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对小学生孝道教育的思考

    郑伟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孝道”作为中華优秀传统美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小学德育的必有之意。当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诱发了小学生群体孝道缺失的现象。因此,小学生孝道教育应当集社会、家庭和学校之合力,构建综合性的德育工作体系,化解小学生群体孝道缺失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生?孝道教育

    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共识。“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积淀形成的优秀传统美德,为扎根中国大地而生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和育人资源。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始终认为“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认为孝道是所有美德的根本,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和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孝道之德,理应成为育人之先。但是,从我国目前小学生群体道德观念的现状来看,孝道尚未成为这一群体的普遍接纳和集体认同,孝道缺失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这一群体中存在着。

    一、小学生群体孝道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孝道作为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基础,内涵深广,对于处在少年时期的小学生而言,为孝之道,重在敬老、守礼、重悌和几谏。而在这些方面,小学生群体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孝道思想的缺失。

    从敬老之孝来看,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环境中,为父母分忧、为长辈分担的孝行善举很少能在小学生的日常言行中得到体现。在与父母长辈的交往中,小学生群体中鲜有能以晚辈的角色意识尊重长辈尤其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动辄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守礼之孝来看,遵守基本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礼节礼仪也是孝行的必有之意,而从当前多数小学生的日常交往行为中看,唯我独尊、违规逾矩的失礼之举并不鲜见,礼仪、规则意识并未在他们思想中扎根固本。从重悌之孝来看,《论语》中强调“入则孝,出则悌”,而尊敬兄长之悌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中,守规矩、讲规范,注重基本的长幼尊卑,而我们在当前小学生群体的社会行为中看到的是,无论对尊长,还是朋辈,往往多是以自我需要为中心的随心所欲。从几谏之孝来看,“事父母几谏”的古训强调晚辈在劝谏长辈时,应当以委婉之语气,温和之方式沟通和交流,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学生在与长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分场合环境,不讲方式方法,甚至不讲道理规矩,怒吼、怒怼、怒目相向之行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小学生群体孝道缺失问题的主要成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浸染。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模式逐渐渗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孝道伦理在内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根基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动摇。小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西化、异化的倾向。同时,西方社会以各类不良文化产品传播为主要方式的意识形态浸染,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小学生群体的孝道观念。

    2.家庭结构变化加剧了孝道的缺失。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同辈家庭成员相对较多,兄弟姐妹之间大多会逐步形成相互帮助、敬老爱幼的群体氛围,在孝道的传承方面还会出现相互效仿,争先尽孝的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变革,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大多数的家庭成员结构逐步演变成为典型的“6+1”结构,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共6个人都以家庭中唯一的小辈子女为核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调动一切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诉求,无原则地宽容他们的无礼甚至无法。这就导致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

    3.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使德育弱化。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辩证统一关系被割裂,位居五育之首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形式上至高至重、实际上无足轻重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还公然提出了“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的口号,将功利主义的思想带入到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之中,认为学校教育中分数线和升学率足以“一俊遮百丑”,无论从课程设置上,还是从活动设计上,无论是从教育的资源投入上,还是从教育的成效评定上,德育本应有的教育功能都被极大地消解。在这种扭曲的功利主义的思想理念指导下,作为学校德育重要构成内容的孝道教育自然会被简化、弱化、形式化,小学生群体孝道缺失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化解小学生群体孝道缺失问题的主要着力点

    1.发挥好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石和源头作用。“孝道”被称作是众德之本、众善之源,它不仅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而且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对维护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就有孝心”,孩子看到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他们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继而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模仿着父母的言行举止,家长的表现起着极大的示范表率作用。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孝心伦理教育,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了孝道教育的基础。

    2.发挥好学校在孝道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是小学生孝道教育自然的主阵地,要在思想品德课等德育课程中更多融入孝道教育的元素,充分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播放孝亲敬亲主题音视频作品,详解孝道经典文学作品,学唱感恩孝亲主题歌曲等形式,教育引导小学生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自觉践行孝道理念;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各类宣传阵地,通过组织开展孝道主题作品征集、评选、展示以及孝道标兵模范的推选表彰等主题教育引导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孝道教育氛围;要组织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课程创新设计活动,将孝道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独特的德育功能。

    3.发挥社会在孝道教育中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群体孝道教育成效的提升,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孝道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环境必不可少的共同的道德基础,教育引导小学生知孝道、为孝行,家庭和学校的正向教育引导的成效,需要一个尊崇孝道文化、倡导孝道美德的社会环境给予正向的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学习践行活动为依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将孝道文化建设融入到建设和谐家庭、打造和谐社区、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举措之中,以浓厚的孝道社会文化环境助力小学生孝道教育成效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中教,曾爱平.德育视阈下的学生孝道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46.

    [2]谢大根.对中小学生孝道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7,(12):17.

    [3]林红侠.加强中小学生孝道教育——多元文化中的价值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45.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研

    贾恩意摘 要:新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初中生物学知识相对简单,但也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

  • 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有效情境创设

    吕芳洳【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英语会话教学是比较关键的一部分,虽然对于学生来说英语与其他的学科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