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注重思想品德考核的过程性评价

张俊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与其他学科有一定差别,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注重过程性评价?个人认为,重视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课外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评价;重视学期过程的总体性评价。
【关键词】以生为本 过程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孩子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一点尤其契合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教学。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方式有很多,如: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方式,如何将这些方式灵活地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并通过评价这个有效的杠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一个好的导向作用,是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应积极思考、探索的课题,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取得一定的作用,现抛砖引玉。
一、重视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直接体现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参与度与参与的质量,必将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构建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贴近学生、接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转变为自主、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注重课堂参与过程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和主动性,提升主体行为能力,发掘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学习的主人,不断自我启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和探究,主动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因此,在每一学期初,我明确提出课堂表现将作为学期末思想品德成绩的一部分,大约占到总分的10%,这样学生重视平时积极参与课堂的自主学习、发言、讨论、表演、活动,在期末即可得到相应比例的分数,改变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唯成绩论”。实践证明,只要课堂认真听讲、参与其中了,好的成绩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具体评价原则是:
1.既重视发言的次数,更注重发言的质量与过程。只要敢于发言,就是勇于展示自我的表现;只要发言有见解、有新意,即使不完整甚至有瑕疵,也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2.既重视问题的解决,更重视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说没有问题的发现,何来问题的解决。发现问题更需要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教材,发现问题学会质疑。
3.既重视小组讨论的结果,更重视小组讨论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它体现了学生见的合作、探究,实现了“兵教兵”,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养成与自主参与,显然比一次正确的讨论结果更重要。
二、重视课外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时空的局限性,束缚了同学们深入探究问题的思维,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同学们可以将上课的疑点、难点、热点、知识的交叉点,形成研究性课题。对于同学们开拓知识面,开阔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并逐步培养学术探究的习惯。因而深受大家欢迎。例如:初三学习了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后,根据本地情况,大家设计了若干课题,如:微山湖水位下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既研究学习的成果,更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评价方式较难把握,对此我们设计了一表格:
(注:可补充、改进、另附纸)
教师通过本表,基本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回报展示课,再深入了解,对学生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三、重视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评价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转化为内在动力,并最终体现在现实行为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并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政治成绩优秀,却是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品质较差甚至违纪违法犯罪的孩子,在政治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必须将平时的行为作为评价,并计入总成绩。(至于占多少比例,还需讨论,笔者认为占20%左右,较为合理。)
通过教育,让同学们学会珍爱生命,亲近自然;关注世界并能从生活的进步中不断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班一位学生,平时成绩较好,但本次发挥失常,经调查,父亲下岗,母亲重病,她在家中一方面照顾母亲,承担大部分家务,另一方面在学习“增强自尊自信”后,给父亲提出了增强自尊自信的方法,父亲摆脱自卑感,重新就业,在惊醒行为评价时,大家一听说,都认为该项成绩,她应得满分。
四、重视学期过程的总体性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提高;反思仅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因而,对于学期过程的总体评价要公正、公开、全面,要体现学生的整体表现,既不“唯成绩”也不搞“模糊论”,对此该如何操作呢?总的来说以发展为目的,从单一到全面,具体操作如下:
1.评价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及其学习小组同学。
2.评估内容:课堂参与过程(课堂参与,遵守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注重参与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特长、实践能力、创新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3.评估方式: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教师描写性评语。
4.评估依据:平时考查(作业、日常学习行为规范),考试成绩,诚信档案,各种活动记录(要注重平时的数据积累,这样就可以减少最后的工作量,也可以随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
5.加分、减分:各种表扬奖励,各类错误处分。
6.评估激励: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授予的荣誉称号(学习之星、守纪之星)等。
7.跟踪再评估:建立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学生对初次评估的反应:优点能否坚持,缺点是否改进,切实做到全程跟踪,及时反馈,未雨绸缪,亡羊补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以上具体操作虽然困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以及班干或政治课代表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协调分工,做个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也绝非可望不可即。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城东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与其他学科有一定差别,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注重过程性评价?个人认为,重视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课外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评价;重视学期过程的总体性评价。
【关键词】以生为本 过程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孩子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一点尤其契合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教学。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方式有很多,如: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方式,如何将这些方式灵活地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并通过评价这个有效的杠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一个好的导向作用,是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应积极思考、探索的课题,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取得一定的作用,现抛砖引玉。
一、重视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直接体现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参与度与参与的质量,必将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构建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贴近学生、接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转变为自主、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注重课堂参与过程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和主动性,提升主体行为能力,发掘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学习的主人,不断自我启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和探究,主动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因此,在每一学期初,我明确提出课堂表现将作为学期末思想品德成绩的一部分,大约占到总分的10%,这样学生重视平时积极参与课堂的自主学习、发言、讨论、表演、活动,在期末即可得到相应比例的分数,改变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唯成绩论”。实践证明,只要课堂认真听讲、参与其中了,好的成绩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具体评价原则是:
1.既重视发言的次数,更注重发言的质量与过程。只要敢于发言,就是勇于展示自我的表现;只要发言有见解、有新意,即使不完整甚至有瑕疵,也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2.既重视问题的解决,更重视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说没有问题的发现,何来问题的解决。发现问题更需要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教材,发现问题学会质疑。
3.既重视小组讨论的结果,更重视小组讨论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它体现了学生见的合作、探究,实现了“兵教兵”,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养成与自主参与,显然比一次正确的讨论结果更重要。
二、重视课外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时空的局限性,束缚了同学们深入探究问题的思维,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同学们可以将上课的疑点、难点、热点、知识的交叉点,形成研究性课题。对于同学们开拓知识面,开阔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并逐步培养学术探究的习惯。因而深受大家欢迎。例如:初三学习了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后,根据本地情况,大家设计了若干课题,如:微山湖水位下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既研究学习的成果,更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评价方式较难把握,对此我们设计了一表格:
(注:可补充、改进、另附纸)
教师通过本表,基本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回报展示课,再深入了解,对学生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三、重视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评价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转化为内在动力,并最终体现在现实行为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并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政治成绩优秀,却是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品质较差甚至违纪违法犯罪的孩子,在政治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必须将平时的行为作为评价,并计入总成绩。(至于占多少比例,还需讨论,笔者认为占20%左右,较为合理。)
通过教育,让同学们学会珍爱生命,亲近自然;关注世界并能从生活的进步中不断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班一位学生,平时成绩较好,但本次发挥失常,经调查,父亲下岗,母亲重病,她在家中一方面照顾母亲,承担大部分家务,另一方面在学习“增强自尊自信”后,给父亲提出了增强自尊自信的方法,父亲摆脱自卑感,重新就业,在惊醒行为评价时,大家一听说,都认为该项成绩,她应得满分。
四、重视学期过程的总体性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提高;反思仅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因而,对于学期过程的总体评价要公正、公开、全面,要体现学生的整体表现,既不“唯成绩”也不搞“模糊论”,对此该如何操作呢?总的来说以发展为目的,从单一到全面,具体操作如下:
1.评价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及其学习小组同学。
2.评估内容:课堂参与过程(课堂参与,遵守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注重参与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特长、实践能力、创新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3.评估方式: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教师描写性评语。
4.评估依据:平时考查(作业、日常学习行为规范),考试成绩,诚信档案,各种活动记录(要注重平时的数据积累,这样就可以减少最后的工作量,也可以随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
5.加分、减分:各种表扬奖励,各类错误处分。
6.评估激励: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授予的荣誉称号(学习之星、守纪之星)等。
7.跟踪再评估:建立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学生对初次评估的反应:优点能否坚持,缺点是否改进,切实做到全程跟踪,及时反馈,未雨绸缪,亡羊补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以上具体操作虽然困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以及班干或政治课代表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协调分工,做个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也绝非可望不可即。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城东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与其他学科有一定差别,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注重过程性评价?个人认为,重视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课外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评价;重视学期过程的总体性评价。
【关键词】以生为本 过程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孩子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一点尤其契合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教学。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方式有很多,如: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方式,如何将这些方式灵活地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并通过评价这个有效的杠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一个好的导向作用,是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应积极思考、探索的课题,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取得一定的作用,现抛砖引玉。
一、重视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直接体现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参与度与参与的质量,必将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构建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贴近学生、接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转变为自主、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注重课堂参与过程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和主动性,提升主体行为能力,发掘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学习的主人,不断自我启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和探究,主动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因此,在每一学期初,我明确提出课堂表现将作为学期末思想品德成绩的一部分,大约占到总分的10%,这样学生重视平时积极参与课堂的自主学习、发言、讨论、表演、活动,在期末即可得到相应比例的分数,改变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唯成绩论”。实践证明,只要课堂认真听讲、参与其中了,好的成绩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具体评价原则是:
1.既重视发言的次数,更注重发言的质量与过程。只要敢于发言,就是勇于展示自我的表现;只要发言有见解、有新意,即使不完整甚至有瑕疵,也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2.既重视问题的解决,更重视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说没有问题的发现,何来问题的解决。发现问题更需要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教材,发现问题学会质疑。
3.既重视小组讨论的结果,更重视小组讨论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它体现了学生见的合作、探究,实现了“兵教兵”,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养成与自主参与,显然比一次正确的讨论结果更重要。
二、重视课外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时空的局限性,束缚了同学们深入探究问题的思维,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同学们可以将上课的疑点、难点、热点、知识的交叉点,形成研究性课题。对于同学们开拓知识面,开阔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并逐步培养学术探究的习惯。因而深受大家欢迎。例如:初三学习了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后,根据本地情况,大家设计了若干课题,如:微山湖水位下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既研究学习的成果,更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评价方式较难把握,对此我们设计了一表格:
(注:可补充、改进、另附纸)
教师通过本表,基本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回报展示课,再深入了解,对学生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三、重视平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评价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转化为内在动力,并最终体现在现实行为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并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政治成绩优秀,却是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品质较差甚至违纪违法犯罪的孩子,在政治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必须将平时的行为作为评价,并计入总成绩。(至于占多少比例,还需讨论,笔者认为占20%左右,较为合理。)
通过教育,让同学们学会珍爱生命,亲近自然;关注世界并能从生活的进步中不断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班一位学生,平时成绩较好,但本次发挥失常,经调查,父亲下岗,母亲重病,她在家中一方面照顾母亲,承担大部分家务,另一方面在学习“增强自尊自信”后,给父亲提出了增强自尊自信的方法,父亲摆脱自卑感,重新就业,在惊醒行为评价时,大家一听说,都认为该项成绩,她应得满分。
四、重视学期过程的总体性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提高;反思仅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因而,对于学期过程的总体评价要公正、公开、全面,要体现学生的整体表现,既不“唯成绩”也不搞“模糊论”,对此该如何操作呢?总的来说以发展为目的,从单一到全面,具体操作如下:
1.评价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及其学习小组同学。
2.评估内容:课堂参与过程(课堂参与,遵守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注重参与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特长、实践能力、创新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3.评估方式: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教师描写性评语。
4.评估依据:平时考查(作业、日常学习行为规范),考试成绩,诚信档案,各种活动记录(要注重平时的数据积累,这样就可以减少最后的工作量,也可以随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
5.加分、减分:各种表扬奖励,各类错误处分。
6.评估激励: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授予的荣誉称号(学习之星、守纪之星)等。
7.跟踪再评估:建立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学生对初次评估的反应:优点能否坚持,缺点是否改进,切实做到全程跟踪,及时反馈,未雨绸缪,亡羊补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以上具体操作虽然困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以及班干或政治课代表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协调分工,做个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也绝非可望不可即。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城东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农村中小学德育中乡村伦理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

  •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王妍【摘? 要】教师对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体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