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促进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的意义

胡刚毅 寇卫利
摘要: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提升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文中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的主要对策以及加大科技创新建设对促进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林院校 信息类毕业生 科技创新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头等大事,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作为农林院校的信息类专业,因为在农林院校中大多起步较晚,缺乏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基础科研相对薄弱[1]。在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技能上与传统工科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台岗位竞争中,就显得在社会工作中就业竞争力不强;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大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信息类毕业生在知识储备和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类专业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兴趣从事与企业技术接轨的科技创新及发明,以增强毕业生竞争力,是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实效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及开放创新实验室,引导并孵化科技成果,对实现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科学、理性、务实、灵活地就业,促进整体就业质量,对农林院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无疑是一条重要的举措[3、4]。
1 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由于培养起步晚,相对于传统工科院校信息类毕业生而言,同台竞技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七成左右;到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一成左右;自主创业以及升学、特岗计划的占约两成左右。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高就业率中也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农林业单位的比例不太高,只有不到一成。二是就业单位中私营企业较多,学生在一个单位的工作的时间不太长,“跳槽”比较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四成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
调研中,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表示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和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系。有六成左右的学生在调查时表示是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才报名学习的。七成的学生有意向毕业以后自己找工作,但是却不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同时有近一半的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薪酬,这也是在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毕业后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不能很好地自我定位。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一般技术水平的人员比较冗余,而高级技术人才却供不应求,这反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有一些单位招聘实习储备的岗位,学生又显得兴趣缺乏。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们理应完成从精英劳动者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而现状是,很大一部分农林院校信息类的毕业生对自己是普通劳动者无法适应,仍处于薪酬期望过高的误区,不了解社会形势。另一方面,虽然是农林院校的毕业生,但信息类学生很大一部分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定位在城市,远离基层。面对一次又一次找工作失败的残酷现实,毕业生们仍不愿下基层工作,不愿下小型私有企业工作。而针对信息类行业来说,真正急需人才的岗位正是在这些小型企业[5][6]。
2 科技创新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近年来,各类企事业单位越来越认识到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重要性。而通过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毕业生感到自己的创新能力很欠缺,这种创新能力不仅仅指技能创新,还体现在思维创新、知识归纳的创新等。可见,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相当欠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农林院校信息类学生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质量的提高[7、8]。
2.1在就业指导下,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农林院校的信息类学科承担着一大批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任务。这些科研任务都是当今社会最热点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群,学生们在此背景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有效地拓宽思路和知识范围,同时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和才干。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能增强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重新组织”和“转换”,进而萌发新的构想,形成科技创新活动。而这个提炼、加工和重新创新思维的过程,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所看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创新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2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为以后就业增加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创新题目的构思、论文的成型、方案的调查、其他一些新颖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等的综合性的训练,在这个過程中会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产生出一些新的行为,从而创造出一些科技成果。这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在社会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2.3通过学生在完成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工作的过程感知和劳动品质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既无任何捷径可走,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同时,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能发现许多期待解决而又有意思的问题,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能引导学生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并举,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而一旦问题解决了,又能极大地增加大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进行下一个创新课题研究的决心。同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往往要经过无数次挫折,才能获得成功,甚至有时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因此要具备敢于尝试、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当今各类企事业单位所期待的。
3 加大科技创新建设,促进学生就业
各个农林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明显感觉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它在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对提升农林院校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作用,在以后的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以促进大学
生就业[9、11]。
第一,在制定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时,将科技创新纳入到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以制度形式健全科技创新活动在教书育人和服务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思维。各个专业班级选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在全过程中,从科技创新的选题、资料整理、方案论证、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兴趣特长,同时也可以开展有一对一式的就业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一是完善科技创新的保障制度,各院校应重视科技创新的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经费、场地和设备支持,让学生在科技创新这个舞台上有所发挥。二是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特别是全国计算机水平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优秀作品,努力搭建平台,联系企业,将成果进行转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随着各农林高校信息类学生规模的增加,信息类专业的实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付教学的压力,各高校应努力推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开放,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同时设置实验室开放基金,对有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资助,从而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实际工程实践的机会,为以后走上社会就业增添筹码。
第四,建立院校科技创新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调查,各农林高校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苛求知识,希望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也极力希望学校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基于此,各院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基地,同时,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参与企业项目,借助企业先进的生产实验设备开展实习、实训或实验研究等,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当前国内各农林院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项竞赛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在校内积极开展这些活动,提高农林院校信息类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参与率和辐射面。既给大学生创造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又促进了科技创新带领就业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强化了学校的科技学术氛围。
4 结束语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农林高校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各个高校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事实证明,在各种措施中,参加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在单位招聘面试时获得的机会远远大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用人单位也认可参加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技能。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让参加者体会到实践活动是需要有团队精神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容易融入到新的集体中,能够较好地完成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职业转变,缩短适应新工作的时间。加大科技创新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涛,杨断利等. 以实践教学促进农业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84- 185.
[2] 党艳东.科技创新工作牵引下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 .科教导刊,2017(9): 14- 15.
[3] 姜重然,翟洪波,吴 迪,王国志,霍艳忠,王 斌.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工程能力的培养[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9):226-227.
[4] 霍丽娟,黄英. 提高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 重庆与世界,2011(5):59- 60.
[5] 郭爱华,朱燕娟.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7):246- 248.
[6] 丁明磊,陳宝明,周密.以科技创新开启就业“新空间”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2016(6):18- 23.
[7] 韩龙,王丽,常国祥,宣丽萍.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7):164
[8] 熊鸣,厉虹,张巧杰. 科技创新实践对就业的促进作用[J] . 教育教学论坛,2012(7):154- 156..
[9] 纪祥敏,景林等. 农林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途径[J]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5):299-302..
[10] 孟庆伟,刘婷,杨伟芳.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科技纵横,2012(6):177- 178.
[11]王捷,曲伟东.论农业科技创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孵化作用[J] .现代化农业,2016(11):41- 42.
相关文章!
  • 开国将士魂驻江南 个人档案永

    吴祥云一封重要的来信2009年夏天的某日上午,延庆区档案局(馆)接到区信访办的电话,有一封非常重要的群众来信亟待档案局的同志协助处理

  •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

    郝丁丁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69-01摘 要 社会发展的方向始终是以人为本的,人才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

  • 浅析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出现困

    葛自敏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及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行业利润进一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