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
摘 要: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不管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上,还是在教育功能上都有其内在一致性,促进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将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于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结合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阻碍因素,提出了促进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人文教育 思政教育 协同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提出, 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1]。只有促进大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才能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作用,而如何实现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则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一、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和担当。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要肩负起这份责任和使命,需要将这个伟大的梦想内化为自己的梦想和志向,这些正是我们高职思政教育的重点。而人文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从而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发展人的健全人格,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要想成为一名具备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相应的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必备的人文素养。实践证明,只有将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相结合,高职教育塑造出来的大学生才具备健全的人格。
3.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国高职学校“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制约学生创造能力开发的重要因素。但是,若将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讲到邓小平理论时,概括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路之所以取得了伟大胜利,是因为他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通过讲授创造性思维的人文知识的典型事例, 把大学生引导到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上来。
二、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促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面临诸多阻碍。在立足现实障碍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大思政体系,促进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高校大思政工作是指把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是加强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学校要建立完善由党委直接领导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融合互助,形成一个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教学服务系统,有力提升大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活动[2]。二是加强思政教育队伍与人文教育队伍的协同合作。必须要促进各个教育队伍和力量相互配合,增强教育的合力,真正實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是加强校内外的协同合作。学校要大力开发并全面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大课堂,在一种开放联动的环境下,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协同配合,鼓励学生走出学校,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将知识内化并促进认知和思想道德的发展。
2.明确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要想实现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必须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1)教师主导。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影响,认知并不健全,三观尚不成熟,而教师有着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心理素质,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刻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表达能力等,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典范。(2)学生主体。由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相信并认可学生,适时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科学设计人文课程,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目前我国高职学校人文课程与思政课程是相对独立的,这样不利于发挥二者的协同育人的作用,因此必须要科学设计人文课程。各高职学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设计出彰显自身特色的有利于拓展人文教育思政内涵的人文教育课程。如何从知识的习得上升为精神的内化,这是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共同难题[3]。然而,在人文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所学习到的思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德育性,是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重要平台。但是思政教育并不排斥人文教育,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其协同育人的作用,当代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孟庆春.“思政课”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路径及作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05):47-48.
[2]唐淑欣.略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J].高教学刊,2018(24):67-69.
[3]孟琦,张亚军,葛梦薇.“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76-79.
作者简介
刘柬林(1981.4—),男,河北晋州人,学士,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