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娱乐节目走向展望
杨珺珺
20世纪90年代,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逐渐在中国兴盛起来,短短的几年内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电视荧屏除新闻、电视剧外最具竞争力的节目样式,在赚取收视的同时,各电视台也因之赚得大把的银子。然而,回顾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之路,感叹之余,我们又不得不为之捏一把汗。
从1990年央视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晚会型综艺节目开始,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综艺栏目。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央视完全是“一枝独秀”。尽管节目形态相对单一,但因独此一家、别无他店的选择限制,观众对有亮丽主持人、有明星唱主角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津津乐道。到90年代中期,加入了游戏元素的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开始走俏。这类节目以明星、游戏加观众参与来吸引眼球。以湖南台《快乐大本营》和北京台《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节目中“快乐”“欢乐”的因子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参与体验,这类节目的兴起标志着国内综艺节目进入了真正的“娱乐时代”。
本世纪初,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又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大好春天。这期间,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类综艺节目迅速蹿红荧屏。观众不仅可以电话、短信参与节目,还能直接与心仪的主持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智力能力展示、高额奖金诱惑以及新奇刺激的互动体验让场内外观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这一时期,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也不断走俏,央视的《实话实说》、安徽的《超级访问》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2004年“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生》一炮而红, 栏目品牌、获奖选手、连同赞助商也一下子火了起来。《超级女生》似乎成了国内娱乐选秀节目的典范,被全国许多电视台模仿、跟风,一时间,电视荧屏上娱乐选秀节目以轰炸式的密度、爆发式增长,你方唱罢我登场。《我型我秀》《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红楼梦中人》先后推出,就连湖南卫视自身也紧随《超级女生》,推出姊妹篇《快乐男生》。众多的娱乐选秀节目掀起了一场场平民们、草根们的娱乐狂欢。可以说众多的电视台在初尝了娱乐选秀节目的甜头之后,也饱尝了该节目样态所带来的种种诟病与恶果。事实也是如此,近一两年,娱乐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市场以当初迅猛发展之势迅速开始走下坡路,骂声多了,禁令也多了。
在经过了如此迅速的膨胀之后,电视娱乐节目在今天明显已经陷入了后劲不足的尴尬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红遍中国的节目样态渐渐式微呢?
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缺乏创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渐渐转向了文化领域,观众开始有了自主选择权,同时电视也开始进入了一个以观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这一时期,观众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对电视节目的要求高了,自主选择的意识也强了。同时,观众的自我实现意识增强,参与意识也空前高涨。电视娱乐节目正是顺应观众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而花样翻新。尤其是娱乐选秀节目,其选秀竞争十分激烈,赛程设置悬念迭起,选手们变幻莫测的命运以及所有选秀节目的窥视性共性,都是吸引观众视线的因素。
然而,我国的娱乐选秀节目几乎都借鉴了境外节目样式,有的从欧美拷贝过来,有的从港台移植过来。从欧美或港台“克隆”的节目,有的加进了本土化元素。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以《美国偶像》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做了改动和创新,因而大获成功。有的直接从欧美或港台复制过来,生命周期相当短暂,有的甚至只是昙花一现,如一些户外竞技类、体验类节目。可以说,我国的选秀节目从一开始便陷入了一个误区,像《超级女生》《快乐男生》这一类的选秀节目,与其说是选秀,不如说是在造星。选秀节目从头到尾变成了一场造星运动。节目在推进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传递着“一夜暴富”“一鸣惊人”等快速成名的暴富思想,严重误导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国内的娱乐选秀节目局限性很大,缺乏创新意识。多数节目在引进、拷贝之后并没有赋予节目二次价值,因而无法延续其长久的生存活力。有些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收视取向,不惜闯“三俗”的底线,粗俗、庸俗、恶俗,以丑为美,把电视的审美娱乐功能变成了一种审丑甚至隐私偷窥。照抄照搬、跟风克隆,缺乏本土化改造,尤其是缺乏创新,造成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命力不长久、不旺盛。
回望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20多年走过的路,节目形态在不断衍变,表现形式更加多元,传播理念也呈现出泛娱乐化。娱乐的层次由最初浅薄的感官刺激逐步过渡到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交流与体验,再演变为智力、体力、技能与耐力的较量与比拼。节目的娱乐性在加强、互动性在加深,节目的整体内容在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表现技巧更为娴熟,手法也在不断创新突破。节目的参与门槛不断降低,主角也由明星让位给了普通老百姓。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变化,更加多元,更加苛刻,也更趋理性。观众的参与意识、被服务意识增强,对节目品质、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节目的期望与挑剔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态势,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何去何从?
作为拉动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的三驾马车之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同样承担着引导、教化、娱乐等社会功能。虽然国家广电行政管理下发了“限娱令”甚至“加强版限娱令”,但限的是低俗、庸俗和媚俗的娱乐,限的是说不清楚谁是谁非的模仿和“克隆”,讲究人间真情、叙述励志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娱乐综艺节目非但没有限制,反而越来越多。无论是《星光大道》还是《舞出我人生》,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我是歌手》,无论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是《最强大脑》,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饭没了秀》,都毫不例外地引起了广大观众的赞誉,且体现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逐渐摆脱“草根”选秀一花独放的境地,开始向多样化、季播化发展。其中能把纪实和娱乐融为一体的真人秀类节目将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如野外生存类的《生存大挑战》《士兵突击》,角色体验类的《变形记》《花儿与少年》,亲子类的《饭没了秀》《爸爸去哪儿》等把励志、教化、亲情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更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体现营造社会和谐氛围的正能量。
近年来,引进类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如《超级女声》《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从当初的创意和流程的模仿,到后来的版权和模式引进,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工业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因为文化产品生产和市场化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模仿和引进桎梏更多,形式更为复杂。《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版权和模式引进,让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从场景设计到机位设置,从镜头表现到编辑手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也在近期表现出市场的利好,但这些模式和方法适不适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市场的长期检验,需要我国电视人的吸收和消化。可以说,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版权和模式的引进只是我国电视业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要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产权的电视文化产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就如美国电影制作在早期充分吸收了英国电影制作手法以后,才成就了今日“好莱坞电影梦工厂”的地位。目前,许多电视台已经意识到这点,开始将现代的电视表现手法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制作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将电视媒体的引领功能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策划出《金牌调解》《变形记》等。笔者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运用先进的电视制作工艺体现中国文化创意的电视综艺节目会越来越多。技术可以共享、共通,而创意才是独有的、无限的。
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的市场化虽然远没有达到影视剧的水平,但也开始尝试制播分离。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综合实力强劲特别是资本实力雄厚的电视媒体更容易成为议价主体,因为不管是节目的购进还是节目的研发都需要强大的资本实力和综合资源的配套。今后的电视综艺节目生产和播出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将集中于少数大台,而综合实力较弱、资本实力不强的台更多的是处于跟随者位置,依靠拾人牙慧和“打擦边球”在竞争激烈的综艺节目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说到底,电视综艺节目之争就是综合实力之争、经济实力之争。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本文责编:陈道生
20世纪90年代,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逐渐在中国兴盛起来,短短的几年内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电视荧屏除新闻、电视剧外最具竞争力的节目样式,在赚取收视的同时,各电视台也因之赚得大把的银子。然而,回顾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之路,感叹之余,我们又不得不为之捏一把汗。
从1990年央视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晚会型综艺节目开始,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综艺栏目。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央视完全是“一枝独秀”。尽管节目形态相对单一,但因独此一家、别无他店的选择限制,观众对有亮丽主持人、有明星唱主角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津津乐道。到90年代中期,加入了游戏元素的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开始走俏。这类节目以明星、游戏加观众参与来吸引眼球。以湖南台《快乐大本营》和北京台《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节目中“快乐”“欢乐”的因子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参与体验,这类节目的兴起标志着国内综艺节目进入了真正的“娱乐时代”。
本世纪初,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又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大好春天。这期间,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类综艺节目迅速蹿红荧屏。观众不仅可以电话、短信参与节目,还能直接与心仪的主持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智力能力展示、高额奖金诱惑以及新奇刺激的互动体验让场内外观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这一时期,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也不断走俏,央视的《实话实说》、安徽的《超级访问》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2004年“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生》一炮而红, 栏目品牌、获奖选手、连同赞助商也一下子火了起来。《超级女生》似乎成了国内娱乐选秀节目的典范,被全国许多电视台模仿、跟风,一时间,电视荧屏上娱乐选秀节目以轰炸式的密度、爆发式增长,你方唱罢我登场。《我型我秀》《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红楼梦中人》先后推出,就连湖南卫视自身也紧随《超级女生》,推出姊妹篇《快乐男生》。众多的娱乐选秀节目掀起了一场场平民们、草根们的娱乐狂欢。可以说众多的电视台在初尝了娱乐选秀节目的甜头之后,也饱尝了该节目样态所带来的种种诟病与恶果。事实也是如此,近一两年,娱乐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市场以当初迅猛发展之势迅速开始走下坡路,骂声多了,禁令也多了。
在经过了如此迅速的膨胀之后,电视娱乐节目在今天明显已经陷入了后劲不足的尴尬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红遍中国的节目样态渐渐式微呢?
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缺乏创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渐渐转向了文化领域,观众开始有了自主选择权,同时电视也开始进入了一个以观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这一时期,观众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对电视节目的要求高了,自主选择的意识也强了。同时,观众的自我实现意识增强,参与意识也空前高涨。电视娱乐节目正是顺应观众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而花样翻新。尤其是娱乐选秀节目,其选秀竞争十分激烈,赛程设置悬念迭起,选手们变幻莫测的命运以及所有选秀节目的窥视性共性,都是吸引观众视线的因素。
然而,我国的娱乐选秀节目几乎都借鉴了境外节目样式,有的从欧美拷贝过来,有的从港台移植过来。从欧美或港台“克隆”的节目,有的加进了本土化元素。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以《美国偶像》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做了改动和创新,因而大获成功。有的直接从欧美或港台复制过来,生命周期相当短暂,有的甚至只是昙花一现,如一些户外竞技类、体验类节目。可以说,我国的选秀节目从一开始便陷入了一个误区,像《超级女生》《快乐男生》这一类的选秀节目,与其说是选秀,不如说是在造星。选秀节目从头到尾变成了一场造星运动。节目在推进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传递着“一夜暴富”“一鸣惊人”等快速成名的暴富思想,严重误导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国内的娱乐选秀节目局限性很大,缺乏创新意识。多数节目在引进、拷贝之后并没有赋予节目二次价值,因而无法延续其长久的生存活力。有些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收视取向,不惜闯“三俗”的底线,粗俗、庸俗、恶俗,以丑为美,把电视的审美娱乐功能变成了一种审丑甚至隐私偷窥。照抄照搬、跟风克隆,缺乏本土化改造,尤其是缺乏创新,造成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命力不长久、不旺盛。
回望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20多年走过的路,节目形态在不断衍变,表现形式更加多元,传播理念也呈现出泛娱乐化。娱乐的层次由最初浅薄的感官刺激逐步过渡到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交流与体验,再演变为智力、体力、技能与耐力的较量与比拼。节目的娱乐性在加强、互动性在加深,节目的整体内容在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表现技巧更为娴熟,手法也在不断创新突破。节目的参与门槛不断降低,主角也由明星让位给了普通老百姓。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变化,更加多元,更加苛刻,也更趋理性。观众的参与意识、被服务意识增强,对节目品质、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节目的期望与挑剔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态势,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何去何从?
作为拉动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的三驾马车之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同样承担着引导、教化、娱乐等社会功能。虽然国家广电行政管理下发了“限娱令”甚至“加强版限娱令”,但限的是低俗、庸俗和媚俗的娱乐,限的是说不清楚谁是谁非的模仿和“克隆”,讲究人间真情、叙述励志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娱乐综艺节目非但没有限制,反而越来越多。无论是《星光大道》还是《舞出我人生》,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我是歌手》,无论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是《最强大脑》,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饭没了秀》,都毫不例外地引起了广大观众的赞誉,且体现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逐渐摆脱“草根”选秀一花独放的境地,开始向多样化、季播化发展。其中能把纪实和娱乐融为一体的真人秀类节目将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如野外生存类的《生存大挑战》《士兵突击》,角色体验类的《变形记》《花儿与少年》,亲子类的《饭没了秀》《爸爸去哪儿》等把励志、教化、亲情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更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体现营造社会和谐氛围的正能量。
近年来,引进类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如《超级女声》《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从当初的创意和流程的模仿,到后来的版权和模式引进,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工业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因为文化产品生产和市场化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模仿和引进桎梏更多,形式更为复杂。《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版权和模式引进,让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从场景设计到机位设置,从镜头表现到编辑手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也在近期表现出市场的利好,但这些模式和方法适不适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市场的长期检验,需要我国电视人的吸收和消化。可以说,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版权和模式的引进只是我国电视业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要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产权的电视文化产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就如美国电影制作在早期充分吸收了英国电影制作手法以后,才成就了今日“好莱坞电影梦工厂”的地位。目前,许多电视台已经意识到这点,开始将现代的电视表现手法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制作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将电视媒体的引领功能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策划出《金牌调解》《变形记》等。笔者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运用先进的电视制作工艺体现中国文化创意的电视综艺节目会越来越多。技术可以共享、共通,而创意才是独有的、无限的。
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的市场化虽然远没有达到影视剧的水平,但也开始尝试制播分离。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综合实力强劲特别是资本实力雄厚的电视媒体更容易成为议价主体,因为不管是节目的购进还是节目的研发都需要强大的资本实力和综合资源的配套。今后的电视综艺节目生产和播出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将集中于少数大台,而综合实力较弱、资本实力不强的台更多的是处于跟随者位置,依靠拾人牙慧和“打擦边球”在竞争激烈的综艺节目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说到底,电视综艺节目之争就是综合实力之争、经济实力之争。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本文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