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为打通“两个舆论场”助力

王浩
【摘 要】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舆论场即“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党报作为“主流舆论场”的重要角色之一,积极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这既是党报的责任,也是党报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自身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而“走转改”为党报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路径和有力保证。
【关键词】党报 走转改 两个舆论场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当下的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上议论时事,针砭时弊。两个舆论场重合的程度越高,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则越强。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民间舆论场开始逐渐失去对官方媒体的信任。如何破解政府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隔阂、重塑舆论引导力成为主流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为主流媒体破解这一难题的选择。党报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提升了自身的公信力,在促进两个舆论场走向融合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走转改”——重塑党报优势 为对接“两个舆论场”助力
1、以民生为核心设置议程
“走转改”活动中,各级党报一直强调从群众关注出发设置议程,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出了党报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独特优势。基层是新闻事件物理空间意义上的“现场”,民生是广大受众注意力的汇集点。在“走转改”实践中,各级党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捕捉了一大批源于实际的话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广大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报道了全国各地涉及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在“走转改”专栏报道中开辟了“走基层·一线见闻”、“走基层·蹲点调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今日谈”、“探访熟悉的陌生人”等子栏目,让普通群众、普通事件、朴素鲜活的语言登上重要版面甚至头版,一些俗语、谚语、方言甚至是网络语言都频频出现在“走转改”专栏报道的文章中。据统计,仅要闻五版的“走转改”专题,九个月时间就刊出了500篇左右的稿件,平均每天2篇左右,受到了读者的好评。①
2、权威信息发布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并不是人人都会使用麦克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虚假信息泛滥让网络舆论泥沙俱下。党报的权威性成为其引导民间舆论场的天然优势。而这种权威性只有在获取民众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效用,否则只能是空谈。在“走转改”实践中,广大党报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客观理性的问题分析,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采访发布权威、完整、准确的信息,在网络时代纷繁芜杂的各类信息和各种观点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事实,还原真相,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关注与信任,重塑了自身的公信力。
3、深度解读新闻事件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记者,海量信息高速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在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的同时,信息的深入解读却越来越匮乏。党报作为权威纸质媒体,因其版面容量较大、编辑记者素质较高、信息发布权威、思想性强,在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度剖析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在“走转改”活动中,党报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通过深入扎实的基层采访,剖析事实、分析背景、阐发缘由、挖掘内涵,以深度解读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取得良好效果②。《安徽日报》2011年9月7日刊登的“记者走江淮·蹲点调研”文章《探寻“难点村”治理路径》,刊登了记者深入桐城市3个“难点村”田间地头,采访党员群众和农村基层工作者后写作的调研报告,对安徽省部分“难点村”难在哪,“难点村”治理又难在哪进行深入剖析,摆事实、举例子、讲道理,为全省“难点村”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建议。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③。
4、同受众沟通的平等姿态
文风的转变是党报践行“走转改”活动之后新闻报道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党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放下身段如朋友般和广大受众进行平等沟通。程式化的报道少了,人情味的报道多了;抽象的表述少了,具体的细节多了;空洞的言论少了,生动的事例多了。多样灵活的版面,通俗朴实的语言,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进一步拉近与普通受众的距离,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党报如何在打通“两个舆论场”上更有作为
在当前多元的传播格局下,“走转改”活动让人民群众重新开始关注和关心党报,多方面提升了党报的舆论影响力,助力党报对接“两个舆论场”。但党报若想在打通“两个舆论场”方面更有作为且长效保持自己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则需要继续贯彻和落实“走转改”精神。
1、继续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
民生无小事,同时,民生是“民间舆论场”关注的热点,也是主流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切口。服务人民群众从来都是党报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影响力的选择。“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内涵,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因此,党报只要真心诚意地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就能取信于民。只有党报更加关注民生,才能和“民间舆论场”实现共振,才是“主流舆论场”当下以理性平和的主流观点赢得“麦克风时代”的唯一方法。
2、关注网络热点,占据舆论引导高地
党报如今面临的诸如影响力式微、影响力减弱等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间舆论场”的关切不被党报所重视——“你关注的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你又不关注”。要打破这一困境,则需要党报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贯彻“走转改”活动中被反复强调的“三贴近”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网民所关注的热点事件面前不失语,不自我边缘化。在自媒体时代,党报还应该主动关注网络热点,让微博等新媒体成为党报搜集新闻事件、观察网络舆情的重要平台。以便更好的在新闻事件发生之时、网络民意发酵的初期,以深入的调查、客观的报道,发出自己的权威声音,从而引导网络舆论、争取议程设置上的主动权。
3、尊重网民意愿,主流声音引导舆论
贯彻落实“走转改”精神,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关切与呼声。网络民意虽不能代表真正“民意”,但我们不能否认网络民意大多是网民真实的意见表达,其大多是善意的。尊重网民的真实意愿,给他们一个发声的机会,“民间舆论场”会主动提升对“主流媒体舆论场”的认可度。因此,党报应认真倾听来自民间舆论场的呼声,加强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同时,面对喧嚣的网络信息环境,党报的广大新闻采编人员也应以独立的精神、专业的素养和权威的视角,贴近群众,深入基层,解读新闻事件,挖掘事实真相,引导网络民意向理性方向发展,从而让“两个舆论场”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融合。
结语
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媒介形态的多元化时代,党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走转改”活动是党报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党报的舆论影响力和公信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党报提供了促进“两个舆论场”融合的切入点和路径。因此党报亟需要将“走转改”常态化、制度化,不要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将活动落实到“真走、真转、真改”上来。这是党报提升舆论影响力和促进“两个舆论场”有机融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①罗宝,周连山,《党报在“走转改”中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2(7)
②蔡名照,《对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认识和思考》[J].《青年记者》,2012(19)
③刘丽,《浅析〈安徽日报〉“走转改”系列报道的宣传特色》[J].《新闻世界》,2011(11)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探索

    赵君李翠平【摘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是一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

  • 广播媒体开展活动的思考

    丛瑒<br />
    通过开展各类型的活动,吸引听众的关注,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广播媒介的影响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已经成为各大

  • 《有趣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的另

    《有趣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的另类行走》作者:凌宗伟 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39.00元提要:这本书中作者借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