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地区艺术家档案工作
王振和+王敏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艺术家档案工作实践为例,分析地区艺术家档案工作的现状,总结现阶段艺术家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协同合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培育专业性队伍等对策。
关键词:艺术家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工作
艺术家档案是指艺术单位和各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艺术业务人员建立的个人艺术业务档案,包括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1]艺术家档案工作,是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完整地记录、收集和科学地管理艺术档案的一项专门工作,是全面、及时、主动地提供文化艺术信息,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服务的工作。艺术家档案工作是文化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记录艺术事业发展历史,保存艺术成品,造福后世的重要措施,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对文化艺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艺术家档案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开展艺术家档案的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介绍地区艺术家档案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通州区艺术家档案工作的现状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慕名前来。这些艺术家在通州生活和创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为此,2013年通州区档案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艺术家档案工作,以通州区最大的艺术家集聚区——宋庄小堡画家村为试点走访艺术家,征集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及代表性艺术作品,尝试为地区部分知名艺术家建立个人艺术档案和电子数据库。试点阶段结束后,又将建档范围扩大到整个通州区,逐步积累地区艺术家档案建立和管理经验。同时,通州区档案馆与民间组织和艺术机构合作建档,与地方政府、辖区村镇开展合作,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提供建档服务,并借助大型活动推广建档、对捐赠珍贵作品的艺术家给予奖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艺术家档案。
截至2016年12月底,通州区宋庄镇、台湖镇、梨园镇、潞城镇、永顺镇等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宋庄小堡画家村为代表的多个艺术家集聚区。据统计,聚集的画家、书法家、评论家、雕塑家等艺术家总数已经在5000人以上。随着该项工作的推进,目前通州区档案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共为218位艺术家建立了个人艺术档案,征集艺术作品170件,文书档案299件,资料718册,数码照片档案1056张,声像电子档案102G。
二、艺术家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家档案是珍贵的艺术历史资料,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佐证。然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原因致使艺术家档案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档案工作的开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相关部门对艺术家档案重视程度不够
从部分艺术家保存的档案来看,一些知名艺术家已经建立了个人艺术馆,非常注重档案的留存,而另外一些艺术家的个人档案则只有几页纸张或者简介。对于艺术家积累个人艺术档案这种自发行为,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指导,其留存的档案规范性、传承性以及可利用性势必受到影响。然而,据笔者了解,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以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艺术家集聚区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他们并没有将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全面工作和领导职责范围内,特别是在保证艺术家档案工作所需资金上更是有限。例如,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民族文化传承项目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撑,特别是为维持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提供给当地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相应的对口扶持资金非常可观。相较而言,他们在艺术家档案工作方面投入的资金却相当有限,甚至部分地区相关资金仍处于空白状态。
(二)缺乏完整规范的收集和归档办法
与传统档案工作相比,艺术家档案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档案文件收集和归档中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收集的档案内容不够全面,使得现有艺术家档案保存范围较小。目前艺术家档案的内容相对单一,往往是艺术家出版发行的个人画册、宣传彩页等,代表性艺术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收集较少,照片及视频档案缺乏,直接导致保存的纸质档案较多,电子档案较少。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真实而完整的艺术历程,制约了艺术家档案工作的开展。二是归档范围不明晰。文件归档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整理规范,艺术机构或艺术家个人并不能确定哪些文件是应该归档的,很多时候,反映艺术家生涯的重要文件没有归档,而一些不具备代表性的文件却被归档。
(三)专业性强制约了艺术家档案工作的发展速度
开展艺术家档案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然而,由于上级档案部门的相关培训非常有限,通州区负责征集艺术家档案的工作人员只能通過自学、向艺术家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水平。目前,通州区档案馆负责艺术家档案征集工作的人员仅有2人且都为兼职,因此只能对一些重点艺术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档案相关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专业性的问题随着艺术家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不断显现。一是艺术作品的产权问题。艺术档案的归档问题较为复杂,有些艺术档案的创作者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认为这些档案属于个人所有,拒绝被档案管理部门收集。[3]二是档案内容真实性的问题。部分艺术家并不具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等资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会在个人简历上提供一些虚假信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艺术家档案鉴别的难度。
三、加强艺术家档案工作的对策
为了加强艺术家档案工作,促进艺术家档案切实有效服务档案事业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为艺术家档案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部门等机构应建立合作机制,提升各方对艺术家档案的重视程度,扩大艺术家档案的影响力。为此,通州区档案馆提出艺术家档案建立的“1+5”工作模式,即档案馆+地方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艺术机构、自治组织、艺术家个人共同推进的模式。具体执行中,地方政府的职责是介绍档案基本情况和艺术家情况,提供行政支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艺术机构的职责是发现、推荐高水平艺术家,增进档案部门与艺术家之间的了解。档案部门的职责是对艺术家提供专业的档案指导和服务,艺术家个人则是配合完成个人档案的建立。具体而言,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艺术家档案建立工作,将艺术家档案工作纳入职能范围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艺术家档案发展规划,设立年度发展目标,提供资金保障,定期进行工作考评,为艺术家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目前,在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协作下,经区财政批准,通州区档案馆每年都有专项经费用于艺术家档案工作,并且相关专项经费的数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艺术家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艺术家档案工作质量
优质高效的工作需要制度保障,完善艺术家档案各项制度规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艺术家档案工作收集和归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州区档案馆制定了《艺术家档案征集范围》《艺术家档案填报表》等规范性文件,以便对征集对象、征集内容和征集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艺术家档案征集范围》规定的征集范围包括文书、实物、电子档案三部分。具体而言,文书档案包括《艺术家档案填报表》、个人艺术简历、评论文章等。实物档案包括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曾使用过的印章、印记(印谱),创作底稿,来往书信,写生情况及作品,获奖荣誉证书等。电子档案包括参加各种活动照片,生活照、创作照、举办展览照片,艺术创作、写生视频资料;媒体拍摄的宣传片、纪录片等。档案工作人员和艺术家可以以此为依据对艺术家档案进行整理,以便解决档案内容单一、归档范围不明晰等问题。
(三)培育专业性队伍,提升艺术家档案的影响力
专业的档案人员队伍是艺术家档案事业创立与发展的基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艺术家档案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艺术基础和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艺术家档案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注重开展地区性的交流协作,目前北京大学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馆和湖南省档案馆的全国知名文艺家专馆已初具规模,相关部门要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学习这些部门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艺术家档案工作水平。对于艺术家档案建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性问题,通州区档案馆通过出版《艺术家档案汇编》编研成果、开展各类艺术家档案展览、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艺术家档案的相关知识,使艺术家认识到个人档案进入档案馆要比留在手中更有价值,切實解决艺术作品的产权问题。关于档案内容真实性问题,可以通过官网查询是否具有美术协会会员资格,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档案内容及作品真伪进行鉴定等方式予以解决。
*本文为北京市档案局项目“艺术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项目编号:2014-1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4.
[2]陈兴宇.艺术档案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98.
[3]王为.新时期艺术档案管理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168.