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究

    豆丽靖

    摘 要:文章分析了数字教育资源在技能培养中的优势,就目前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难点问题,从数字教育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高技能培养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 技能培养 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被摆在重要位置,很多工业产品的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工业自动化浪潮”正在向“工业智能化时代”转型。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基地”,必须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1]各职业院校积极推出“数字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云服务平台”、“信息化培训”等多项举措,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何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难题势在必行。

    一、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90%以上的职业院校将建成数字化校园,智慧+教学模式逐步落地。面对这种新形势,数字化教育资源势必要发挥其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1.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可以利用移动通信、3D仿真等技术,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有效构建虚拟与现实、课内与企业相融合的“实境化”学习环境,学生在立体互动的虚拟环境中学习,一方面节约了实训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消除了真实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2.数字教育资源可实现共建共享,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渠道,“行、企、校”三方共建共享资源库,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相对接,实现课程体系动态优化[2]。

    3.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运用,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平台可发挥“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的功能,以及“交互、监督、统计、评价”等功能,使学习过程变得灵活、多元、个性。

    4.利用网络交互等技术可实现企业专家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互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这种实时互动拉近了教室与职场的距离,可有效解决“企业专家进课堂难”的问题。

    二、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高技能教师数量不足、毕业生技能水平不高、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尤为突出。

    1.随着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各种新型技术岗位不断涌现,需要具有高端技术技能的人才支撑。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落实存在“不匹配、不及时”导致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快速转型升级需求。

    2.面对日趋智能化、复杂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与工艺,对操作人员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差,“突出教师为主导而忽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消磨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3.高职教育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大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仍止步于“挂牌、招聘”的利益联合层面,致使所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实用性和实效性,远远达不到“强强联手、互利共赢”深度合作的境界。

    4.职业院校极力打造“双师型、教练型教师”,但校内专任教师大多为“理论型”,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到企业实践提升技能往往流于形式,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校授课也受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原因还很难实现。

    5.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学校为主体,且评价方法单一,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甚少。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日趋丰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

    三、数字教育资源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难题的途径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不断以信息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字教育资源在培养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1.优选“校企合作单位”,以其标准化生产模式为蓝本,参照企业生产车间功能布局,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3D生产现場,学生置身于企业环境中,学习过程等同于生产过程;同时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学生在学习企业先进技术的同时,认识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此举可有效缩短岗位对接的时间,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难题[3]。

    2.依托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充分利用“云平台、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跨学校共建共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人人、时时、处处”学习创设良好条件,学生方便快捷获取优质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探索欲,使学生具备技能型人才所需的必要的知识体系。

    3.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一方面助力完成示范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及时反馈岗位新需求和工艺革新,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同时,企业要参与到数字化学习网络的建设中,为学校提供成熟的技术资源。促进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使校企双方在网络环境下协作育人、深度合作。

    4.使用网络交互技术,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开设“兼职教师空中课堂”,企业专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实时对接,同时可丰富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开辟出新途径。

    5.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全面发展,促进由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评价转向依托网络平台“关注课前、强化课中、拓宽课后”线上线下融合的形成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实时呈现,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过程性。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工程,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必须强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际应用,进而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雅,夏金星,孙善学.“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智慧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2]张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探索.2016,(12).

    [3]朱厚望.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五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

    谭玉霞 李永进摘 要: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

    付聪【摘? 要】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其任务之一,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