔放、调性及和声明亮、音响丰满、气势恢弘,独奏与乐队应保持高昂的情绪投入尾声音乐的演奏,紧密配合,将音乐推动向前达到高潮,最后音乐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辉煌结束。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文献:
[1]张蓓荔 ,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摘 要:《勃拉姆斯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是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作品,作于1887年,被称为“具有独奏声部的交响乐”。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及演奏作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想进一步阐明演奏是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表演艺术规律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二度创作;对位;卡农;配器;和声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0)02-0080-03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被称为“具有独奏声部的交响乐”,他曾称此曲为“一部大的小提琴创作的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本打算写成第五交响乐,后改成二重协奏曲。
一、关于第一乐章(Allegro)
第一乐章以双呈示部奏鸣曲式写成。主部庄严、热情,副部抒情、优美,明快、歌唱性的旋律贯穿整个第一乐章。独奏大提琴、小提琴的辉煌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在这一乐章得到充分展现。
1—4小节,乐队以宏伟的气势奏出乐章序奏主题后立即被大提琴打断,独奏大提琴在低音区奏出狂想式的华彩段音乐。这段独奏的节奏稍自由,如歌剧的宣叙调,情绪激情、奔放。
演奏这段华彩音乐,首先要充分理解勃拉姆斯的音乐,从而运用演奏技术去诠释其内容。引子开始的前3个音,左手揉音需要运用稍快的频率、较宽的幅度与适度的弓速相结合的技术,使大提琴低音充分振动,同时弓子要紧贴琴弦,咬住弦后将音缓缓有力地拖出,以表现出此时带有一定紧张度的音乐情绪。乐句中的第2小节的#D音为节奏重音,可将此音节奏稍放宽,作弹性的处理,并用稍密的揉音配合以突出乐句中小调调式迷茫、不安的情绪,紧接着逐渐将速度回到正常,在音乐流动进行到旋律高点音A音上时,同样可将该音节奏作弹性延长,使音乐过渡到第3小节双音的出现。随着和声的加入,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并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注意稍突出三连音双音的高声部,从而保持旋律线条清晰。
接着木管组奏出透明而平静的连接段,引出小提琴独奏。此时小提琴独奏与大提琴独奏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把人们从挣扎、不安的情绪中带入到另一个静谧的幻想世界。小提琴独奏以温柔、甜蜜、抒情并带有女性气质的华彩式音乐出现,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极富歌唱性,充分展现了小提琴富于歌唱性的艺术表现力。36小节中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对话式的音乐,从旋律声部的交错、和声的进行上来看,都显示出了作者精心设计的富有诗意、温柔深情的对话音乐语言。二重奏的演奏可以表现得像一对恋人的“爱情二重唱”一般,使两个声部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对这段二重奏音乐的诠释,笔者认为,担任独奏的两位演奏者必须强调对音乐的理解,从而共同去认识节奏律动的统一、音准的和谐、揉音等演奏技术的艺术发挥。揉音在此处的频率幅度应与舒缓的歌唱性音乐情绪相统一。对抒情性连弓的运用,二者要對弓段的长短、气息的长短等演奏手法有统一的认识,在平衡、对称中追求完美的表达,使音乐自然、唯美。
随着音乐的发展进入46小节,音乐由平稳过渡到激动、自由、奔放的华彩式乐段,素材越来越丰富,音乐气势磅礴。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卡农齐奏方式奏出乐句的上行音阶式经过句,使音乐以渐强的趋势发展,演奏力度随音乐起伏变化向前推进引出乐队奏出呈示部主部和副部音乐。
57—111小节乐队奏出充满热情与希望的主部主题和抒情优美的副部主题。主部音乐中丰富的和声和多声部交织在一起的配器使主部音乐极具交响性,音响丰满、色彩丰富、气势宏伟。112小节转由独奏大提琴与小提琴轮流呈示主题音乐。
对这段主部音乐的表现,无论是乐队、独奏者在情绪上都应保持高度的热情,力度始终保持强势,但旋律进行要有起伏,乐队与独奏在旋律进行中始终保持节奏韵律与脉动一致,语句表达统一。随着音乐的展开,从118小节后由大、小提琴奏出卡农式技巧性快速经过句,此时演奏上要巧妙运用快速的连弓技巧来表现这段难度较大的音乐。这段音乐中两个声部频繁出现平行五度,演奏上首先使左手在按两条弦时提前做好准备,以不破坏音乐的快速发展为前提,而右手换弦平面也要均衡。指法设计尽可能符合音乐的要求,拇指把位运用要灵活自如,特别在高音区,拇指运用不好将直接影响速度、音准及发音。在这段快速音乐中,大、小提琴应重视换弦技术的运用,保持肘、腕的灵活性,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差以保证音乐的完整性。
132小节出现三连音动机式展开乐段,小提琴与大提琴分别在同一条G弦上以快速分弓演奏,音乐情绪激动、热情,大、小提琴均要演奏出宽阔、丰厚的饱满音响。大提琴在G弦上演奏,由于其张力不足,对弓段选择、弓速重力的技术更要巧妙、灵活运用,使之与小提琴相呼应,构成统一的音色。
152小节独奏进入副部主题,调性转入C大调,由大提琴在中音区奏出该主题,副部主题就像是一段充满信心的抒情歌唱。
乐队配器运用轻柔的弦乐与透明的木管音色构成四部和声来衬托独奏大提琴。副部主题乐句均以弱起起句,这是勃拉姆斯常用来强调音乐语气效果的手法。副部主题演奏还应重视左手对旋律意图的理解,并充分运用揉音来表现出音色的多彩变化。对中音区、高音区的旋律表现应运用不同的揉弦幅度的变化来丰富音乐,使音乐有层次、有变化、有对比。
从166小节的弱拍开始引入小提琴的独奏副部音乐主题,优美的旋律时而在小提琴上出现,犹如女声温柔的倾诉,时而又以大提琴奏出三连音分解和弦音型,如男声的答句与之相呼应。二位演奏者的对答应像弹奏钢琴的左、右手一样配合默契、流动自如。紧接着副部第二部分音乐出现,以卡农式的音阶旋律作为素材,音乐情绪稍激动,在进入175小节时,小提琴、大提琴以相隔八度齐奏该音阶式旋律直到195小节插入乐队到连接部。连接部音乐由乐队全奏奏出,音乐保持向前的动力。丰满的和声、多织体的配器,再次体现了勃拉姆斯在这首协奏曲中交响性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218小节进入展开部,由小提琴、大提琴在e小调将主题展开,两件乐器以对位交替的方式奏出的音乐动机显示了二重协奏曲音乐的抗衡特点,充分发挥了大、小提琴器乐化的表现力,音乐气氛紧张、激动。
随着音乐展开,229小节独奏先后以三连音形式奏出音阶式旋律音乐,旋律以上行趋势向前推进。
242小节乐队以新的动机展开,独奏小提琴在大提琴颤音的衬托下,以平行三度、六度的旋律进行融入到乐队中,独奏与乐队不同的节奏交错及对位使展开部音乐具有强烈的动势,加之调性的不断转换,更使音乐充满不安与不稳定因素。
270小节转入bA大调由大提琴在低音奏出连续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在抗衡中一直向前发展直到4小节后引入小提琴声部音乐出现。小提琴保持同样的切分节奏将音乐持续发展到高音区,但此时音乐的力度要相对有起伏,可作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最后音乐以渐弱的趋势逐渐平静、舒缓下来。
282小节独奏的两个声部以卡农、齐奏方式并以快速分弓奏出a小调上行音阶引入乐队再现部主题。
300小节独奏切入主题音乐材料,三连音动机音型交替出现,加强了音乐的紧张度。313小节连接部由大提琴持续的三连音音型伴奏,引入副部再现,该主题由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音乐明亮、优美,小提琴温柔、柔情的旋律给人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两位演奏者在节奏上要默契,对乐句中休止符的语气表现作用要有统一的表达意识。
342小节副部第二部分出现,大、小提琴以卡农、齐奏演奏方式将音乐逐渐推进,直到366小节进入A大调属七和弦插入乐队的连接段。375小节乐队以高昂的气势再现副部主题。388小节乐队奏出热情的连接段为尾声做准备。
396小节由大、小提琴以齐奏、卡农进入尾声。尾声音乐更富激情,音乐在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三连音及十六分音符的交织变化中快速发展,伴随着音乐的发展,乐队逐步加入直到全奏更增添了音乐的气氛。乐队与独奏交相辉映,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二、关于第二乐章( Andante)
乐章开始由圆号和木管庄重又缓慢地呈示出以4个音为动机音型的引子,紧接着由小提琴、大提琴相距八度呈示主题。这个主题略带忧郁暗淡的色彩,并具有浓郁的民族情调,旋律生动、优美感人。
A段主题音乐由大、小提琴与乐队形成生动、完美的互动,演奏中主奏乐器与乐队相互要有支撑感,使旋律在协和统一中始终保持流动的韵律,以表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一种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民族的深厚情感。
A段主题音乐旋律线条长,演奏时对大乐句要把握好张力和气息,对宽阔、连绵不断的连弓演奏,注重力量的保持并做好深沉的呼吸。主题音乐是以大、小提琴形成混声的复合音色旋律,它们都在同一条弦G弦上演奏,此时大提琴演奏应考虑增大低音弦的张力,保持同小提琴的音色相统一。尤其第4小节B音开始,旋律在高八度出现,大提琴演奏要求左手八度的换把在保障音色流畅的同时,保持应有的力度与小提琴共同将音乐推向旋律的高点。在弓法的选择上,二者要有统一的认识,把握好乐句、乐段的分句以及运弓的气息。换弓、换把以不破坏音樂起伏的连贯流畅为好。30小节由木管奏出庄严而平稳的间奏,由降三级大三和弦转调到F大调,音乐线条流畅,和声丰满而透明并带有一种期盼,接下去引入B段音乐。
B段音乐非常宁静、优雅,与A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委婉抒情的小提琴、大提琴对奏,其小提琴的音色需要表现出圆润、甜美,大提琴侧浑厚、深情,犹如演奏一段抒情的男女声二重唱。在演奏这段音乐时,二位演奏者应在音色对比、节奏律动、指法选择、弹性节奏方面相互达成默契,在一问一答的音乐进行中提前准备,这也是二重演奏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71小节由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6小节的华彩,小提琴为六度双音的三连音旋律,大提琴以长音的颤音融于旋律之中。演奏这段华彩要表现出激情、奔放的情绪,大提琴应随小提琴的情绪起伏而不断变化,最后缓缓地停留在从属和弦上,随后带出了再现的A段音乐。此时情绪骤然而变,调性又回到了D大调。再现的A段音乐与呈示的A段音乐有相同的素材,但再现时有些变化和浓缩,最后小提琴在高音区以八度奏出D大调的三音#F,大提琴在中音区奏出D、A纯五度与小提琴构成明亮、宁静、和谐的大三和弦,之后音乐逐渐消失从而结束。
此乐章以典型的单三部歌谣曲式及器乐化表现手法写成,充分体现了大提琴、小提琴与乐队特有的紧张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三、第三乐章(vivace non troppo)
先由大提琴带有抑制性地奏出具有匈牙利舞曲风格的主题,紧随其后小提琴以明亮的声音奏出同一主题,最后由全乐队雷鸣般演奏同一主题,音乐富于戏剧性、谐谑性。这个主题带有典型的匈牙利民间舞蹈风格,形象鲜明、节奏活泼、风格典雅,在创作手法带有反复迭句式的特征,大、小提琴、乐队先后轮流呈示同一主题,演奏中需要在音色、力度上寻求变化和对比,在变化、统一中充分表达音乐的美。40小节乐队全奏后,紧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大提琴以卡农方式演奏出华彩连接段。
这段连接段使小提琴、大提琴在演奏技巧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不同的音程、和弦的运动在两个声部中穿梭,色调斑斓、形象鲜明,再次体现出勃拉姆斯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特征以及向往自然、追求美好、热爱民族的情怀。
69小节在C大调奏出宽广热情的副部音乐。副部音乐由大、小提琴二重奏对位式呈示,这是一段抒情性的舞曲音乐,音乐由两个声部在三、六度和声支撑式旋律进行中发展,音响丰满,并具有强烈的动势,舞蹈性格鲜明。演奏既要保持双音的连接,又要赋予旋律声部音乐以连贯,从而保持音乐情绪高亢、振奋、活泼的气势。两位主奏声部在节奏上要相互配合密切,尤其是大提琴发音较迟缓,在此更要充分做好提前准备,尽可能让声音在有限时间里得到充分振动,以缩小两件乐器的发音差距。同时大提琴在拉双音时,更应重视左手的提前准备,调整好4指的力量,使之在较快音乐中反应敏捷。在双音与单音混合音型音乐中,二位演奏者对换弦平面的掌握要灵活自如,保障旋律的流畅,使旋律一气呵成,流动自如。
101小节由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主题前半部分,后转交木管及小提琴交替奏出主题后半部分并过渡到中间插部,119小节中间插部转入F大调。这段由大、小提琴演奏的旋律,素材丰富、极具活力,三连音、三度音程及附点节奏的巧妙运用更加突出了舞蹈音乐的风格,使人又联想起匈牙利民族的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126小节作者将舞蹈音乐升华为带装饰的技巧性音乐,六连音中小音符的嵌入增加了音乐的华丽性、典雅性以及趣味性,尽显了独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辉煌。
148小节新的动机出现由大提琴、小提琴展现出抒情性的音乐,接着又以卡农的方式奏出连续三连音琶音分解和弦,伴随和声色彩不断的变化,切分节奏的反复出现,以及乐队的加入推进了音乐的发展。
185小节由连弓演奏的琶音型旋律由三连音转换成六连音,使音乐充满生机,犹如一幅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画,同时给予演奏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197小节乐队复奏出具有鲜明对比的展开部音乐,最后4小节由木管奏出半音下行音阶连接句,和声停留在a小调属七和弦上。218小节主题再现,由大提琴在a小调上奏出,之后小提琴又加以复奏,这时木管的交替穿插使音乐更富活力。
258小节再次由乐队充满热情地奏出主题,使音乐气氛高涨。
273小节副部再现由大提琴、小提琴在A大调交替演奏富有激情的副部主题。
298小节进入尾声,此时独奏以快速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及音阶式旋律发展进行。随着独奏、重奏、全奏的逐步加入,加强了音乐的动力。尾声音乐情绪奔放、调性及和声明亮、音响丰满、气势恢弘,独奏与乐队应保持高昂的情绪投入尾声音乐的演奏,紧密配合,将音乐推动向前达到高潮,最后音乐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辉煌结束。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文献:
[1]张蓓荔 ,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