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论探究语文学习习惯漫谈

    宋庆芳

    摘 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组成是多方面,其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很重要的一条。笔者基于学习论探究语文学习习惯进行研究。

    关键词 学习论 语文学习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克伯屈的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意味着树立(习得、发展)这样工作的习惯、态度和兴趣,意味着这种习惯和态度树立得十分牢固,一旦情况需要,人们可以信赖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会这样做。据此学习论,笔者长期一线语文教学,并且担任了我校团支部辅导员,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以下探讨。

    1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

    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5)广泛阅读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我们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的阅读大有裨益。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步骤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范了,发现上课时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习惯养成的关键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提高信心,养成习惯。②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②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如何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花得精力再大,往往都是事倍功半。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使人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晨钟文化”在我校落地生根

    王渤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是学校文化底蕴的综合体现,更是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文明程度的基石。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营

  • 家校合作理论视域下家校责任共

    周飞【摘? 要】近年来家校合作教育在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智能新潮不断涌进,学校管理的责任边界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