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慨念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物理概念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充分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高中物理教师通常对物理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很少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进行讨论,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物理概念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18-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从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物理教师已经意识到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物理概念有助于他们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物理知识体系,这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视物理概念,并加强相关的教学。

    一、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概念通常较为精简,以有限的字数归纳总结某一类现象的规律。从本质上讲,物理概念是学生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的原则和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概念,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物理概念抽象、客观,以简单的文字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虽然字数不多却涉及多方面内容,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物理概念进行科学的目标分解,逐渐深入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经常会对物理概念进行跳跃性教学,概念所产生的知识背景往往会被忽略, 导致学生对概念产生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只能死记硬背,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物理概念的耐心和信心,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2.物理概念教学不受重视

    与物理规律、物理实验等相比,学生对物理概念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因为物理概念是对物理规律、物理实验的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概念,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再加上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缺乏有效引导,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基本停留在较浅层面,不会刻意针对物理概念的深刻含义和适用场景反复琢磨、深入探究。此外,有的高中生缺乏感性认知,难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导致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足,只能依靠背诵来学习和记忆,进一步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3.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有的高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做很多物理习题,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这种简单、直接的教学模式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教学模式过于枯燥,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学生并没有兴致深入理解和研究物理概念,更无法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有效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除此以外,有的物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且多采用“讲解+板书”的教学形式,通常很难将物理概念讲解清晰,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高中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难度。

    二、高中物理概念课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師教学能力

    (1)教师要保持物理概念教学热情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笔者观察,当前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承担同年级两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有些教学能力较高的物理教师,甚至要跨年级教学。在这种可对比的情况下,物理教师难免对某些班级有个人情绪方面的偏爱,而这种偏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教师要注意平衡自身教学态度,保持饱满的热情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对物理概念教学也应保持应有的重视态度,进而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效率。

    (2)教师要注意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仔细研究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可以发现,这些教师之所以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他们秉承最新的物理教学理念,拥有高超的专业能力。对此,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仔细研读教育部新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及时摒除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积极探索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如使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通过网课加强课后巩固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能力,因为他们拥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沉淀,特别是一些较为晦涩的物理概念教学,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旁征博引,丰富概念教学内容,列举相关实例帮助学生理解[2]。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坚持学习,可以多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视频,研读如何将晦涩的物理概念讲解得更加生动、简单。

    2.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中有很多抽象的理念和晦涩难懂的公式。如果学生没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能无法有效地、深入地学习物理,所以开展物理概念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很多物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而物理教学采用实验辅助也是常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引入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时事热点、常见现象、名人逸事等,模拟当时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探索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运用物理概念解决相关问题[3]。

    3.针对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从当前的高中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都能学好物理。

    (1)开展实践性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知识,教师会想方设法选择一些实验活动来证明概念规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学校实验室条件限制或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物理实验通常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交由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可以先在讲台上讲演一遍,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操作实验,通过演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授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教师按照学情和优势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概念进行讨论。在轻松、活跃的小组讨论氛围中,小组成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解答其他人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新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将学生难以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着重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4]。

    (3)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当前,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效率,大部分高中学校配置了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开展教学,辅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物理概念[5]。比如,采用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短视频或者PPT,提前发给学生预习,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即将学习的物理概念有初步的理解,降低其学习难度。

    结 语

    当前,高中學校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合理、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要深入解决这些教学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完善概念教学模式,为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6]。

    [参考文献]

    高荣顺.再论高中物理思维导图教学的误区——兼谈概念教学中的科学思维的培养[J].物理通报,2020(05):110-112+116.

    游海女.基于学习路径 优化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J].物理通报,2019(05):40-44.

    林少颜.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2):38-41.

    王梅.高中物理概念课翻转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J].才智,2020(05):163.

    张亮.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式探究[J].甘肃教育,2020(01):87.

    范玉峰.浅谈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8(24):29-30.

    作者简介:潘耀铭(1976.2—),男,广西南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南宁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