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探讨

    刘森 史剑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从此以后,各大高校开始重视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纷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工作,并以培养社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培养目标,让创新创业体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渐趋向成熟化,“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也让高校创业团队增加了活力。“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学校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没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也就不可能造就出创新的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一、校内辅导团队平台建设

    在校学生缺乏创业的经验是现阶段进行创业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生创业的经验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和实践。据有关调查得知,在校的多数学生,亟需教师的指导来丰富创业知识,学习更多与创业方面有关的政策。尽管设计类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课程并不少,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在校内实践中有的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可是,这些成果摆脱不了教师任务的成分,缺乏一定的创新。学生没有主动的进行创新,对以后的成果转化缺少预知。

    随着全国各大机构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我们看到了不错的一面,成果显著,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这些赛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树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很多学生有了创业想法的萌芽。高校也应该多举办这类的创新创业比赛,设立专业的辅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遇到设计问题怎样去解决。设计类学生课后的兴趣创作和平时的作业都可以交给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经过筛选发现有创新价值的案例予以推广,将学生的作品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向更高级的创新创业比赛予以推荐。二、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设计类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模式,设计类学生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领导的共同栽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态度和计划,以便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企业导师通过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让学生在合适的项目中进行深入研究,孵化比较好的创意项目,达到一定标准可以作为投资继续深化。也可以让大学生创作团队进驻企业的设计部门,开展创新实践,后续还可以作为企业的子公司进行一定的发展。设计类专业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得到锻炼,了解企业的管理和以企业运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一定的创新,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也能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动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加竞争力。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中,能够学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学习企业中前人的经验做法,优化资源配置,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构建校际间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合作平台

    设计类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平台,所以构建校际间设计团队的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设计学科有不同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能够对设计创业进行一定的碰撞,使学校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学生通过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参与,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协作意识也能得到锻炼。每一所学校针对设计专业都有培养的侧重,学生的擅长以及所涉及的领域也有一定的差距。学校要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平台使学生在一起创作时,面对面交流创意,结出创新的果实,促进学生的想法更加完善和成熟。

    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中,学校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作为奖励,以这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不同的学校之间也可以共同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集思广益,交流合作,这样更有利于校际间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成长。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一些兴趣比赛的模式自己组合团队设计出作品参与比赛,获奖的作品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乐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建立自信,完善自我。个别的有管理爱好的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运营管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平台能够加强学生的运营意识以及企业管理的经验,拓展學生们的思路,培养创新创业的自信,真正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从容应对危机,从而最终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 论黔北(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与师

    穆华一、红色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一)红色的寓意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其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

  • 河北省高校职称评审现状研究

    黄宁 王文显一、职称及职称评审职称不是职务,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职称评审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

  • 微课在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

    程伟引言: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媒体开始进入我国的教育体系,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职业教育作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