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文化学与美术理论的全新收获

    任丽芬 李珍

    【摘要】《美术文化概论》一书于2013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由刘显成编著。该书的出版核心是以文化学研究为前沿阵地,从美术视角完成对文化的升级。当然,作者将文化内涵逐层划分,针对美术创造主客体展开深入研究,最终构建起了对美术文化学的认知架构。

    【关键词】美术文化学;美术理论;全新收获

    【作者单位】任丽芬,河北美术学院;李珍,河北美术学院。

    艺术形态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艺术门类的价值之所在。美术文化是美术艺术得以传承与弘扬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对美术理论的衍化与推进。美术文化学与美术理论的存在正是美术这一艺术门类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其他文化相比较,美术文化更具流通性、动态性与内隐性。《美术文化概论》中对美术进行了全新解读,通过延续的方式将其充分展开,将美术研究、美术创造以及美术教育等串联到一起,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这也是笔者选择该著作进行品评的重点所在。

    一

    美术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中通常会由“美术”进而转化为一种“美术文化”,而美术文化作为文化体系当中的众多子系统之一,承载着美术的生命活力。《美术文化概论》之所以是美术文化学与美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主要原因是:第一,对文化的概述解读中,作者认为现代人文学科当中“文化”一词已经作为一个高频词被广泛运用,浮躁纷乱的生活形态被思想家不断挖掘与重塑,最终有价值的理念与思想被挖掘出来,这也是一个对价值形态的再创造过程。可见,刘显成对文化的理解已经十分深刻。第二,文化学的解读。1938年,德国学者皮格亨提出“文化科学”概念,使得文化学脱离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相继衍生出多个学派。但无论各个学派对于文化学的理解如何,始终会受到学术自限性与历史局限性的左右与影响。当下,我们对文化学的理解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先进的思想与方法论,最终得出建设性意见。第三,美术文化。作者在理解美术文化时,借用了《非你莫属》一期清华大学设计专业博士求职的节目,表达了对美术文化现状的看法。节目中,东方风行传媒CEO认为,设计师“勾勾描描”,当当网CEO将“设计创新方法论专业”归入哲学体系,认为运用逻辑学则可以完成对艺术设计的解读。笔者认为,美术并非单纯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两者相伴而生,思想向任何一方倾斜,都将影响美术文化与美术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第四,美术文化学。美术学本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结构与内涵也并不统一,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美术文化学则是对美术学的文化处理,并具备独特的研究对象,即美术文化。笔者认为,美术文化学之所以出现,归根结底是美术的价值被外放,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人类文化活动的提升也推动了美术文化学走向新的发展方向。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生活结构的巨变也要求美术文化学的结构随之改变,从多元化思路去探索研究成果,总结成功经验。

    二

    如果说单纯的概念解读已经无法完成对美术文化学的分类以及美术理论的推动,那么《美术文化概论》从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引导读者感受与探索美术文化学。笔者在细细品读该书之后,更是为作者架构出的美术世界感到惊叹。

    其一,美术创造主体文化论。借用英国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当中的一句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来描述美术创造主体再合适不过。美术创造主体文化论,究其本质则是从事美术创造活动的人,这其中的涵盖面较广,不仅包括创作美术产品的人,还包括从事美术理论、美术批判研究的人。对美术创造主体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美术核心能动性要素的研究。在美术历史长河当中,美术创造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美术创造主体的创造,才推动了美术文化的不断发展。例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无一不表现出美术创造主体的绘画思想与绘画天赋。总而言之,作者想要表现出的美术创造主体论并非是美术生产的一个关键性链条,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之为美术创造主体文化论。笔者认为,创造主体文化论中作者是站在个体化的视角去统筹全局,但基于生命内涵的角度,艺术视野通常会映射更多艺术作品,使得艺术创造的过程以及艺术风格保持高度一致。

    其二,美术创造客体文化论。美术创造客体实质上就是“美术作品”,但《美术文化概论》为何以美术创造客体文化论作为研究内容,根本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术文化概论》是站在广义角度上完成对美术文化现象的剖析,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美术教育文化现象;二是美术创造客体表达的是一种“关系”态,而美术作品则仅仅是“物”态内容的界定。美术创造客体文化论主要表达的是美术作品所能够带来的价值,但为阐明美术文化学与美术理论的创新价值,还需要将美术创造客体的价值进行明确。笔者认为,美术创造客体的文化论可以把以下几个角度作为切入点:第一,美术创造客体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美术创造客体文化论是由美术创造主体文化论赋予其价值,独立的艺术价值想要表现的则是美术作品作为人类文明的种子被保存下来,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使命以及文化内涵;第二,社会价值是美术文化客体价值的另一表现;第三,美术创造客体的商业价值,商业运作环境中,美术创造客体已经被赋予相应的价值与价格,通过在市场上的流通逐步衍生出附属产品与附加价值。

    其三,美术接受主体文化论。《美术文化概论》在完成美术创造主体、美术创造客体的论述后,自然就衍生到了美术接受主体文化论。法国萨特在《什么是文学》曾说过,“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可见美术接受主体文化论在作者所构筑的美术世界结构中必不可少。顾名思义,美术接受者是美术创造主体、客体的价值得到升华的关键构成,美术接受者通过美术接受活动完成对美术创造课题价值的评判。这类活动中包括美术文化传播以及美术文化消费。美术文化传播是站在传播学角度,展现出传播价值,充分运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媒介所展现出的影响力去推动美术创造课题的影响力。

    总之,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对美术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解读。而对于美术文化消费而言,支撑主体则是消费文化以及艺术市场。画廊、拍卖行的出现,都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完成美术文化消费。从作者思想以及写作思路入手,笔者发现《美术文化概论》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显著,一方面引导美术文化走向,另一方面也使得美术文化内涵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

    三

    《美术文化概论》中所构筑的美术世界结构,是对美术文化学以及美术理论的全新探索。该著作对美术文化的现实推动意义显著,但不得不提及的还有美术教育文化论。美术以及美术教育都是文化的存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共同构建了一个属于美术教育的文化存在。在美术教育的物质文化存在当中,作者认为,物质文化的第一要义则是强调“人”,可以划分为教师与学生,这两者构成了教育环境。但怎样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改善师生关系,还需要我们在文化变革中高度关注。传统的美术教育关系中采取的是教师主导型教育方式,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具备绝对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育环境中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而在现代化的美术教育环境中,教育方式通常为教师辅助型,师生能够在良好的互动中完成美术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而物质文化第二要义则是教育环境,美术教育作为改造人的教育体系,承载着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重大使命。现代教育环境无论是在软实力还是在硬实力方面,都已经明显提升。美术教育制度文化层面,则是与美术文化相伴而生的制度体系,制度的辅助为美术文化内涵丰富与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美术教育的精神文化存在,影响到在校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技艺价值以及创造精神的依托。

    美术教育所展现出的文化指向性,无论放在哪一个时期,都必将得到历史的认知并在其中得以发展。美术教育文化的出现,在新时期也被赋予了不同特征。不同时期人们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不同,其呈现的特征也会被影响。但从现代经济社会的视角下去看待美术文化,其不单单是美术从业者的教育,更是国民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美术文化的民族性是对本地区美术文化的一种延续,但这种内在的延续风格并不影响美术文化的整体发展。美术文化逐渐与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接轨并非难事,而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态势。美术与文化是融为一体的,美术教育中加强文化教育十分必要,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延续也正是美术文化生命力的直接体现。

    综上,《美术文化概论》一书的出版是作者对美术的全新理解,对推动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美术文化概论》中所强调的美术文化被作者赋予了多种内涵。笔者在研究中也能够若即若离地捕捉到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表现,深刻理解并感悟这场美术文化之旅。

相关文章!
  • 一部珍贵的红色历史口述纪录片

    杨玲玲<br />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过三年精心准备,反复打磨,创作了百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文献纪录片《为了可爱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第一部分十

  • 报纸的视觉化表达方式与发展趋

    张中雷<br />
    【摘 要】大数据时代,纸媒出现了盲目追逐“云时代”“大数据时代”“全媒体时代”而忽略自己一亩三分田的怪象。本文引入经济学“

  • “互联网+”教育出版的实践探索

    秦伟佘春华【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教育出版已无法完全满足教育的需求。传统教育出版机构亟须从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研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